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高考围绕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心知识命题,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采光、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为背景,或创设简洁的经纬网图提供信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有降低趋势,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_,的运动。,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_,。,4.,轨道与速度,太阳,逆时针,顺时针,一个恒星年,慢,南,冬,【深度思考,1,】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_,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_,。示意图如下:,赤道平面,2326,赤道,黄道,高效速记,(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2.,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之间往返运动。,(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_,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_,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_,之间有直射现象。,_,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回归线,6,月,22,日,3,月,21,日,9,月,23,日,12,月,22,日,回归线,极圈,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深度思考,2,】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三、昼夜长短的变化,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特点,(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春、秋分,冬至,(2),特点分析,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_,,纬度越高,昼,_,,夜,_,图,1,中,_,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_,,纬度越高,昼,_,,夜越长,图,3,中,_,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_,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_,昼长夜短,越长,越短,北半球各地,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短夜长,越短,北半球各地,极夜,3,月,21,日,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_,,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_,。,等长,越小,(2),纬度分布规律,主要规律,纬度分布规律,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_,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递增规律,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_,;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_,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_,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_,,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_,。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夜长,平分,越大,愈多,昼长夜短,越长,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_,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最大,点拨,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上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_,。,(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_,及其以北各纬度,_,各纬度,冬至,_,及其以南各纬度,_,各纬度,二分,赤道,递减,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深度思考,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信息能够指示,“,正午,”,太阳高度?,提示能够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信息很多,如当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五、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的变化而变化。,季节,(3),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2.,五带的划分,北温带,热带,南温带,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图示,),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示,),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图示,),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范围和变化,(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见上图,),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北半球,东北,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正西,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2018,武汉外国语月考,),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1),(2),题。,(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解析第,(1),题,,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至,b,点时昼夜平分。第,(2),题,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答案,(1)C,(2)D,1.,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1),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判断,若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则该地昼长夜短。,若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则该地昼短夜长。,(2),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全球昼夜等长。,(3),根据晨昏线走向判断,(,如下图阴影表示夜,),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1),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12,小时的,昼越短纬度越高。,(2),如果一地大于,12,小时,一地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如果某地昼长与,12,小时的时间差为,12,小时,(,12,小时,),,则该地位于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夜,),。极昼,(,夜,),区内的地点不能采用此方法比较。,考法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判断与应用,1.,(2017,课标,,,5),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题。,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地球运动、寒潮等相关知识。最佳测试期为,11,月至次年,4,月,该时段内该测试场太阳基本上每天从东南方升起,但春分日当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春分日之后到,4,月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该测试场纬度在,68N,以北,且最佳测试期包含冬至,则肯定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该测试场主要受北方寒冷气流影响;该测试场冬至日昼长为,0,时,(,极夜,),,春分日昼长为,12,时,春分日之后至,4,月期间,其昼长大于,12,时,因此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故选,B,。,答案,B,2.,(2016,上海地理,,5),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0,50,40,解析由材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选,D,正确。,答案,D,考法二日出、日落方位判读及应用,3.,(2014,大纲卷,,7,8),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1),(2),题。,(1),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2),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解析第,(1),题,当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1N,及其以北的某一纬线上,该日越往北,昼长越长,由甲、乙两地的日出时间可计算出甲地昼长时间较乙地昼长时间长,就南北方向而言,甲地位于乙地以北。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两地均位于晨线上。根据该日晨线的倾斜状况,结合两地南北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可推断出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第,(2),题,据材料判断该段时间为北半球夏季。欧洲北部的暴风雪多出现于冬季,,A,项错误;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B,项错误;此时段为南半球冬季,地处地中海气候区的好望角温和多雨,,C,项错误;墨西哥湾热带气旋夏秋季节活动频繁,,D,项正确。,答案,(1)B,(2)D,4.,(2013,海南地理,,16),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下题。,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A.,正北,B.,东北,C.,正南,D.,西南,解析由,“,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可知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由材料信息经计算可知考察船上的昼长为,11,时,45,分,小于,12,小时,故实际昼长变短,应该向偏东方向航行,,B,项正确。,答案,B,5.,(2012,全国文综,,6,7),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题。,(1),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昼长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知,该地此日昼长约为,14,小时。,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河口附近。北冰洋沿岸位于高纬度地区,昼长远大于,14,小时,而位于中纬度的地中海沿岸最接近,14,小时。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和日落方向。日出和日落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西北。,答案,(1)B,(2)C,1.,下图所示的是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1),(2),题。,考点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A.,上海,B.,北京,C.,成都,D.,乌鲁木齐,(2),该地该日昼长约为,(,),A.9,小时,40,分钟,B.10,小时,40,分钟,C.12,小时,40,分钟,D.13,小时,40,分钟,解析第,(1),题,该楼盘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北京时间为,15,时时,该地太阳光线从南偏西,40,直射阳台,说明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2,小时,40,分,14,时,40,分,与北京时间相差,20,分钟,从而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15E,,所以,B,正确。第,(2),题,首先以二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光照时间。二分日昼长,12,小时,日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40,时,南阳台才能被太阳光照到,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可知,需要时间,2,小时,40,分钟,据此可以计算出南阳台二分日时被阳光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20,分钟。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40,分钟,比二分日长,20,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二分日长,20,分钟,则昼长比二分日长,40,分钟,为,12,小时,40,分钟。,答案,(1)B,(2)C,2.,(2018,天津河东区模拟,),下表为天津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5,:,40,18,:,48,5,:,39,18,:,49,解析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天津当日昼长,13,小时,8,分钟,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钟,昼长夜短,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半年。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C,正确;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主要出现在,8,、,9,月份,,D,错。,答案,C,1.,常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不必要求是地方时,但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所用的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昼长时数,(12,:,00,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00),2,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2.,规律推断,(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3),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考法一利用昼夜平分规律计算白昼范围,1.,(2014,广东文综,,8),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A.1/2 B.1/3 C.1/6 D.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即此时,120E,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应为,120E,向东至,160E,,经度范围为,40,,约占全球面积的,1/9,。故选,D,项。,答案,D,考法二利用对称规律计算昼长,2.(,经典高考题,),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右,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科考队出发日和返回日刚好以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对称,出发日的昼长比春分日的昼长短,1,小时,则返回日的昼长比春分日的昼长长,1,小时,即,13,小时。,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