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文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1,4/29/2025,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富贵不能淫,2,4/29/2025,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3,4/29/2025,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4,4/29/2025,作品简介,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5,4/29/2025,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难道,安静,这,能够,你,没学过,主谓之间,无实义,去 到,告诫,谨慎,真正的,同,“,息,”,,平息。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恭敬,代“她”,调节音节,无实义,代“他”,6,4/29/2025,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 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译文:,7,4/29/202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居住,住所,准则,标准,顺从,正确的,实现,遵循,使,改变,使,惑乱、迷惑,使,屈服,固守,坚持,原则,主谓之间,无实义,“以,为,”:古代汉语的固定结构,翻译为“,把,当作,”,“,者,也”:判断句固定结构,翻译为“,是,的人,”,的,站,站立,走,代,“,大道,”,8,4/29/2025,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人之道。,(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至于大丈夫)则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所里,站立在天下得最正大的位置,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正道上;,能实现志愿,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愿,就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思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气节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译文:,9,4/29/2025,自学新知,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敬仰、崇拜、羡慕,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反问),肯定、赞叹、试图让听者认可的语气读,10,4/29/2025,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分别用,单竖线,。,自学新知,第一层:,“,是焉得大丈夫乎,”,“,妾妇之道也,”,内容,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二人所为只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夫,”,内容,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不屑、轻蔑、鄙视,慷慨激昂、掷地有声,11,合作探究 内容拓展,1,、,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2,4/29/2025,2,、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义,大丈夫的根本原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对根本原则的进一步补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社会生活极端情况下,应有的,为人原则,),核心、基础,三个成为大丈夫的条件是否能颠倒顺序?为什么?,13,4/29/2025,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14,4/29/2025,4,、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1,)心怀仁德,践行礼义。,(,2,)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3,)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15,4/29/202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张仪、公孙衍,”,之流的不问是非,曲意顺从的,“,小人,”,行径。,16,4/29/2025,探讨:何谓大丈夫,景春,孟子,提出观点,: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反问句、“诚”:肯定、羡慕、崇拜,否定其观点,:,“,焉得,”,-,否定、不屑、鄙视,直接反驳,:,“,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行,”,,指出其本质,-,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不是大丈夫。,正面立论,:三标准,1,、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仁、礼、义,),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穷达有道,),3,、不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基础,补充,进一步,补充,富贵不能淫,语言,长于,修辞,,,排比,,气势非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采用排比句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17,4/29/2025,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的。,1.,品析,“,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巩固新知,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这是,比喻,论证,同时与上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别表明,“,大丈夫,”,立身处世的态度,这又是一种,对比,论证,。,2.,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18,4/29/2025,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9,4/29/2025,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你讲我讲,感受英雄,20,4/29/2025,课文小结,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21,4/29/20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