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庆八中 2024——2025 学年度(上)高三年级入学适应性训练
地理试题
命题、审核、打印、校对:沙坪坝校区高三地理组
一、单项选择题(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我国自主建设的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 400~450km 的轨道上向东绕地运行,其环绕地球一周需要 90 分
钟。图示意某时刻天宫空间站在轨位置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 天宫空间站(
)
A. 不属于人造天体
B. 运行于大气上界
C. 白昼比地面上长
D. 角速度为 4°/分钟
2
. 据图推算,天宫空间站运行至轨道最南点大概还需要(
)
A. 5 分钟
B. 8 分钟
C. 10 分钟
D. 15 分钟
3
. 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可观察到(
)
A. 美丽的流星雨
B. 月相圆缺变化
C. 蔚蓝色的天空
D. 太阳西升东落
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4
. 图中(
)
A. 三叠纪至新近纪生物种类明显递增
B. 二叠纪是爬行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 白垩纪后期裸子植物种类大量消失
D. 物种大灭绝与地表温度变化无关
5
. 地质学者在皖南山区的上溪群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古生物化石。推测该地层可能抬
升于(
)
A. 古生代后期
B. 寒武纪时期
C. 元古宙时期
D. 太古宙时期
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 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开发漂流项目,备选漂流地点可能为(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 下列能直接看到 E 地的是(
)
A. A 地
B. B 地
C. C 地
D. D 地
8
.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1700m
B. 2000m
C. 2200m
D. 2500m
八字门滑坡(下图)是三峡库区重点监测滑坡之一,由于每年受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影响,目前该滑
坡仍处于位移变形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 八字门滑坡体滑动方向是(
)
A. 由东北向西南
B. 由西北向东南
C. 由西南向东北
D. 由东南向西北
1
0. 目前八字门滑坡发生位移变形的主要海拔范围在(
)
A 145m以下
B. 145m-156m
C. 156m-175m
D. 175m以上
重庆某中学于北京时间 10 月 22 日 16:00—18:00 在学校操场举行校园足球比赛,足球场四周跑道
设置了甲、乙、丙、丁四个观赛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柬埔寨金边(12°N,105°E)华灯初放
B. 勘察加半岛(57°N,160°E)棕熊外出捕鱼
C. 美国纽约(40°N,74°W)夜幕笼罩
D 英国伦敦(51°N,0°)某场英超比赛结束
1
2. 足球比赛过程中,四个观赛区现场观赛效果最差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我国新疆、浙江等地先后引进了“智能太阳花”技术,安装了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并具备自动清
洗、远程操控等功能的太阳能路灯。图为某智能太阳花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3. 与固定式光伏发电技术相比,“智能太阳花”可以(
)
①
提高发电效率 ②降低投资成本 ③方便维护运营 ④实现清洁发电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
4. 与浙江相比,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在一天内(
)
A. 垂直转动角度较大
B. 垂直转动角度较小
C. 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D. 水平转动角度较小
1
5. 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A. “花朵”朝向西南
B. “花朵”朝向东南
C. 影子朝向正北
D. 影子将会变长
二、综合题(共 3 题,共 55 分)
1
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M 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 1)。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
活动; 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 2 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
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
1)下图示意图 1中 AC 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并标注其经过的地貌类型。
(
(
2)M 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说明理由。
1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河西走廊绿洲发展的重要水源地。祁
连山的草原曾因过度放牧而出现生态退化现象。2011 年以来,祁连山草原被划分为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
(仍可放牧但不得超过核定载畜量) ,政府积极引导牧户走“天然放牧+舍饲养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
牧业发展道路,并给予退出禁牧区的牧户补助、草畜平衡区的牧户奖励。经多年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得
以恢复,促进了祁连山牧区和河西走廊农区的协同发展,牧户和农户的收益均得到提高。图示意牧区—农
区协同发展模式。
(
(
(
1)指出草畜平衡区到河西走廊农区异地借牧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当地发展异地借牧的理由。
2)分析河西走廊农区为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所做的贡献。
3)说明河西走廊农区在该模式中获得的经济效益。
1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主要保
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湿地平均海拔 3400m,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
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区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其支流黑河、白河等大小河流约 430 条,河网密
集,湖泊众多。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
材料二:图为若尔盖地区河流分布图。
材料三: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是生物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的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 1998 年,是中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
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这片高寒湿地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重要的天然
“储碳库”。
(
(
(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
2)分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分析若尔盖湿地固碳能力强的自然原因。
重庆八中 2024——2025 学年度(上)高三年级入学适应性训练
地理试题
命题、审核、打印、校对:沙坪坝校区高三地理组
一、单项选择题(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我国自主建设的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 400~450km 的轨道上向东绕地运行,其环绕地球一周需要 90 分
钟。图示意某时刻天宫空间站在轨位置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 天宫空间站(
)
A. 不属于人造天体
B. 运行于大气上界
C. 白昼比地面上长
D. 角速度为 4°/分钟
2
. 据图推算,天宫空间站运行至轨道最南点大概还需要(
)
A. 5 分钟
B. 8 分钟
C. 10 分钟
D. 15 分钟
3
. 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可观察到(
)
A. 美丽的流星雨
B. 月相圆缺变化
C. 蔚蓝色的天空
D. 太阳西升东落
【
【
【
答案】1. D
解析】
2. A
3. B
1 题详解】
天宫空间站基本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属于人造天体,A 错误;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 400~450km 的轨道上
绕地运行,还没到达大气上界,B 错误;其环绕地球一周需要 90 分钟,因此其昼夜交替周期短,白昼比
地面上短,角速度为 4°/分钟,C 错误,D 正确。故选 D。
【
2 题详解】
天宫空间站运动角速度为 4°/分钟。读图可知,天宫空间站轨道最南点位于 150°E 经线上,现在天宫空间
站位于 130°E 附近,距离最南点还差 20°,还需要 5 分钟,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3 题详解】
天宫空间站向东绕地运行,太阳东升西落,D 错误;天宫空间站大气十分稀薄,看不到美丽的流星雨和蔚
蓝色的天空,AC 错误;由于空间站和太阳与月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可以看到月相圆缺变化,B 正确。故
选 B。
【
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
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
造天体。
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4
. 图中(
)
A. 三叠纪至新近纪生物种类明显递增
B. 二叠纪是爬行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 白垩纪后期裸子植物种类大量消失
D. 物种大灭绝与地表温度变化无关
5
. 地质学者在皖南山区的上溪群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古生物化石。推测该地层可能抬
升于(
)
A. 古生代后期
B. 寒武纪时期
C. 元古宙时期
D. 太古宙时期
【
【
【
答案】4. C
解析】
5. A
4 题详解】
读图可知,三叠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总体增加,但在白垩纪后期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A 错误;二叠纪
处于晚古生代,中生代是爬行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 错误;白垩纪后期出现物种大灭绝,中生代繁盛的裸
子植物种类大量消失,C 正确;读图可知,物种大灭绝与地表温度变化有明显相关性,D 错误。故选 C。
【5 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可知,上溪群地层
区中有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其在寒武-奥陶纪为海洋环境,推测古生代中晚期板块
碰撞隆升地层出露形成陆地,A 正确;太古宙、元古宙、寒武纪早期均早于奥陶纪,演化为陆地环境不会
有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BCD 错误。故选 A。
【
点睛】地球的历史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
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
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 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开发漂流项目,备选漂流地点可能为(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D 地
D. 2500m
7
. 下列能直接看到 E 地的是(
)
A. A 地
B. B 地
C. C 地
8
.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1700m
B. 2000m
8. C
C. 2200m
【
答案】6 C
7. D
【
【
解析】
6 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在山脊线附近,没有河流;公众号:高中试卷君③地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也是山脊线
处,没有河流发育,不能做漂流地点;②和④处等高线都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线,有河流发育,可以
选做漂流的地点。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
7 题详解】
A 地势高于 E 地,但从 A 到 E 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不能通视,A 错误;B 地与 E 地之间有山脊
线相隔,不能直接看到 E 地,B 错误;C 和 E 之间等高线向低处弯曲,有山脊阻挡,不能直接看到 E 地,
C 错误;DE 之间雾地形阻挡,可以通视,D 正确。故选 D。
【
8 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示区域最高点为小海坨主峰,海拔为 2241 米,最低点位于图示区域东南,海拔为 0~500
米。因此图示区域海拔高差为 1741~2241 米,AD 错误;题目问的是最大高差,故 B 排除,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
处凸为山谷。
八字门滑坡(下图)是三峡库区重点监测滑坡之一,由于每年受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影响,目前该滑
坡仍处于位移变形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 八字门滑坡体滑动方向是(
)
A. 由东北向西南
B. 由西北向东南
C. 由西南向东北
D. 由东南向西北
1
0. 目前八字门滑坡发生位移变形的主要海拔范围在(
)
A. 145m以下
B. 145m-156m
C. 156m-175m
D. 175m以上
【
答案】9 B
10. D
【
【
解析】
9 题详解】
据图可知,滑坡体运动的方向一般是由高处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和图中指向标可知,该滑坡的滑动方向是
有西北向东南,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
10 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175m 以上的区域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且在蓄水位线以上,在重力和径流作用
下,滑坡体易发生位移变形,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
点睛】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
动,称为滑坡。滑坡常发生在松散土层中,或沿松散土层和基岩接触面滑动,也有沿岩层层面或断层面滑
动。滑坡体的滑动速度一般很缓慢,一昼夜只有几厘米,甚至几个月才移动几厘米。但在一些特殊情况
下,如暴雨或大地震时,滑坡速度可以很快。
重庆某中学于北京时间 10 月 22 日 16:00—18:00 在学校操场举行校园足球比赛,足球场四周跑道
设置了甲、乙、丙、丁四个观赛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柬埔寨金边(12°N,105°E)华灯初放
B. 勘察加半岛(57°N,160°E)棕熊外出捕鱼
C. 美国纽约(40°N,74°W)夜幕笼罩
D. 英国伦敦(51°N,0°)某场英超比赛结束
1
2. 足球比赛过程中,四个观赛区现场观赛效果最差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
答案】11. C
解析】
12. D
【
11 题详解】
当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16:00。柬埔寨金边(12°N,105°E)位于东七区,为 15:00,
还没有出现华灯初放,A 错误;勘察加半岛(57°N,160°E)位于东 11 区,为 19:00,处于傍晚,棕熊归巢
休息,B 错误 ;美国纽约(40°N,74°W)位于西五区,为 3:00,正值夜间,夜幕笼罩,C 正确;英国伦敦
(51°N,0°)位于 0 时区,为 8:00,某场英超比赛还没结束,D 错误。故选 C。
【
12 题详解】
足球比赛过程中,正值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丁处观赛对着太阳,比较刺眼,是四个观赛区现场观赛
效果最差的位置,D 正确,排除 ABC,故选 D。
【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
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
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我国新疆、浙江等地先后引进了“智能太阳花”技术,安装了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并具备自动清
洗、远程操控等功能的太阳能路灯。图为某智能太阳花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3. 与固定式光伏发电技术相比,“智能太阳花”可以(
)
①
提高发电效率 ②降低投资成本 ③方便维护运营 ④实现清洁发电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
4. 与浙江相比,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在一天内(
)
A. 垂直转动角度较大
B. 垂直转动角度较小
C. 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D. 水平转动角度较小
1
5. 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A. “花朵”朝向西南
B. “花朵”朝向东南
C. 影子朝向正北
D. 影子将会变长
【
答案】13. A
14. B
15. B
【
【
解析】
13 题详解】
“智能太阳花”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发电效率 更高,①正确;智能光伏与传统光伏相比,“智能太阳
花”需要的技术成本更高,会增加投资成本,②错误;“智能太阳花”具备自动清洗、远程操控等功能,方
便维护运营,③正确;“智能太阳花”与固定式光伏发电装置一样都可以实现清洁发电,④错误。综上所
述,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
14 题详解】
“智能太阳花”可以智能追光。浙江和新疆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但新疆纬度要比浙江纬度更高。冬半
年,由于乌鲁木齐纬度更高,其白昼时间更短,“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角度更小,而夏半年,由于新疆纬
度更高,其白昼时间更长,太阳视运动角度更大,“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的角度更大,CD 错误;新疆纬
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更小,“智能太阳花”垂直转动角度较小,A 错
误,B 正确。故选 B。
【
15 题详解】
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说明当地的地方时为 12 点,太阳位于浙江当地的正南
方向,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此时还未到正午 12 点,太阳在新疆的东南,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影子朝向西
北,“花朵”朝向东南,AC 错误,B 正确;太阳高度将继续变大,影子将会变短,D 错误。故选 B。
【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
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
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二、综合题(共 3 题,共 55 分)
1
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M 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 1)。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
活动; 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 2 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
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
1)下图示意图 1中 AC 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并标注其经过的地貌类型。
(
(
2)M 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说明理由。
【
答案】(1)
(2)该乡地处山区,地
形崎岖,交通不便;非农业活动联系松散;采砂、采石等活动附加值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
(3)升级方向:服务群众出行、宣传公路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理由:可以进一步完善停车、休憩、餐
饮、购物、加油加气(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便利群众出行和休憩;通过加强公路文化建设,通过挂
图、宣传栏、液晶显示屏等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增强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通过
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特产,可以加大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解析】
【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某乡镇为材料,设置 3 道小题,涉及剖面图的绘制、城市辐射功能、服务业
的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
小问 1 详解】
从 B 地沿剖面线向偏南方向首先经过河床地区,地势会继续降低,过了河床经过河面会有河漫滩,到茶马
古道处应在一级阶地上,茶马古道地势所在的阶地地势相对平坦。绘图如下:
【
小问 2 详解】
该乡地处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制约了集镇区的辐射范围;非农业活动主要有采石、
采砂、商贸、汽修、外出务工等,各种活动联系松散;采砂、采石等采掘业没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进行深
化,附加值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
【
小问 3 详解】
公路驿站实际上就是简化版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近年来,各地交通公路部门利用养护道班、工区、治超站
等场所,有的利用路边一些空闲场地,建起了一批具备停车、如厕等功能的服务设施,有的还具备加油、
充电、购物等功能。公路驿站属于服务业,从其发展角度考虑,升级方向为服务群众出行、宣传公路文
化、展示地方特色。理由:可以进一步完善停车、休憩、餐饮、购物、加油加气(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
设,完善了驿站的服务功能,便利群众出行和休憩;通过加强公路文化建设,通过挂图、宣传栏、液晶显
示屏等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群众更好的了解我国公路的发展历史和成就,增强群众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意识;通过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特产,可以加大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
展,吸引产业转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河西走廊绿洲发展的重要水源地。祁
连山的草原曾因过度放牧而出现生态退化现象。2011 年以来,祁连山草原被划分为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
(仍可放牧但不得超过核定载畜量) ,政府积极引导牧户走“天然放牧+舍饲养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
牧业发展道路,并给予退出禁牧区的牧户补助、草畜平衡区的牧户奖励。经多年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得
以恢复,促进了祁连山牧区和河西走廊农区的协同发展,牧户和农户的收益均得到提高。图示意牧区—农
区协同发展模式。
(
(
(
【
1)指出草畜平衡区到河西走廊农区异地借牧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当地发展异地借牧的理由。
2)分析河西走廊农区为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所做的贡献。
3)说明河西走廊农区在该模式中获得的经济效益。
答案】(1)冬季。理由:祁连山冬季植被稀少,饲草缺乏;山上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而河西走廊冬季
气候相对温暖,有玉米秸秆作为饲料。
(
(
2)通过季节性休牧,有利于减轻牧区草地的压力,促进草场植被恢复。
3)节省处理秸秆的人力、物力等成本;粪便还田,可减少农民购买化肥的开支;将冬季农闲田出租,
增加农民收入。
【
【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异地借牧”为材料创设试题,设置 3 个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措施、
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能力。
【小问 1 详解】
据图可知,祁连山地牧区海拔较高,冬季牧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草料缺乏;而河西走廊农区海拔较
低,气候较温暖,且有较多的玉米秸秆等饲料资源可供牲畜食用;所以,推测“异地借牧”的主要季节为
冬季。
【
小问 2 详解】
冬季祁连山牧民将牲畜运往农区、租借玉米秸秆地放养,减轻了牧区草地的压力,有利于牧区草地的恢复
和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环境。
【
小问 3 详解】
河西走廊农区在该模式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可以从秸秆处理成本、化肥开支、土地租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租田借牧方式给祁连山下农区带来的经济效益,避免了秸秆燃烧带来的资源浪费,节省处理秸秆的人力、
物力等成本;牲畜粪便还田,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减少农民购买化肥的开支;将冬季农闲田出租给牧民放
牧,可以得到租金,增加农民收入。
1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主要保
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湿地平均海拔 3400m,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
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区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其支流黑河、白河等大小河流约 430 条,河网密
集,湖泊众多。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
材料二:图为若尔盖地区河流分布图。
材料三: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是生物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的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 1998 年,是中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
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这片高寒湿地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重要的天然
“储碳库”。
(
(
(
【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
2)分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分析若尔盖湿地固碳能力强的自然原因。
答案】(1)高山冰川广布,多冰雪融水补给(或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水较多);海拔高,气温低,蒸
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较为平坦,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或河道曲折,水流不畅);四
周高山,径流不易外泄或断陷盆地,径流不易外泄。
(
(
2)若尔盖湿地泥沙淤积,下游含沙量减少;湿地调蓄功能,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若尔盖湿地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储存于植物体内;植
物的残体沉积于过湿的低温土壤中,限制了微生物的分解,经过长期的腐殖化积累形成泥炭;泥炭土壤长
期积水,形成的厌氧环境,利于泥炭长期保存。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
【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若尔盖湿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湿地的成因、地理环境整体性、湿地的作用等相关知
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
小问 1 详解】
从水循环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湿地的形成,一般主要从水循环各环节的角度说明该湿地水量的收入与支出状
况。由于该区域海拔高,多高山冰川,夏季冰雪融水多,补给河流多;同时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
降水较多,水量收入多;区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蒸发支出少;高原地形,海拔高,多冻土发育,
冻土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下渗支出少;由材料可知“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
地”,该地为典型的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河流不易外泄,地表径流支出少
等。
【
小问 2 详解】
湿地内植被较多,河流流速减慢,促进泥沙在湿地地区淤积,使其下游段黄河含沙量减小;湿地对下游河
段河流径流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使得其下游段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减小。
【
小问 3 详解】
若尔盖湿地泥炭的固碳能力强,能把气态的碳变成固态的碳,并长期保存。若尔盖湿地是中国第一大高原
沼泽湿地,面积大,湿地内植物众多,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储存
于植物体内;而植物死亡后,植物残体生物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经过长期的腐殖化
积累,逐渐堆积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即形成泥炭;由于泥炭位于沼泽中,土壤长期积水,不能分
解,泥炭能够长期保存,顺利将碳固定并积累下来,因此若尔盖湿地固碳能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