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胰腺脾脏疾病.ppt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276894 上传时间:2025-05-1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胰腺脾脏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胰腺脾脏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胰脾疾病超声诊断,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室 赵金惠,胰 腺 疾 病,胰腺,胰腺是一个无包膜的腹膜后器官。位于第一、二腰椎的前方,分头、颈、体、尾四部分。长,1215cm,,宽,34cm,,厚,1.52.5cm,重,60100g,。胰管位于胰腺实质内,分主胰管及副胰管,主胰管内径约,2mm,。一般认为胰头厚度小于,2.5cm,胰体厚度小于,2cm.,检查方法:,胰腺一般无须特殊准备,但为了提高声像图的显示率和获得更为满意的图象,一般早晨空腹为宜。显示不清者,饮用温开水,300500ml,,以充盈胃作透声窗。正常胰腺显示率,8895%,。,一般仰卧位,半卧位或坐位。,正常胰腺,脾静脉,胰的正常超声表现:,胰腺呈均匀细小点状回声,其回声强度大致与正常肝脏相似或略低于肝脏回声,老年人胰腺回声强度可大于肝脏回声,体瘦者回声较弱,体胖者回声较强。,胰腺长轴切面的大体形态可分为哪四种类型:,(,1,)哑铃型:胰头胰尾粗,胰体较细,形似哑铃,约占,33%,。,(,2,)蝌蚪型:胰头部粗,体、尾部渐细,并向上后方约呈,15,度角倾斜,形似蝌蚪,约占,44%,。,(,3,)腊肠型:头、体、尾粗细大致相等,约占,23%,。,胰头部横断面为近椭圆形,前面略凸;胰颈部横断面常呈扁圆形;胰体部横断面常呈三角形。,脾静脉,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胰腺疾病之一,患者起病急,系胰液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胰管梗阻致压力增高,使胰液外溢,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的最可能原因。,胆道结石、饮酒和暴饮暴食是主要诱因,。,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型,:,水肿型,的病变较轻,胰腺局部或全部水肿充血,增大发硬,腹腔内有少量渗出液,约占,90%,。,出血型,又称坏死型,病变急剧,胰腺出血、坏死,渗出液及血液大量流入腹腔而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产生休克。,临床表现:,上腹部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休克。血尿淀粉酶测定高于正常。,急性胰腺炎超声表现:,轻度者超声无异常发现,水肿型 体积增大,回声减低不均,有时呈类无回声,坏死型 体积不规则增大,胰腺内可见片状不规则强回声,局限性胰腺炎 胰腺局部肿大,呈低回声,与胰腺癌不易鉴别,胰腺周围可有积液,胆管内可有结石,胰腺区肠管积气,胰腺无法显示(麻痹性肠梗阻),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往往是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约一半病人是由急性炎症反复发作演变而成,国外以慢性酒精中毒为主要原因,而国内以胆道疾病,(,胆道感染和胆石症,),为常见原因。,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胰腺小叶周围及腺泡间纤维化,腺泡萎缩减少,伴有局灶性坏死,引起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内分泌功能不足,并可有胰腺钙化、假囊肿形成。,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三方面:,胰腺炎急性发作的表现、胰腺外、内分泌功能不全的表现以及并发症的表现。,(1),腹痛:是最常见症状,疼痛常较剧烈,局限于上腹部,可放射到左、右季肋下或背部。,(2),胰腺外、内分泌障碍:慢性胰腺炎的后期,可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厌食油腻、体重减轻和脂肪泻等消化不良综合征的表现。,(3),伴有假性囊肿者,患者于左上腹或脐部可扪及腹块,并伴压痛及腹肌紧张。,慢性胰腺炎声象图特点:,胰腺外形不规则,轮廓比较模糊。,胰腺内部回声增多、增强,不均匀,可有钙化及胰管内结石。,假性囊肿形成。,胰管扩张,有时呈囊状或串珠状改变,可出现扭曲现象。,慢性胰腺炎如有急性发作,可出现片状低回声区,胰周出现液性暗区。,慢性胰腺炎声象图特点:,胰腺外形不规则,轮廓比较模糊。,胰腺内部回声增多、增强,不均匀,可有钙化及胰管内结石。,假性囊肿形成。,胰管扩张,有时呈囊状或串珠状改变,可出现扭曲现象。,慢性胰腺炎如有急性发作,可出现片状低回声区,胰周出现液性暗区。,慢性胰腺炎声象图特点:,胰腺外形不规则,轮廓比较模糊。,胰腺内部回声增多、增强,不均匀,可有钙化及胰管内结石。,假性囊肿形成。,胰管扩张,有时呈囊状或串珠状改变,可出现扭曲现象。,慢性胰腺炎如有急性发作,可出现片状低回声区,胰周出现液性暗区。,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多见于头部。腺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浸润性强。,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黄疸、胃肠道症状、消瘦与乏力、发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是以胰头上组及胰十二指肠后组的淋巴结转移多见,胰体上组和胰头下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次之。,胰腺癌超声表现:,体积不规则增大,腺体内可见低回声肿物,边界清,形态不规整,多位于胰头部,主胰管扩张,胆道系统可扩张,胰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少数呈弥漫性增大,胰腺癌超声表现:,体积不规则增大,腺体内可见低回声肿物,边界清,形态不规整,多位于胰头部,主胰管扩张,胆道系统可扩张,胰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少数呈弥漫性增大,胰腺癌超声表现:,体积不规则增大,腺体内可见低回声肿物,边界清,形态不规整,多位于胰头部,主胰管扩张,胆道系统可扩张,胰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少数呈弥漫性增大,胰腺囊肿,胰腺真性囊肿:,胰腺囊肿可分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两大类。真性囊肿的囊壁由胰腺上皮细胞组成,囊内含有胰腺分泌物,通常体积不大,易被忽视。,真性囊肿,按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先天性囊肿:如多囊肿病(常并发多囊肾)和皮样囊肿等。,潴留性囊肿:各种原因引起的胰管阻塞,分泌物积留所致。,寄生虫性囊肿:可由粒棘球绦虫引起。,肿瘤囊肿变:如囊性腺瘤、囊性上皮癌或囊性腺癌。,胰腺囊肿,胰腺假性囊肿,脾 脏 疾 病,脾脏:,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储血器官。位于左上腹。呈长椭圆形,略似蚕豆。正常脾脏长,1012cm,,宽,68cm,,厚,34cm,。重,110200g,。脾实质 内由淋巴组织、血窦和血细胞组成。,检查方法:,准备:脾检查前不需准备。,体位:一般右侧卧位,少数坐位观察。,正常脾脏声像图,沿肋间隙走行扫查,长轴切面呈类新月形,表面光滑,外测缘弧形向外突,内侧缘中部内凹,为脾门,有脾动脉、静脉出入。与肋间隙走行垂直扫查,脾脏形态与长轴类似,但宽度小于长轴。脾脏被膜呈高回声线,实质呈低回声,分布均匀,强度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稍高于肾皮质。,正常脾脏,正常脾脏,脾脏弥漫性肿大,脾脏弥漫性肿大,多数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因此临床表现,除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外,主要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肿大的类型: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脾肿大。,(),感染性脾肿大: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病毒肝炎、伤寒败血症、全身粟粒性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脾肿大:包括,淤血性脾肿大,:如肝硬化。,增生性脾肿大,:各种原因的贫血、某种血红蛋白病、骨髓纤维和真性能红细胞增多症等。,肿瘤性脾肿大,。,脾肿大,厚度,4cm,长,12cm,脾静脉宽,0.8cm,脾肿大,厚度,4cm,长,12cm,脾静脉宽,0.8cm,脾萎缩,本病老年人多见,称老年性脾萎缩。此外疱疹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蕈样真菌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偶并发脾萎缩。,超声表现,脾明显缩小,厚径小于,2cm,,最大长径小于,5cm,,内部回声常增强、增粗。脾萎缩有时超声探查困难,可用坐位或站立位,配合呼吸动作,一般可显示脾脏全貌。,脾囊肿,单纯性脾囊肿少见,临床一般无症状。,超声表现:脾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圆形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囊壁有时可出现钙化,囊内透声好,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可有弥漫性低、中强度回声。,多囊脾:,多囊脾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可伴有多囊肝、多囊肾。脾内布满大小不一的囊性无回声区,壁薄,光滑、整齐,内透声好。囊肿之间无正常脾组织回声为其特征。肝肾可有多囊肝和多囊肾超声表现。,脾囊肿,脾脏肿瘤,脾脏肿瘤包括脾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前者又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脾脏原发性肿瘤较少见,良性者主要有脾血管瘤,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恶性肿瘤中以恶性淋巴瘤最多见,其次为脉管组织来源的肉瘤。脾脏转移性肿瘤一般是指源于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较少见,不包括来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脾脏破裂,在钝性腹部外伤中,脾脏受伤的机会较其它脏器多。根据损伤的范围和程度脾破裂可分为三种类型:,(),真性破裂 破损累及包膜,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破裂的程度悬殊很大,从仅有被膜撕裂到脾脏完全断裂,甚至粉碎。,(),中央型破裂 破裂发生在脾实质深部,包膜完好,部分形成实质内血肿。,(),包膜下破裂 破裂发生在脾实质周缘部,包膜无破损,形成包膜下血肿。,超声表现,1.,真性破裂,:因破裂的程度不同,声像图差别较大。多数表现为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回声区。实质内有不均匀性回声减低区。小的破裂或发生于上极的破裂,脾脏声像图可能无明显异常。严重破裂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杂乱,或者实质分为不规则的低回声碎块。脾周或腹腔内可见积液。,2.,中央型破裂:,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轮廓清楚、光整、实质内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的回声减低区。有血肿形成者,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3.,包膜下破裂;,脾脏肿大、变形。被膜光滑、完整。包膜下血肿部位可见局限性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多是月牙状环抱脾实质。出血时间较长者,可有血凝块形成的高回声团块,或机化形成的高回声条索。当血肿较大或内部压力较高时,脾实质可有凹状压痕。,副脾,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的脾脏外,还有一个或多个与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内皮组织存在。副脾发生率,10-30,。,副脾的发生位置的频度依次为脾门、脾血管、胰尾部腹膜后、沿胃大弯的大网膜、小肠、大肠系膜、女性的左侧阔韧带、,Douglas,窝和左睾丸附近。,副脾的数量不等,多为单发。大小相差很大,从只有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到与正脾大小相当。,脾周围副脾的血供多数来自脾动脉。,副脾无特殊临床表现。偶可发生自发性破裂、栓塞和蒂扭转等。在血液病,特别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切除脾治疗后,如症状再现,就应考虑到副脾存在的可能性。应仔细寻找,如发现副脾须在切除。,副脾,超声表现:,多出现在脾门周围,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包膜光整,内部为均匀细点状回声,回声与正脾相似,但与正脾的分界清楚。,副脾有与正脾门处动、静脉相通的血管分支。,脾梗塞,脾梗塞可由心脏或腹腔动脉内血栓、动脉插管术等导致动脉分枝阻塞引起,也可因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等使脾脏局部缺血坏死而形成。梗塞多在脾实质的前缘部,梗塞局部组织水肿,坏死,逐渐机化,纤维化,形成疤痕。,临床表现为左季肋部突发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某些病例临床表现不明显。梗塞范围较大的病例或合并感染者,可有发热。,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