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冷水机组也被称为冷冻机、制冷机组、冰水机组等。它是中央空调的制冷源,通过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来实现制冷效果。冷水机组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等部分组成,常见的压缩机类型包括螺杆式、离心式。冷水机组在运行时主要需关注以下情况。
1、蒸发器冷冻水进、出口的温度和压力
蒸发器是制冷循环中实现热量交换的关键组件之一,通过它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冷冻水中。监测蒸发器冷冻水进出水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帮助判断热交换效率以及冷冻水流量是否正常。例如,在标准工况下,空调用冷水机组的名义工况为冷冻水回水温度12℃,供水温度7℃,温差5℃,压力降为0.05MPa。如果这些数值偏离了标准范围,可能意味着管道堵塞、泵故障或系统中有空气等问题。
2、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的温度和压力
冷凝器负责将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冷却并转化为液体。监控冷凝器冷却水的温度和压力有助于评估冷凝过程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冷水机组在设计负荷下运行时,冷凝器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温差5℃,并且冷凝器的压力降应保持在0.07MPa。如果实际测量值与之不符,则可能是由于冷却塔性能下降、水质问题导致结垢或是冷却水泵的问题。
冷却塔的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确保水流分布均匀,以最大化热交换效率。
· 保证气流分布均匀,确保空气与水之间的充分接触。
· 控制冷却塔进水的浊度不超过50mg/L,以减少结垢和腐蚀的风险。
3、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
制冷剂的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制冷系统的效能。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应该维持在一个特定的压力和温度范围内以保证最佳的热交换效果。
蒸发温度常控制在3℃~5℃的范围内,较冷冻水出水温度低2℃~4℃,蒸发通常压力保持在0.4~0.6Mpa之间,如果发现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异常,可能需要检查膨胀阀设置或系统是否有泄漏。
4、冷凝器中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
冷凝器内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影响着冷凝过程的效率。冷凝温度一般要高于冷却水出水温度2℃~4℃,一般冷凝压力1.3~1.5Mpa,冷凝温度升高,功耗增大。冷凝温度降低,功耗随之降低,若压力和温度太高,应考虑清洗冷凝器内部铜管,因为结垢会降低传热效率。
冷凝温度=冷却水的出水温度+接近温度,一般情况下,接近温度取1-2℃。冷凝温度升高1℃,冷水机组性能约降低4%。
5、压缩机吸气温度与排气温度
吸气温度指压缩机吸气腔内制冷剂气体温度,对排气温度及压缩机容积制冷量有直接影响。吸气温度高,排气温度与比容增大,单位制冷量减小;吸气温度低,单位制冷量增大。但过低可能导致液击或吸入压力过低引发喘振(离心式),需设定吸气过热度。
压缩机排气温度高于冷凝温度,其直接影响因素为压缩机吸气温度,两者呈正比关系,若制冷系统混入空气,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均会升高。
6、主电机的电流和电压
电机的电流和电压直接关系到电力消耗和设备的安全运行。不正常的电流或电压读数可能是机械或电气故障的标志,如电机过载、短路等。保持正确的供电条件可以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正常运行电压为342-418V之间,并且三相电压之间应该平衡。
7、润滑油的压力和温度
润滑油系统对机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运动部件提供润滑与冷却。润滑油的作用在于减少摩擦,保护压缩机和其他运动部件。适当的油温和压力是保证润滑效果的基础。例如,油面应在1/3~2/3之间;油温在50℃~60℃。油压不足可能导致润滑不良,加速设备磨损;而油温过高则会影响润滑质量。
8、压缩机组运转是否平稳是否异常
压缩机作为制冷系统的心脏,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任何异常的声音或者振动都可能是潜在故障的信号,需及时排查。
9、机组的各阀门有无泄漏,水管的接头是否严密
定期检查阀门和接头的密封性,防止制冷剂或其他介质泄漏,这不仅有助于节约能源,还能避免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