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 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第十二章 德 育,(,下,),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运用的德育原则有以下几条:,(一)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1,、含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把方向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这条原则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要求,是我国德育的指导性原则。,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德育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2,)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时,必须同现阶段中国的现实性结合起来。,(,3,)要善于把共产主义方向性教育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1,、含义,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当前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如下:,(,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三)知行统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提高其思想觉悟,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必须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使他们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提高其道德认识。,(,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行为。,(四)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五)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1,、含义,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又要充分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教师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明确具体,宽严适度。,(,3,)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要坚持到底。,(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含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体,并通过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影响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同时抓好个别学生的教育以影响集体的形成与发展,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教育、培养好学生集体。,(,2,)善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抓好个别教育工作,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既要用事实和道理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又要辅之必要的纪律约束。,(八)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含义,是指影响学生的各方面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同时,教育内容和要求应循序渐进,前后连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3),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一、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它比其他学科更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第二节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2,、其他各科教学,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4,、社会实践活动,5,、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6,、班主任工作,二、德育的方法,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1,、说服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说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讲解、报告、谈话和讨论。,2,、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来影响引导学生的教育方法。,3,、实践锻炼,是组织学生按照德育要求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4,、陶冶,是通过创设或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从而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5,、指导自我教育法,是指指导学生自我修养,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6,、品德评价(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肯定或否定,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一种教育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