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职业危害检测与监测,内容提要:,2,、,1,、,关于职业危害检测、监测,3、,4、,职业危害检测、监测结果管理,职业危害检测、监测操作实用,职业危害检测、监测装备介绍,广西马山县集体矽肺病事件,自,1985,年至,1991,年,广西马山县先后有,1000,多农民到海南一家金矿打工。这些农民工在金矿主要从事凿岩、运矿、破碎、筛矿等作业。,自,2003,年开始,马山县去海南金矿打工的部分农民陆续出现咳喘胸憋等症状,经广西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诊断,确诊为矽肺病。,2005,年广西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在马山县开展了两次矽肺病流行病学调查,对在海南金矿打工回乡的,348,名,农民工进行了体检会诊,共诊断出矽肺病患者,140,名,检出率达,40.2%,。,此后,每年陆续都有去海南金矿打工的农民被检查出患有不同程度的矽肺病。根据调查,马山县自,80,年代以来赴海南金矿打工的农民工总数为,1000,多人,截至目前,已经有,600,人进行了体检,诊断出矽肺病患者,225,人(已死亡,14,人)。,职工患胆管癌死亡案件,美,国一印刷公司发生多起疑因作业环境引发的病例,出现病症员工共计,30,人,其中胆管癌患者,24,人,其他病症,6,人,有,14,人已经死亡。,据调查,在该印刷公司印刷样本校正部门工作的,20,岁至,50,岁的男性员工,24,人被发现患有胆管癌。,2003,年,该公司一名男性员工因胆管癌死亡。后来,又有至少,6,名员工被诊断出胃癌、直肠肿瘤等症,其中,,2004,年至,2012,年在该公司工作的一男性员工因胃癌死亡,,2000,年某退休男性员工被发现患急性肝癌,,2002,年某退休女性员工被发现患有直肠肿瘤,另有在职的,2,人也被发现患有原发性胆管炎以及肝功能异常。最近发现的,6,名患病者都属于校正部门,与患胆管癌的,24,人一样都在校正部门工作过,1,年以上。,一、关于职业危害检测、监测,1,、项目背景及法律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职业危害防治规划,(2009-2015),中提到到,2015,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国家安监总局第,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等。,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中介技术服务机构:,从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等工作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地开展检测、评价工作,并对其检测、评价的结果负责。,罚则如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危害事故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未按照规定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2,、技术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339,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47,项、,“,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容许浓度,”,2,项,此外还有电磁辐射、,高温,、激光辐射、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体力劳动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紫外辐射、噪声等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有毒物质,根据非煤矿山生产工艺的特点,有毒物质主要为爆破后产生的,炮烟,和其他有毒烟尘。其他有毒烟尘,如:,矿体,氧化形成的,硫化物,与空气的混合物,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溶洞、采空区,巷道中存在的有毒气体,火灾后产生的有毒烟气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中规定,一氧化碳:,3 0 mg/m3,,,0.0024%,,浓度达到,0.4%,,致人短时死亡,氮氧化物(二氧化氮):,5 mg/m3,,,0.00025%,,浓度达到,0.025%,,致人短时死亡,硫化氢:,1 0 mg/m3,,,0.00066%,,,浓度达到,0.1%,,致人短时死亡,二氧化硫:,1 5 mg/m3,,,0.0005%,非煤矿山地下矿山中毒窒息,事故形势严峻,2009,年,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30,起,,死亡,1542,人,同比分别减少,186,起、,525,人,下降,13.1%,和,25.4%,其中较大事故,45,起,死亡,176,人:,中毒窒息事故,12,起,占,26.7%,,居第,2,位;死亡,46,人,占,26.6%,,居第,1,位。,重大事故,4,起、死亡,70,人:中毒窒息和火灾事故各,1,起,死亡,28,人。,2010,年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2010,年,3,月,25,日,23,时,云南省个旧市睿达锡矿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4,人作业,3,人出坑,,5,人进坑寻找,废坑永久封闭的铁门、石墙破坏,进入,4,人熏倒,,1,人出坑报告生还)。,2010,年,3,月,10,日湖南有色控股集团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瑶岗仙钨矿发生的,炮烟窒息,事故,,8,名矿工中毒死亡。,(,留矿法采场 早班放炮 晚班,4,人到采场作业未出,4,名放矿工盲目施救),2010,年,03,月,08,日云南红河建水县官厅镇牛滚塘矿区,14,号坑中毒窒息事故,4,人死亡(,4,人入坑巷道维护在废弃巷道的斜下山,发生中毒窒息)。,2010,年,1,月,11,日四川甘洛县甘洛鸿利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乐日沟区块,48,号井通风不畅中毒窒息死亡,3,人。(井下停电 没有双回路供电或有备用电源,风机停转),炮烟,炸药爆炸后生成炮烟,其主要成份有,:,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二氧化氮,等。炮烟危害人体健康,地下爆破时更为严重。,根据实验报告,通常一公斤工业炸药爆炸后,生成炮烟气体,350,1000,升,其中有毒有害气体,60,150,升。,国家规定一公斤炸药爆炸后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得超过,100,升,方可用于井下爆破作业,同时强调,井下爆破后须通风三十分钟,(,如露天爆破,须经十五分钟,),后,才许工作人员进入现场检查。否则,会发生炮烟中毒事故。,炮烟中毒预防,独头巷道掘进爆破后,容易发生炮烟熏人中毒窒息事故,客,观原因是通风难度大,通风管理原因是局扇、风筒布置不规范,,风筒未能随井巷及时跟进,工作面通风不力等。,1,)建立有效的局扇通风系统:,合理布置局扇通风系统,管好风筒,足够的通风时间,2,)加强工作面有毒气体的检测,进入掘进工作面、采场进行下一步作业时,尤其是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最好用仪器进行检测。,炮烟中毒抢救,1.,迅速报告矿调度室;,2.,抢救人员在进入危险区域前必须戴上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3.,危险区域的局扇保持开启;,4.,必要时也应给中毒者戴上防毒面具、自救器,迅速把中毒者移到具有新鲜风流的地方,静卧保暖;,迅速抢救生命:,中毒者脱离染毒区后,应在现场立即着手急救。人的呼吸停止后,46min,,脑组织就可能发生不易逆转的损伤;心跳停止,10min,后,脑细胞基本死亡。所以必须争分夺秒,最常用的现场急救是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有,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急救操作不可动作粗暴,造成新的损伤。,头偏向一侧,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压头抬颏开放气道,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开放气道,气道阻塞,解除阻塞,人工呼吸法,1.使伤者仰卧,解开衣领、围巾、紧身衣服等,除去口腔中的粘液血液、食物、假牙等杂物。,2.将伤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颈部伸直。救护人一只手捏紧伤者的鼻孔,另一只手掰开伤者的嘴巴。救护人深吸气后,紧贴着伤者者的嘴巴大口吹气,使其胸部膨胀;之后救护人换气,放松伤者的嘴鼻,使其自动呼气。如此反复进行,吹气2秒,放松3秒,大约5秒钟一个循环。,3.吹气时要捏紧鼻孔,紧贴嘴巴,不使漏气,放松时应能使伤者自动呼气。,4.如伤者牙关紧闭,无法撬开,可采取口对鼻吹气的方法。,5.对体弱者和儿童吹气时用力应稍轻,以免肺泡破裂。,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示意图,图,1,7,头部后仰,图,1,8,捏鼻掰嘴,图,1,9,贴紧吹气,图,1,10,放松换气,胸外心脏挤压法,如果摸不到伤者的脉搏,说明心跳已经停止,需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救护者跪在伤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伤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以每分钟60次速度进行。,在挤压的同时,要随时观察伤员的情况。如果能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等搏动,而且瞳孔逐渐缩小,面有红润,说明心脏挤压已有效,即可停止。,抢救者掌根的定位必须准确,用力要垂直适当,要有节奏地反复进行。防止因用力过猛而造成继发性组织器官的损伤或肋骨骨折,。,一般来说,心脏跳动和呼吸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心脏跳动停止了,呼吸也将停止;呼吸停止了,心脏跳动也持续不了多久。因此,通常在做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的供给。,如现场仅一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终止抢救。,胸外心脏挤压法示意图,帮助伤者恢复心跳的有效方法,图111 正确压点,图112 迭手姿势,图113 向下挤压,图114 突然放松,粉尘:,非煤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如凿岩、爆破、铲装、放矿、运输和破碎等,),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尾矿库也存在一定的粉尘。,粉尘危害性大小与粉尘的,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物质组成及,粉尘浓度,有关,一般随着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有害物质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粒径的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对人的危害最大。人员长期吸人粉尘后,使肺组织发生病理学改变,因此丧失正常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粉尘分散度:,是用粉尘颗粒大小的组成描述某一,生产过程中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用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粉尘中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就越高。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就越长,故被吸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其颗粒的总表面积也越大,和组织作用的可能性也增大。,岩石或矿物中没有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结合而呈游离状态的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游离二氧化硅分布很广,在,16km,以内的地壳内约占,5%,,在,95%,的矿石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二氧化硅。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俗称为,矽尘,,,石英,中的游离二氧化硅达,99%,,故常以石英尘作为矽尘的代表。,游离二氧化硅,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为制定和实施劳动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为评价工作场所劳动卫生状和防护设施的效果提供依据;,为评价工作人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危险性提供依据;,为职业卫生的立法和执法服务,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接尘作业:,(一)活动性肺结核病及肺外结核病。,(二)严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三)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病变。,(四)心、血管器质性疾病。,(五)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粉尘作业的其他疾病。,4,、职业危害监测分类,根据,监测的目的不同,,监测可分为以下四类:,(1,),评价监测,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2),日常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进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3),临督监测,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4),事故性监测,适用于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根据,监测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域监测和个体监测。,(1),区域监测 又叫定点监测。是对以监测点为代表的区域作为监测对象,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判断和评价。,(2),个体监测 是以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作为监测对象,判定劳动者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或强度的方法。,二、职业危害检测、检测装备介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常用检测检验设备:,1,、粉尘类,防爆型数字式测尘仪,【,性能要求,】0.001-400/m3 TWA/STEL/MAX,值;响应粒径,0.1-10m,粉尘采样器,【,性能要求,】2-30L/min,;背压,7psi,仍可保持流量精度在,5%,之内,测定目的:,(,一,),对井下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进行测定,,了解粉尘的危害,情况以检查是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二,),正确评价作业地点的劳动卫生条件;,(,三,),研究各种不同采掘工序的,产尘状况,,提出解决办法;,(,四,),为制定防尘措施、选择除尘设备、验证防尘措施和防尘系,统的防尘效果等提供指导和参考。,粉尘浓度表示方法:,表示,粉尘浓度,的两种方法:,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颗粒数,(PP,m,3,),,即,计数表示法;,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重量,(mg,m,3,),,即,计重表示法,。,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中对粉尘容许浓度的规定是以质量浓度表示的,应采用,质量浓度测定,方法。,定义:单位体积内悬浮于空气中的可进入人体的粉尘的总的质量或数量。,(,一,),、总粉尘浓度,(二)、呼吸性粉尘浓度,定义:指可以进入人体,能浸润到肺泡内并沉积的微细尘粒的浓度。,吸入到呼吸道内的粉尘,根据粉尘粒子大小、比重、形状等因素不同,沉积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可把呼吸道分为三区:,1,、鼻咽区;,2,、气管和支气管区;,3,、肺泡区,区别:,总粉尘浓度:反映粉尘作业环境,污染,水平。,呼吸性粉尘:代表在空气中可能被吸入和沉积在肺内的粉尘量,,尘肺病,的发生与呼吸性粉尘有关。,粉尘检测的基本要求,1,)准确性,最基本的要求,测尘结果必须真实反映粉尘情况。目前,我国粉尘测,定方法、仪器和操作标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进行。,2,)代表性,作业地点的产尘,因时因地而变;实际测定需要通过尽可能多的测定,次数,根据尘源特点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和测尘仪器,以便获得有代表的,测定结果。,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次数,防爆型数字式测尘仪,仪器可以直读质量浓度,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在爆炸性气体作业场所中实现对粉尘浓度的快速测量,同时也适用于室内外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检测。,主要特点:,可直读,颗粒物,质量浓度(,mg/m,),,1,分钟出结果,或根据用户需要任意设定采样时间;,测量快速、准确、检测灵敏度高;,设计了自校系统,仪器性能稳定可靠;,具有气幕屏蔽及洁净气自清洗功能,确保光学系统不受污染;,实现了软件自动调零;,具有与计算机双向通讯功能,可通过,PC,机进行数据处理,打印出曲线及表格(仅在非爆炸气体环境使用);,具有颗粒物浓度连续监测、定时采样以及粉尘浓度超标报警等多种功能;,粉尘采样器,滤膜质量法测尘,原理:使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在电动抽气机或薄膜泵的作用下,通过已知质量的滤膜,粉尘被阻留在滤膜上;然后,根据采样后滤膜上粉尘的质量和采气量,计算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2,、有毒气体类,气体检测管,【,性能要求,】,一氧化碳,10-200/m3,,硫化氢,5-100/m3,,二甲苯,50-1000/m3,,汽油,50-1000/m3,,液化气,0.01-0.2,,氯气,1-30/m3,等;,气体检测仪(电化学传感器),【,性能要求,】,氧气,0-30%,;氢气,0-900ppm,;一氧化碳,0-900ppm,等;传感器使用寿命为,1-2,年,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便携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性能要求,】,快速定性定量分析;,20,秒内产生结果;防爆;,150,种以上气体谱图,广用型气体采样器,【,性能要求,】,定点,/,个体皆可,,0-5L/min,,防爆,皂膜流量校准器,【,性能要求,】1ml-250ml/min,;,20ml-6L/min,;,2L-30L/min,3,、噪声类,声级计,【,性能要求,】,符合,IEC61672,标准;,35-135db,(,A,),个体噪声暴露仪,【,性能要求,】,本质安全认证,ATEX/UL,等,4,、温度类,WBGT,热指数仪,【,性能要求,】,干球,/,湿球,/,黑球温度值,室内,/,室外,WBGT,值,符合,IEC61672,标准。,三、职业危害检测、监测操作实用,1,、检测工作的基本要求,1),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测量,),的要求;,2),职业卫生评价对检测的要求;,3),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检测的要求;,4),选择量程和频带覆盖面适合于所检测对象的检测仪器,并在检测,前根据仪器校正要求对检测仪器校正;,5),检测的同时应该作对照试验,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6),检测时应该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该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无泵型采样器采样时应该避免,风扇等直吹;,7),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测量,),时,应该采用防爆型仪器;,8),采样过程中应该保持检测流量稳定。长时间检测时应该记录检,测前后的流量,计算采样体积时用流量均值;,9),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检测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 kPa,时,应该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10),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11),检测时,检测人员应该注意个体防护,12),检测时,应该边检测边记录,所记录的参数应该能满足评价分,析需要;,2,、现场调查,(必要性),2.1,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对不确定的职业危害因素可通过预采样和检测来确定。检测单位在委托检测和评价检测中,进行现场健康学调查时,必要时通过预检测,可通过现场直读仪器、现场预采样检测等方式,可有效地避免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错、漏、差、缺。,2.2,了解现场环境与工作条件,工作场所的现场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很难掌握,而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受现场环境条件,如温度、风速等的影响极大。,如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必须选用防爆型器材;,高湿度工作场所决定了硅胶管在采样中更换的时间与频率;,根据初步检测所得出的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的范围,可以确定工作人员及采样与检测设备的防护类别与等级,尤其是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高的作业场所,甚至会对现场检测与评价人员造成职业危害与安全两方面的双重危害。,3,定点采样,3.1,定点采样点的选择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3.2,定点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前项确定。,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3.3,定点采样时段的选择,1),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4),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5),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应该在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应该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应该以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4,个体采样,4.1,个体采样对象的选定,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4.2,采样对象数目的确定,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3,5,2,610,3,10,4,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6,5,7 9,6,1014,7,1526,8,2750,9,50,11,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地点工作时采样:,可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或,短时间采样方法,采样。,用长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用短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时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时采样:,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在每个采样点,应在劳动者工作时,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四、职业危害检测、监测结果管理,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2,、检测结果数据应及时分析、充分利用;,3,、检测结果及时公示,公示地点为检测点及人员集中的公共场合,公示内容为检测地点、时间、项目、结果、职业接触限值等;,4,、用人单位应该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纳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体系中,由专人保管。,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