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三10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264045 上传时间:2025-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三10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5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三10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 2022 级 1 0 月月考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2024 年 10 月 24 日 一、单选题(每小题各 3 分,共 45 分) 人口集中度指数(C 表示)通常用来描述区域内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C 值越大,说明区域 人口分布越集中,越不均匀。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6 市 2015~2019 年人口集中度指数变化情 况。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期间( ) A.贵阳人口分布集中程度下降 C.南昌人口分布向均衡化发展 B.昆明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南京人口老龄化减轻 2 3 .椎测上海市人口集中度指数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等级较高 B.落户政策严格 C.迁入成本较低 D.收入水平较高 .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可以( ) A.认识资源分布差异,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 B.改变人口迁移方向,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C.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避免出现逆城镇化 D.预测人口增长趋势,指导区域协调发展 2 024 年 4 月 30 日上午,“强对流刺客”——飑线扫过福建,受其影响,福州出现雷雨大风、 短时强降水。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飑线多发生 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 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图示意该日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中阴影 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 ) A.高空干冷,低空暖湿 B.高空暖湿,低空干冷 C.高空干暖,低空冷湿 D.高空冷湿,低空干暖 5 .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减弱 B.热量加强 C.水汽得到补充 D.湖面摩擦力小 6 .图中飑线的移动方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局部强降雨后,太阳光线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图 3 示意彩虹最高视点 与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华南是我国出现彩虹概率最大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锋面活动频繁 B.强对流天气多 C.地形较复杂 D.日照时数长 8 .暑假某日,小明同学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轮美丽的彩虹。此时的时间和他的朝向 最可能是( ) A.07:30-08:30,面向太阳 B.10:30-11:30,背向太阳 C.14:30-15:30,面向太阳 D.16:30-17:30,背向太阳 9 .从冬季到夏季,我国北方的彩虹可见概率的增幅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为夏季北方较南 方( ) A.白昼更长 B.降水更多 C.大气能见度更高 D.太阳高度角更大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 层的厚度约 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 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1 1 1 0.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基岩风化 B.流水搬运 C.冰川搬运 D.风力搬运 1.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 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 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 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 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 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 120m。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 1.1 万年时达到顶峰 约 25 亿吨,当今约 10 亿吨);距今约 0.7 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下图为恒河流域示意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 3.据图文资料推测,2 万年以来恒河河口地貌的演变过程为( ) A.下切河谷→三角洲→河口湾 B.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 C.三角洲→河口湾→下切河谷 D.河口湾→下切河谷→三角洲 1 4.2 万年以来,影响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面积 B.河流落差 C.季风强度 D.人类活动 1 5.恒河入海输沙量最大的季节( ) A.天山山脉雪线下降 B.德干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C.恒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上升 D.北印度洋海水顺时针流动 二、综合题 1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 分) 最近几年,南疆地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 富。这些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还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 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 展,面积由过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图示意该地 区蔬菜大棚。 ( ( 1)描述南疆地区蔬菜种植面临的自然条件。(5 分) 2)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南疆缘何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请说明理由。(6 分) ( 3)简述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种植蔬菜对农民的好处。(6 分) 1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 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 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 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 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 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 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 府于 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 位迅速下降的状况。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 ( (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8 分)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6 分) 3)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6 分) 1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冰间湖又称海冰穴,是指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 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南极大陆近岸的冰间湖是冬季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关键区 域之一,受冬季离岸风、洋流和底层海水影响较大。冰间湖是南大洋的生物热点区,其平均浮游 植物浓度是南极周围开放水域的两倍多。冰间湖海表的降温过程会导致结冰析盐,从而加强海洋 对流过程。图示意南极洲及其周边海域。 ( ( 1)推测冬季南极大陆近岸冰间湖出现的具体过程。(6 分) 2)分析冰间湖成为南大洋生物热点区域的原因。(6 分) ( 3)简述冰间湖海表的降温过程对该区域海洋对流过程的影响。(6 分) 高三年级 10 月月考地理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2 A 12 C 3 D 13 B 4 A 14 C 5 A 6 7 8 9 10 D D B D A 11 A 15 D 1 6.(1)南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全年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土地 面积广大,但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风沙恶劣天气频发(每点 1 分,任答 5 点得 5 分。) (2)利用大棚改善不利的自然条件;政策支持;实行“政府+企业+农户”规模化生产;市场需 求量大;冷藏保鲜等技术的进步;(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3)便于管理维护;有利于实现蔬菜自给自足(满足自家蔬菜的需求);提高庭院土地利用率 ( 投入少);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1 7.(1)分布: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部;原因:海水原料资源丰 富;气候相对适宜,城市密集,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城市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 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分布特点 2 分,说明原因任 答 3 点得 6 分) (2)保障海水淡化厂(蒸汽和高温水所需的)能源供应,进而保障海水淡化厂生产的连续和供应 淡水的稳定;降低海水淡化厂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避免对国外煤炭的依赖,提高自给率,维护 国家安全;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得 6 分。) (4)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 的利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便于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 持,取得持续发展;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1 8.(1)南极冬季盛行强离岸风,近岸表层新形成的薄冰,不断被风或海流推向更远的海 洋;下层相对温暖的海水上升补充;强风和洋流促使浮冰分散或融化,在大陆边缘和外海海冰之 间形成近岸冰间湖。(过程→结论,每点 2 分,答 3 点得 6 分。) ( 2)冰间湖没有冰雪覆盖,光照反射率较低;夏半年,冰间湖比南极其他地区接收到更多 的太阳辐射,水温较高,利于生物生存;冬半年,冰间湖所在海域盛行上升流,从深层带来丰富 的营养物质,且能保持水温。(每点 2 分,答 3 点得 6 分。) ( 3)极地地区温度低,海水密度大,结冰析盐,表层海水密度增加,在局部海水下层形成 高密度陆架水;在重力作用之下沿陆坡下沉;驱动原底层水上升(对底层低密度海水产生顶托作 用),促使海水上下对流。(每点 2 分,答 3 点得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