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郑功成,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全书共十二章,第四章 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第三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第五章 养老保险,第六章 医疗保险,2,第七章 失业保险,第八章 工伤保险,全书共十二章,第十章 社会福利,第九章 社会救助,第十一章 军人保障,第十二章 补充保障,3,第一章,绪论,4,本章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及其差异的形成,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以及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与原则,社会保障的目标、功能与意义,5,一、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的出现,最早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港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的界定,内地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6,一、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7,二、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首先,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其次,是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最后,是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8,三、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目标:,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功能:,1.,稳定功能,2.,调节功能,3.,促进发展功能,4.,互助功能,5.,其他功能,9,四、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1,、特征,(,1,)公平性特征,(,2,)社会化特征,(,3,)福利性特征,(,4,)法制规范性特征,(,5,)多样性特征,(,6,)刚性发展特征,10,四、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2,、原则,(,1,)公平原则,(,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3,)责任分担原则,(,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5,)其他原则,11,五、社会保障的意义,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社会产业结构。,12,本章思考题,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理论界定的差异,?,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目标的嬗变,?,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社会保障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积极意义?,13,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14,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了解社会保障的发展线索与发展规律,理解并把握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诸种因素,客观地看待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改革取向,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进程,15,一、概述,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社会保障,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16,二、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1.,慈善事业时代:,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2.,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济贫法,的颁布与济贫制度的确立,济贫制度的发展,17,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1.,背景,2.,基本特征,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发展线索,2.,基本内容,3.,基本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1.,立法先行,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3.,协调发展,4.,多样化发展,18,四、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国外社会保障改革:,1.,福利国家的改革,2.,美国的社会保障改革,19,五、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2.,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6,年以来),:,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与简要历程,2.,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简要评论,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20,本章思考题,社会保障发展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比较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的异同。,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为什么说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有哪些?,如何评价福利国家及其改革?,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保障未来发展的见解。,21,第三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22,本章节包括的内容:,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与目标,掌握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与民间及市场主办的补充保险的结构、基本内容及差异,在把握国情与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把握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与区别,23,一、概述,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的项目结构及运行机制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织成的“社会安全网”。,社会保证体系建设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24,二、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25,二、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或特别捐税辅助。,社会救助通常被认为政府对国民的应尽责任,是低于贫困线或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国民应该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贫困人群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其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的要求。,社会救助需要救助者依法自愿提出申请,经救济机构调查并批准后方可获得救助。,26,二、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死亡抚恤,残障保险,护理保险,27,二、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28,二、社会保障体系,军人保障是以现役军人为保障对象的一个综合性保障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军人肩负着保卫国家的任务,是一个有着特殊性的群体,军队的独立与军人高度集中的群体意识与职业要求,不可能与普社会成员一样地纳入同一个社会保障系统,而是需要相对独立的制度安排。,29,二、社会保障体系,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30,三、社会保障主要模式,社会保障,主要模式,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强制储蓄型,国家保险型,31,本章思考题,为什么说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有漏洞?,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包括哪些内容?,比较基本社会保障与补充社会保障的差异。,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比较几种主要社会保障模式的异同。,如何评价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改革,?,32,第四章 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33,本章节包括的内容:,了解社会保障法制化的意义与价值,掌握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进程,熟悉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与基本原则,明了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34,一、概述,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社会保障管理则属于有别于生产管理的社会政策管理,它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既是社会保障法制的自然延伸,也是对社会保障法制的强化,在实践中还通常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及各国现行行政架构的制约。,35,内在价值,外在价值,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法,制,化,36,二、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法的缘起与历史演进,社会保障法的缘起及其历史社会条件,第一,工业革命的完成。,第二,,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第三,在历史法学派及其后续潘德克顿法学派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法典化倾向。,第四,生存权思想和社会改良思潮的兴起。,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进,1,济贫法阶段。,2,现代社会保障立法产生阶段。,3,现代社会保障立法成熟阶段。,4,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与发展阶段,。,37,社会保障法的本质与特征,1,安全性。,2,强制性。,3,普遍性。,4,平等性。,5,鼓励性。,38,社会保障法的原则,1,人权保障原则。,2,公平原则。,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39,社会保障法的形式:,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6,法律解释。,7,条约与协定。,40,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机构与企业、社会团体单位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社会保障关系,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管理体制,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其他社会保障关系,如社会保障子系统之间、项目之间的关系,41,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设历程,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42,三、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集散结合管理模式,43,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44,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其他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45,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其他部门,46,本章思考题,为什么要突出强调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立法理念的嬗变,?,社会保障法有哪些主要形式,?,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中国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有哪些,?,各承担哪些管理职责,?,47,工 作 分 析,LHR,第五章 养老保险,48,本章节包括的内容:,了解养老保险的特征、原则及影响因素,掌握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模式、筹资模式、基金运行模式、缴费与给付模式,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对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发展有较深刻的把握与理解,49,工 作 分 析,LHR,养老保险的产生和发展,社会背景,工业社会,经济背景,社会化大生产与物质财富增长,政治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与工人阶级的斗争,国际存在的养老保险类型的差异性和制度模式的多样性,一、概述,50,工 作 分 析,LHR,养老保险的特征,管理复杂,普遍需求,长期积累,地位特殊,51,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影响着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定,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着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52,工 作 分 析,LHR,二、养老保险模式,责任承担模式,责任分担型,政府负责型,混合责任型,个人负责型,53,工 作 分 析,LHR,二、养老保险模式,财务模式,完全积累式,现收现付式,部分积累式,54,工 作 分 析,LHR,二、养老保险模式,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模式,个人账户模式,55,工 作 分 析,LHR,二、养老保险模式,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模式,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水平确定模式,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56,工 作 分 析,LHR,覆盖范围,基金来源与筹资方式,享受资格,待遇水平,基金运营,管理体制,三、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57,工 作 分 析,LHR,中国养老保险改革历程:,第一阶段:改革探索,第二阶段:改革深化,中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基金来源,筹资方式,基金运营,享受资格,待遇水平,管理与监督,四、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58,工 作 分 析,LHR,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家庭保障功能减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地区差距大,养老金保值增值难,中国基本保险的未来发展:,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现行制度的有效性,划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四、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59,本章思考题,养老保险是如何产生的?,养老保险有哪些特征?,比较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模式。,比较养老保险的财务模式?,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60,工 作 分 析,LHR,第六章 医疗保险,61,工 作 分 析,LHR,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了解医疗保险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社会功能及基本模式,评价尺度,掌握医疗保险涉及的主体关系及与其他医疗保障的关系,熟悉医疗保险的筹资方式、费用支付方式,对中国医疗保险的发展有较为全面的认识,62,工 作 分 析,LHR,本章所称医疗保险是将其作为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项目来定位的,专指社会医疗保险,它是由国家立法规范并运用强制手段,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疾病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化保险机制。,一、概述,63,工 作 分 析,LHR,医疗保险,的基本特征:,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长,涉及关系非常复杂,医疗服务消费具有不确定性和被动性,一、概述,64,工 作 分 析,LHR,医疗保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突出强调解除人们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努力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宗旨,理性看待医疗费用的增长,合理确定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一、概述,65,工 作 分 析,LHR,二、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医疗服务供给者,医疗服务需求者,政府,医疗保险机构,雇主,医疗保险的当事人,66,工 作 分 析,LHR,二、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医疗保险当事人关系示意图:,医疗服务,自付费用,支付费用,雇主,被保险人,(患者),医疗服务,供给者,政府,医疗保险,机构,保险费,保险费,构 建,制 度 体 系,67,工 作 分 析,LHR,二、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医疗保险的对象,是指医疗保险制度中依法必须参与医疗保险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自然人。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大小,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筹资渠道,筹资模式,缴费方式,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68,工 作 分 析,LHR,二、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医疗保险费的支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总额预算制,工资制,69,工 作 分 析,LHR,三、医疗保障模式,医疗保障模式,强制储蓄医疗保障模式,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合作医疗保障模式,私营医疗保障模式,70,工 作 分 析,LHR,四、中国的医疗保障,传统医疗保障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71,工 作 分 析,LHR,四、中国的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明确强制性参保的人员范围,确立新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明确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或雇主)和职工共同负担,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明确划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支付办法,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实现社会化,推进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特殊政策规定,72,工 作 分 析,LHR,四、中国的医疗保障,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公共卫生,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73,第七章 失业保险,74,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了解失业、失业保险及相关理论,熟悉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理解失业保险的作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75,一、概述,充分就业,就业,失业者,失业,76,一、概述,失业类型的划分:,按照就业意愿,可将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按照失业的程度,可将失业分为完全失业和部分失业(不充分就业),按照失业的表现形式,可将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按照不同的失业原因,可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待性失业,77,一、概述,关于失业的各种理论:,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古典学派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供给学派的“供给不足”理论,菲利普斯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曲线。,阿瑟,奥肯的失业法则,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理论,78,一、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介绍,职能工作分析的职能等级,1,、数据职能等级,2,、人员职能等级,3,、事物职能等级,4,、工作者指导等级,5,、理解能力等级,6,、数学能力等级,7,、语言开发能力等级,79,二、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失业保险的目标与功能,保障基本生活功能,合理配置劳动力功能,促进就业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80,二、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失业保险类型的划分,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按照失业保险制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可将失业保险分为单层次失业保险和多层次失业保险,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可将失业保险分为权利型失业保险和调查型失业保险,81,二、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有可能面临失业风险、成为失业者的劳动者都应该被覆盖。但纵观失业保险的发展,可以发现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严格到宽松的演变过程。,82,二、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筹集失业保险基金,:,资金来源,筹资方法,缴费比例,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给付失业保险待遇,促进就业,83,二、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期限,失业保险待遇停止支付的各种情况,失业保险的管理,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84,三、国外失业保险,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失业保障制度类型,85,三、国外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趋势,1.,问题:,失业率不断升高,导致失业保险支出越来越高,失业保险入不敷出及沉重的财政压力,高水平失业保险助长不良风气,影响经济健康增长,2.,改革趋势:,限制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加强对失业保险的管理和开展基金运营,突出就业导向,86,四、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确立,87,四、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1.,问题:,实际覆盖面仍然较窄,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不良,监督机制尚不健全,2.,挑战:,隐性失业显性化,失业率上升,失业保险的非周期性,就业方式多样化,88,本章思考题,什么是失业和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的类型,有哪些,?,失业保险都包括哪些内容?,国际上失业保险的改革趋势,是什么,?,如何完善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89,第八章 工伤保险,90,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了解工伤保险的概念、原则、特征等基本知识,掌握工伤保险的主要模式,熟悉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及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91,一、概述,工伤与工伤保险,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工作或在规定 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92,一、概述,工伤责任的认定,劳动者个人负责阶段,雇主过失责任阶段,雇主无过失责任阶段,工伤保险的发展趋势,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日趋扩大,工伤社会保险成为工伤保障的主流方式,工伤预防和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93,一、概述,工伤保险的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补偿直接经济损失的原则,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区别对待原则,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工伤保险的作用,工伤保险是分散行业或企业的职业伤害风险,减轻行业或企业负担的重要措施,工伤保险是建立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防范机制的重要条件,工伤保险是维护劳动者最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94,二、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基金,工伤鉴定,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工伤范围,95,三、工伤保险的主要模式,工伤保险的主要模式,雇主责任制保险模式,混合保险模式,工伤社会保险模式,96,四、中国的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工伤保险的目的,工伤保险的原则,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工伤保险基金,工伤的范围,工伤认定的程序,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监督管理,法律责任,97,本章思考题,如何理解工伤与工伤保险的概念?,为什么工伤保险在社会保险制度中应当优先考虑?,简述工伤保险责任认定的发展进程。,工伤保险待遇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工伤保险的模式主要有哪几种?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预防、保险、康复三结合?,98,第九章 社会救助,99,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了解社会救助、贫困问题等基本理论,熟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制度、灾害救助制度等的目标、原则及基本内容,100,一、概述,社会救助的含义:,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体,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101,一、概述,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最低保障性,按需分配,权利义务单向性,社会救助还具有全民性特征,社会救助的功能:,缓解贫困问题是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社会救助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102,二,、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社会救助体系,依据救助的实际内容,社会救助可分为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失业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农村扶贫开发等。,依据救助的手段来划分,社会救助可以划分为现金救助、实物救助和服务救助等,103,二,、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社会救助的对象,只对自我保障有困难而且确实需要国家与社会给予救助才能摆脱生存危机或困境的社会成员负责。,在中国,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三无”人员、灾民、贫困人口。,救助标准及其确定方法,市场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标准法,生活形态法,104,二,、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社会救助的管理,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型,地方政府分散管理型,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层管理型,105,三、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及其基本原则,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生存保障原则,普遍性原则,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相联系原则,维护受助者尊严原则,106,三、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试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确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领程序,申请,调查,审核与批准,发放保障金,107,四、农村五保制度,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五保供养的含义,五保供养的性质,五保供养的对象,五保供养的内容,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五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来源,五保供养的形式,其他,108,五、灾害救助,灾害与灾害救助,灾害救助的基本特征,灾害救助的急切性,灾害救助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灾害救助的非经常性,灾害救助的不确定性,灾害救助的方针及内容,救助灾民生命,为灾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安抚灾民情绪,实施精神救灾,帮助灾民确立自行生存的能力,109,本章思考题,社会救助有哪些特征,?,社会救助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说社会救助是第一道防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简述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程序。,简述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灾害救助有哪些特征?,110,第十章 社会福利,111,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了解社会福利的内涵、特征及结构,熟悉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等基本福利制度,掌握这些福利制度的运行规则,112,一、概述,社会福利经历了慈善事业,社会事业,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社会福利的基本特征,政府主导,保障对象的全民性,社会福利的公平性,保障待遇的高层次性,社会福利的服务性,实施过程的社会化,福利标准的不确定性,113,一、概述,社会福利的功能和作用,保护妇女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健康,保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保护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保护全体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保护并不断改善公民的居住条件,114,一、概述,中国的社会福利,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以城镇职工福利为核心的一套相互分割、封闭运行的福利制度,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实施的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是典型的补救式福利,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原有的福利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115,二、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残疾人工厂(福利工厂)、就业保障、康复服务、特殊教育(盲聋哑学校等)及其他福利(如公园门票优惠等),妇幼福利设施(如儿童福利院、妇女庇护所等)、妇幼保健服务、托幼事业(幼儿园、托儿所等)、独生子女补贴等,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辅导及有关优惠服务等,住房公积金、公共房屋(廉租房)、房租补贴,义务教育、高校学生贷款计划等,社 会 福 利 制 度 框 架,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青少年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老年人福利设施(福利院、老年公寓等)、老年人生活服务、老年人保健及老年人津贴等,社会津贴,职业福利,社区服务,主要指向家庭的福利性津贴,由企业或单位自主举办的生活福利津贴(如工作餐补助等)、集体福利设施及其他有关福利,由社区自主举办的有关福利性服务或互助项目,116,二、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社会福利的形式,货币形式,实物形式,服务形式,117,三、老年人福利,老年人的福利需求,身体方面,社会心理方面,经济方面,住房和环境方面,教育,文娱和参与社会生活,就业,118,三、老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向老年人或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提供支持,老年人福利设施,老年人保健,老年人的住房和环境,老年人教育,老年人娱乐和参与社会生活,老年人就业,其他,119,三、老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保障应注意的问题,国家应当加大对老年人福利事业的投入,把满足老年人需求放到国计民生的高度来考虑,公共财政要成为公共福利的重要支撑,而老年人福利居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充分调动民间力量,走官民结合的社会化道路,应当培养一支老年人福利工作队伍,统筹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立足社区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120,三、老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保障应注意的问题,国家应当加大对老年人福利事业的投入,把满足老年人需求放到国计民生的高度来考虑,公共财政要成为公共福利的重要支撑,而老年人福利居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充分调动民间力量,走官民结合的社会化道路,应当培养一支老年人福利工作队伍,统筹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立足社区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121,三、老年人福利,中国的老年人福利,物质生活福利,医疗保健,精神生活保障,其他社会优待,122,四、残疾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劳动就业,文化生活,残疾人福利设施,123,四、残疾人福利,中国的残疾人福利,近十多年来,在中国残疾人联合组织的推动下,残疾人社会福利各项事业发展较快。,2004,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24,五、妇女、儿童福利,妇女福利,生育福利,特殊职业保障,保护妇女的就业和工作权利,、,儿童福利,儿童生活服务,儿童教育福利,保健,儿童福利院,125,本章思考题,如何理解社会福利的概念,?,简述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如何理解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福利的关系?,为什么说残疾人福利事业最能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比较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制度的差异。,儿童福利通常包括哪些内容?,126,第十一章 军人保障,127,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了解军人保障概念及其制度框架,把握军人保障制度的特殊性及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独特地位,熟悉军人抚恤、军人保险、军人福利等军人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128,一、概述,军人保障及其基本特征,保障对象特殊,保障目标具有双重性,保障待遇具有激励性,保障内容全面,管理体制采取军地结合、分工负责体制,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129,一、概述,130,一、概述,131,二、军人抚恤优待,死亡抚恤,现役军人死亡可以确认为因公牺牲的情形包括:,(,1,)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2,)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3,)因患职业病死亡的;,(,4,)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5,)其他因公死亡的。,现役军人死亡可以批准为烈士的情形包括:,(,1,)对敌作战死亡,或者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2,)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或者被俘、被捕后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折磨致死的;,(,3,)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者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死亡的;,(,4,)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航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死亡的;,(,5,)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为后人楷模的。,132,二、军人抚恤优待,一次性抚恤待遇,(,1,)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2,)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3,)立一等功的,增发,25%,;,(,4,)立二等功的,增发,15%,;,(,5,)立三等功的,增发,5%,。,定期抚恤待遇,(,1,)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2,)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3,)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133,二、军人抚恤优待,残疾抚恤,残疾等级评定,残疾抚恤待遇,因战、因公一级和二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因战、因公三级和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因病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134,二、军人抚恤优待,优待,生活优待,医疗优待,交通及其他优待,135,三、军人保险,军人保险制度,主要是适应面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军人对养老、医疗保障等需求而新建的社会保障项目。,军人伤亡保险,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136,四、其他军人保障,安置保障,涉及面广,保障过程和保障内容复杂,保险内容呈板块状结构,军人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37,本章思考题,如何理解军人保障的独特性,?,军人保障系统包括哪里制度安排,?,比较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异同。,比较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的异同。,比较传统军人保障与新型军人保障的异同。,138,第十二章 补充保障,139,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了解补充保障及员工福利、企业年金、互助保障、慈善事业等概念及其社会功能,理解补充保障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关系以及政府在补充保障中的职能,掌握员工福利、企业年金、互助保障、慈善事业的一般内容,140,一、,概述,补充保障的概念,补充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补充保障是相对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而言的,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补充保障具有非强制性特征,141,一、,概述,补充保障的社会功能,补充保障具有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查漏补缺”的功能,补充保障提高了保障标准,增进了特定人群的福利,一些补充保障可以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之一,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补充保障还能够满足人们施与仁爱之心的需求,142,一、,概述,政府在补充保障中的职能,推动立法,实行监督,宏观调控,政策引导,143,二、员工福利,非法定的员工福利,收入保障计划,健康保障计划,员工服务计划,144,二、员工福利,员工福利发展中的问题,对员工福利的认识问题,员工福利的成本问题,员工福利激励功能异化的问题,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员工福利的发展趋势,弹性福利计划兴起并日趋完善,举办机构日益注重福利计划与其战略目标、组织文化和员工类型的匹配性,145,三、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及其特点,企业年金(又称职业年金、超级年金、私人养老金计划、雇主承办的年金计划等),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企业年金计划弹性较大,灵活性较强,企业年金属于私人产品,企业年金几乎均采用完全积累制,企业年金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管理和运营,企业年金更注重效率原则,146,三、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功能,补充基本养老保险或公共养老金保险,提高劳动者的退休待遇,促进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有利于改善劳资关系,企业年金为雇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采用的收益分配形式,企业年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年金的运营还会给雇员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147,三、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基本内容,企业年金的类型划分,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企业年金的缴费和给付,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政府对企业年金的监管,148,三、企业年金,中国的企业年金,中国企业年金的出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年,12,月,国务院颁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首次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2004,年是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国家主管部门发布了多项有关企业金的规章,对企业年金的建立与运行进行了相应的规范。,149,四、互助保障,互助保障的定义,互助保障的本质在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它在实践中则体现为以互助为条件的自助与他助,互助保障是一种社会化的生活保障机制,互助保障机制的运行具有封闭性,互助保障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保障机制,互助保障是民营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互助保障不是国家的法定社会保障,150,四、互助保障,互助保障的分类,按照保障对象和范围,互助保障可以分有家庭互助、社区互助、职业团体互助、特殊群体互助等,按照运作形式不同,互助保障可以分为互助保险、互助救济、互助服务等,按照互助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互助、志愿者服务(义工),按照互助机构服务的范围,可以分为综合性互助保障与单项互助保障,151,四、互助保障,中国的互助保障,职工互助保障,社区互助,152,五、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捐献为慈善事业的立身之本,没有捐献便没有慈善事业;没有关爱之心亦不会有无偿捐献的动机与热情,慈善事业是民营事业,慈善事业是社会性事业,慈善事业是救助性事业,153,五、慈善事业,慈善事业的基本特色,善爱之心是慈善事业的道德基础,贫富差别是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社会捐助是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捐献者的意愿是慈善事业的实施基础,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是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154,本章思考题,如何理解补充保障的功能作用,?,如何理解补充保障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之关系,?,为什么说员工福利是企业的激励机制,?,企业年金有何特征,?,互助保障有哪些内容,?,如何理解慈善事业的道德功能,?,155,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