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第5章 生产计划系统设计,5.1 生产计划和策略,5.2 生产技术准备计划,5.3 生产计划依据和生产能力,5.4 生产总体计划编制,5.5 主生产进度统筹安排,第1页,5.1 生产计划和策略,5.1.1 生产计划策略,5.1.2 生产计划体系,第2页,5.1.1,.,生产计划策略,1)以销定产,满足需求策略,在企业只起“被动”作用场所中,企业往往是经过以下办法来满足市场需求:经过增加或降低劳动力数量来适应市场需求改变。这种策略尤其适合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经过调整库存水平来满足需求,需求大时动用库存,需求小时补足库存。经过订立分包协议来适应市场需求。企业生产设备保持恒定生产以满足最低需求量。对于超出需求量部分则经过分包协议来处理。经过改变产品搭配生产使企业生产保持稳定。,2)以产促销,创造需求策略,第3页,5,.,1,.,2 生产计划体系,第4页,5.2,生产技术准备计划,5.2.1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任务和内容,5.2.2 工艺准备内容,5.2.3 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第5页,5.2.1,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任务和内容,1)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任务,2)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内容,第6页,1)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任务,(1)依据社会需要和经营计划,以最快速度、最少成本支出,确保新开发产品、改进老产品顺利投产。,(2)不停采取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3)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确保按期完成,为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和均衡生产创造条件。,第7页,2)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内容,(1)设计准备。,(2)工艺准备。,(3)新产品试制和判定。,(4)生产组织和物资准备。,第8页,5.2.2 工艺准备内容,1)产品图纸工艺分析和审查,2)拟订工艺方案,3)编制工艺规程,4)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第9页,2)拟订工艺方案,(1)要求工艺制订标准。,(2)要求工艺装备设计标准及工艺装备系数,(3)确定产品工艺路线、产品零件加工车间划分标准和零件分布情况。,(4)要求新产品试制过渡到成批或大量生产应到达质量要求,以及劳动量与材料利用率等各项经济指标。,(5)进行工艺方案经济效果分析。,第10页,3)编制工艺规程,(1)工艺过程卡片,(2)工艺卡片,(3)工序卡片,第11页,4)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工艺装备(简称工装),是企业制造产品所用各种刀具、量具、模具、夹具和工位器具等总称。,第12页,5.3 生产计划依据和生产能力,5.3.1 编制生产计划所依据资料,5.3.2.生产能力,第13页,5,.,3,.,1 编制生产计划所依据资料,1)企业外部环境资料,2)企业生产内部条件,第14页,1)企业外部环境资料(一),(1)上级下达国家指令性、指导性计划指标,相关文件,以及上级主管机关指示和决议。,(2)已签署供货协议或协议。,(3)经市场调查和市场需求预测得到社会对产品品种、质量、数量等方面需要资料。,(4)协作厂、配套厂生产增加情况。,第15页,1)企业外部环境资料(二),(5)物资供给情况,(6)国家法律要求及各项方针、政策,(7)产品价格、目录。,第16页,2)企业生产内部条件(一),(1)本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2)上期计划预计完成情况分析研究,(3)机器设备生产能力,(4)产品开发计划及进展情况。,(5)人力资源情况,第17页,(6)企业久远发展规划。,(7)上期协议执行情况及成品库存量。,(8)先进合理技术经济定额,(9)技术组织办法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生产技术准备进度,技术革新办法,先进经验和合理化提议。,(10)产品成本、价格,厂内劳务价格,2)企业生产内部条件(二),第18页,5.3.2,生产能力,1)生产能力概念和种类,2)影响生产能力原因,3)生产能力核定,第19页,1)生产能力概念和种类,总而言之,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最大数量,或者能够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最大数量。,企业生产能力种类: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计划能力三种。,第20页,2)影响生产能力原因,(1)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2)生产性固定资产工作时间总数,(3)生产性固定资产生产效率,第21页,3)生产能力核定,(1)机器设备组生产能力核定。,(2)车间生产能力核实。,(3)企业生产能力核定。,第22页,5,.,4生产总体计划编制,5.4.1生产总体计划性质,5.4.2生产总体计划编制步骤,5.4.3,滚动计划,第23页,5,.,4,.,2 生产总体计划编制步骤,(1)搜集、筛选信息资料。,(2)初步确定生产计划指标,提出几个备选方案。,(3)综合平衡,综合平衡内容,第一,生产任务与产品销售计划平衡。,第二,生产计划任务与生产可能平衡。,第24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平衡,。,生产计划任务与劳动力之间平衡。,生产计划任务与物资供给之间平衡。,生产计划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之间平衡。,生产计划任务与外部协作平衡。,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平衡。,第三,各项计划指标之间静态与动态平衡。,(4)上报立案或同意,第25页,5,.,4,.,3 滚动计划,滚动计划是指依据一定时期计划执行情况,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现改变,定时地、近细远粗地修改原计划,并对应地将计划期顺延一个时期,确定顺延期计划内容,把近期计划与长久计划结合起来一个计划。,第26页,滚动计划特点是:,长短结合,一直以长久计划为指导,有利于长久目标实现;近细远粗切合实际滚动,向前推移,便于适时调整;连续滚动,能够保持生产系统运行连续性,便于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和组织均衡生产;定时地、近细远粗地修改计划,使计划含有应变性等。,第27页,第28页,5,.,5主生产进度统筹安排,5.5.1 安排主生产进度作用和要求,5.5.2 安排主生产进度计划方法,5.5.3 服务系统生产能力计划问题,第29页,合理安排主生产进度计划要求:,(1)必须确保已签署订货协议和国家计划所要求品种、数量、质量、出产期限和交货期限要求。,(2)力争组织均衡生产。,5,.,5,.,1安排主生产进度作用和要求,第30页,(3)生产进度安排要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在时间上亲密衔接起来,尽可能防止仓促上马,以确保生产能够连续不停地进行。,(4)要使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供给时间与生产产品出产进度计划安排协调一致。,(5)要与技术组织办法投入生产时间和效果结合起来。,(6)生产进度安排应该赶前不赶后,第四季度安排要留有余地,第31页,5,.,5,.,2,.,安排主生产进度计划方法,.,1)大量大批生产类型企业主生产进度安排当需求量不稳定时,安排主生产进度方法主要有三种:,2)成批生产企业主生产进度安排,3)单件小批生产企业主生产进度安排,第32页,1)大量大批生产类型企业主生产进度安排当需求量不稳定时,安排主生产进度方法主要有三种:,(1)均衡安排法,(2)变动(追赶)安排法,(3)折中安排法,第33页,第34页,(1)均衡安排法,第35页,(2)变动(追赶)安排法,第36页,(3)折中安排法,第37页,2)成批生产企业主生产进度安排,详细安排时除了应遵照上述普通要求外,结合成批生产特点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先安排企业“主流产品”,采取“细水长流”方式安排;对于产量较少产品和同类型、同系列产品,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期,采取“集中轮番”方式生产,方便降低同期生产品种,扩大产品批量,简化生产组织工作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大型与小型、尖端与普通、复杂与简单产品等,要合理搭配生产,方便确保各种机器设备和工种工人负荷均衡;新老产品要交替生产,并分开搭配;尽可能使各季、各月产品产量,同该种产品生产批量相等或成整倍数,以简化生产管理。,第38页,3)单件小批生产企业主生产进度安排(一),(1)先安排已经明确生产任务,对于还未明确生产任务,按概略计划单位作初步安排,各季、各月任务作粗略分配,待订货任务逐步明确后,再给予调整和详细化。,(2)把各种产品分成若干系列,每个产品系列选出一个产品作为代表产品,用其它产品台时定额被代表产品台时定额除,得到换算为代表产品换算系数。汇总编制企业年度产品出产进度计划。,(3)同一系列产品采取连续生产方式,不一样系列产品采取平行生产方式。,第39页,(4)对小批生产产品做好归类搭配生产。,(5)单件生产新产品和需要关键设备加工产品,尽可能按季分摊,分期分批交织安排,以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关键设备忙闲不均。,(6)对大型产品能够分期解体出产,以利于组织生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在制品占地面积,提升生产经济效益。,(7)优先安排国家重点项目标订货,延期交货罚款多订货,生产周期长、工序多订货,原材料价值和产值高订货,交货期紧订货等,3)单件小批生产企业主生产进度安排(二),第40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