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昆明市第一中学 2025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
地理试卷
命题人:沈洪健王俊懿张福松李兆林王国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2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上海自 1843 年开辟为商埠以来,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扩张了约 1453 倍。图 1 为上海城市面积扩张强度
统计图。读图完成 1~3 题。
1
.上海被选为开埠城市的先决条件包括
①
地势平坦
②人口众多
B.①③ C.②③
③临江靠海
D.③④
④产业齐全
A.①②
2
.图 1 中,导致上海城市面积扩张强度出现先后两次峰值的原因分别是
A.社会变迁,政策驱动
C.产业升级,政策驱动
B.行政规划,产业转型
D.气候变迁,科技推动
3
.改革开放后,上海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的直接原因是
A.行政辖区面积的扩张
C.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
B.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D.产业经济的空间集聚
微公交是一种采用需求动态响应模式运营的新型公共交通,有固定服务区域,没有固定线路和站点,
不限定班次时间,可选择拼车与专车两种模式预约付费。为提高运输效率将客流密集的站点设定为大站(必
停站),其他站点则作为机动站点。2024 年 10 月海南省海口市首批智慧微公交上线试运营。据此完成 4~5
题。
-
-
4
.海口市新型微公交的特点是
车辆小型化 ②服务长途化
A.①②④ B.②③⑤
.在避免与网约出租车市场重叠竞争中,海口市微公交的运营优势是
①
③运营数字化
D.①③⑤
④行动灵活化
⑤线路规范化
C.①③④
5
A.快速的动态响应模式
C.拼车与专车机动灵活
B.不设固定路线满足乘客需求
D.固定服务区域而不固定线路
热融湖是在富冰多年冻土地区的地下冰融化,在地表积水成湖的,其广泛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地区。
主要分布在连续多年冻土区,但不同热融湖分布地区的岩石土壤类型、地下冰含量和土壤温度等条件方面
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完成 6~8 题。
6
.有别于其他湖泊成因,热融湖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流水侵蚀 B.积水成湖 C.热量变化
.近 90%的热融湖位于表层土壤为壤土、粉砂质壤土和砂质壤土的地区是因为其
A.液态水含量高 B.腐殖质层深厚 C.土壤孔隙度大 D.矿物质含量多
.多年冻土不发育的地区,形成热融湖的条件是
D.降水变化
7
8
①
地下水位浅
②地下水位深
C.②③
③土壤水渗透率低
D.②④
④土壤水渗透率高
A.①③
B.①④
在花卉和蔬菜的温室大棚种植中,虫害防控是个重要的管理环节。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利用不同昆虫成
虫对太阳光谱不同波段的本能反应进行虫害防治,研究发现紫外线与黄绿光均为部分昆虫较为敏感的视觉
波段,当其缺失或不全时此类昆虫将失去大部分视觉导航功能。下图为太阳光各波段分布图,其中可见光
是作物生长需要的也是肉眼能够看见的光。读图完成 9~10 题。
9
.从改造大棚薄膜材料和增加光照角度防虫害,可行的方式是
A.增涂紫外线阻隔涂层
C.增加紫外灯照射
B.增涂黄绿光阻隔涂层
D.增加黄绿灯照射
1
0.与农药防治相比,光谱防治虫害的特点是
适用季节多 ②对环境友好
A.①② C.②③
①
③投入成本高
④有光化学污染
B.③④
D.①④
土壤崩解是指土壤在静水中发生分散、碎裂、塌落和解体的现象,可用来反映土壤抗蚀性,是水土流
失防控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土壤平均崩解速率在化学性质上与土壤 pH、有效磷相关性不显著,而
与有机质、全氮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在机械组成上与黏粒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粉粒相关性不显著;
在矿物成分上与蒙脱石、四氧化三铁呈显著正相关。植被茂盛可有效提高土壤抗崩解特性,减少土壤养分
流失。下图表示某地土壤平均崩解速率与相关要素的关系。读图完成 11~13 题。
1
1.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A.四氧化三铁、全氮
C.土壤有机质、砂粒
B.蒙脱石、土壤 pH
D.土壤粉粒、有效磷
1
2.云南滇中亚高山草甸土中富含蒙脱石等亲水性黏土矿物,说明土壤
A.较为松疏 B.非常肥沃 C.不易崩解 D.容易崩解
3.植被对提高土壤抗崩解特性的作用包括
1
①
光合作用
②生物固氮
B.②③ C.②④
③滞留雨水,增加土壤水分
D.③④
④枯枝落叶增加有机质
A.①②
华北平原以旱作农业为主,旱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1/3。清代至 20 世纪 50 年代华北平原作物热制较稳定,
以一年一熟和两年三熟为主,中南部临河低洼地区实行“一水一麦”制。1949 年以来,华北平原多熟制种
植快速发展,热量变化并不是驱动华北平原清代以来熟制演变的主导因素。据此完成 14~16 题。
1
4.华北平原中南部临河低洼地区实行“一水一麦”制,是由于
A.春季易发沙尘暴
C.秋季河流水量多
B.夏播作物难保收
D.冬季土地盐渍化
1
5.华北平原两年三熟的情况下,播种时间及作物搭配正确的是
A.4 月播种玉米、7 月播种高粱、10 月播种小麦
B.4 月播种小麦、7 月播种玉米、10 月播种高粱
C.4 月播种小麦、7 月播种高粱、10 月播种玉米
D.4 月播种高粱、7 月播种玉米、10 月播种小麦
1
6.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作物熟制以一年两熟为主,原因包括
①
灌溉以及农业技术的驱动
农业土地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全球变暖致热量条件改善
④国内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
D.③④
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18 分)
东川港位于金沙江畔,它是昆明市在金沙江上的第一大港,2024 年 10 月 9 日,东川港首艘千吨级货船
“云川 8 号”顺利下水,待乌东德、溪洛渡等梯级电站翻坝设施建造完成后,金沙江的货物便可通过翻坝
运输(通过公路或铁路将货物从大坝一侧转运至另一侧的运输方式)的方式直抵长江航道,实现内陆地区
通江达海的愿望。东川港的建设可提升云南省对内、对外“桥头堡”的地位。
(
(
(
1)分析长期以来金沙江水路运输发展慢的原因。(6 分)
2)与利用船闸过坝相比,采用翻坝运输有何优越性。(6 分)
3)指出东川港建设对促进云南“桥头堡”地位的重要意义。(6 分)
1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南海“土台风”,是指诞生于我国南海海域且强度达到热带风暴等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南海被众多岛
屿和大陆环抱,为台风活动提供了独特的舞台。然而,由于这片海域空间狭窄,“土台风”并不像那些在广
阔无垠的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后进入南海的“洋台风”,能够尽情汲取洋面的水汽和能量,自由驰骋。相反,
它们更像是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强度和尺度比西太平洋的小且弱,但捉摸不定的“土台风”经
常给华南地区带来严重雨灾。
(
(
(
1)分析南海“土台风”比西太平洋的台风小且弱的原因。(6 分)
2)分析“土台风”经常给华南地区带来严重雨灾的原因。(6 分)
3)台风登陆后其势力往往会很快减弱,请分析其原因。(4 分)
1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坎儿井是一种将地下水从含水层或水井输送到地表的系统,主要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
(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地下渠道时运送地下泥沙的通道,深浅不一;地下渠道
是坎儿井的主体,主要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汇聚到一起使其自动流出地表,包括产水段和输水段,
产水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发挥提取地下水的作用,需挖掘适当的坡度。坎儿井一般在沟壑、季节性河流、
山麓、冲积扇、植被茂盛等暗示有地下水存在的地方进行选址。下图为伊朗某地坎儿井示意图。
(
(
(
1)解释建设竖井用于运送地下泥沙,且深浅不一的原因。(6 分)
2)分析坎儿井地下渠道产水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原因。(4 分)
3)从坎儿井选址区位中,说明其如何暗示有地下水存在。(8 分)
昆明市第一中学 2025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 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题
1
B
2
A
3
D
4
C
5
D
6
C
7
A
8
A
9
A
10
C
11
A
12
D
13
C
14
B
15
D
16
B
号
答
案
1
.B【解析】上海被选为中国首批开埠城市,首要被考虑的因素是其优越的自然位置、便利的通航条件以及
适宜的居住环境。上海地势平坦,临江靠海,具有市镇密集的江南腹地及长江沿线腹地,适宜海内外贸易
往来,同时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居住,这些因素是大城市形成的先决自然条件。故选 B。
2
.A【解析】1910 年前后出现第一个峰值,主要是由租界扩张导致(租界最后一次扩张为 1914 年);之后略
有波动,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有所停滞;在 1980 年前后又出现了第二个峰值,主要与行政辖区扩张、1978
年改革开放等政策带来的影响有关。故选 A。
3
.D【解析】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及政策驱动作为最根本的驱动力决定着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改革开放后,
产业与贸易的空间集聚是城市形成与扩张的直接原因,人口迁移为城市化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交通运输则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对外及内部之间的联系。故选 D。
4
.C【解析】微公交利用手机小程序需求动态响应,服务区域相对固定,但不固定路线和站点的原因就是为
了满足个性化行程定制,这需要微公交体现出网络定制服务、交通工具小型化和运输灵活化的特点。故选 C。
.D【解析】当前网约车通过小程序等平台能实现快速的动态响应,运输路线更机动灵活,运营机制也较灵
5
活,以上三点微公交无竞争优势。固定服务区域而不固定线路可满足区域内具有一定出行规律的人群需求,
使其具有竞争性。故选 D。
6
.C【解析】文字材料提及“在富冰多年冻土地区的地下冰融化,在地表积水成湖”,可推断热量变化导致
其融化。故选 C。
.A【解析】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液态水含量及其冻结过程差异,可能是导致壤土、粉砂质壤土和砂质壤土地
区连续多年冻土比例较高且地下冰含量不同的关键因素。故选 A。
.A【解析】形成热融湖的重要条件是积水条件,对于多年冻土不发育的地区,其地下水位较浅则有利于出
露,渗透率较低则有利于减弱下渗而积水。故选 A。
.A【解析】昆虫多对紫外波段及可见光中的黄绿波段敏感,故应从减少此两个波段进入棚内对虫害进行防
7
8
9
治。棚顶增涂紫外线阻隔涂层可减少紫外线进入棚内,防治正确;黄绿光是可见光段,增涂黄绿光阻隔层
虽亦可起到防虫治虫作用但对植物生长有影响。故选 A。
1
0.C【解析】光谱防治为物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昆虫成虫阶段采用光谱手段
才能起到良好效果;相较于已成熟且价廉的化学制剂(农药),光谱防治在建设成本特别是前期研发成本较
高;光化学污染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故选 C。
1
1.A【解析】土壤平均崩解速率与土壤 pH、有效磷、速效钾相关性不显著,与有机质、全氮之间存在极显
著负相关,与蒙脱石、四氧化三铁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增加,植物生长茂盛,土壤
抗崩解特性也增强,平均崩解速率越低,而蒙脱石、四氧化三铁等含量越大,土壤抗崩解性越差,平均崩
解速率越高。故选 A。
1
2.D【解析】土壤平均崩解速率与黏粒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粉粒相关性不显著,表明黏粒含量越
低,土壤越不容易崩解,滇中亚高山草甸土中富含蒙脱石等亲水性黏土矿物,黏粒含量大,土壤容易发生
崩解,有机质容易流失,肥力下降,蒙脱石等含量越高,土壤抗崩解性越差。故选 D。
1
3.C【解析】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表层的微生物、动植物及其残体和根系分解,全氮主要来源于植
物根系的固氮作用,良好的植被可以使得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提高,土壤抗崩解性也会增强。故选 C。
4.B【解析】“一水一麦”制实质是一年一熟制,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中南部临河低洼易涝地区。受季风气
1
候影响,华北平原降雨多集中于夏季的 7—9 月,低洼区易遭受季节性水灾侵袭,积水秋季才能消退,导致
普通夏播作物很难保收,故选 B。
1
5.D【解析】结合作物生长习性,两年三熟区域,玉米、高粱、谷等 4 月播种,9 月初收获;冬小麦 9 月底
到 10 月播种,次年 6 月可收获;大豆、夏玉米 6 月底到 7 月播种,9 月底到 10 月初收获。故选 D。
6.B【解析】建国后,随着兴修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灌溉等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华北平原多数
1
地区,特别是山东、河南及淮北,由传统的两年三熟向一年两熟转换,形成以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为主的
熟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有了土地经营自主权,对农作物的结构与布局做
出合理调整,大面积实行一年两熟间作套种制。故选 B。
二.非选择题(3 题,共 52 分)
1
7.(18 分)
解析】本题以云南东川港建设、千吨级货船顺利下水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河流航运的因素、翻坝运输
的优势、对促进云南“桥头堡”地位的重要意义,旨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
【
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的能力;突出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1)本题主要考查金沙江水路运输发展慢的原因。需结合金沙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河流落差过
大、地形地貌导致流域内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水运需求小,水坝阻碍,水运基础设施滞后等方面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河道运输中翻坝运输的优势。结合文字材料“通过公路或铁路将货物从大坝一侧转运至
另一侧”,与利用船闸过坝相比,主要从运行成本、运行时间、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等方面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东川港建设对促进云南“桥头堡”地位的重要意义。结合云南的地理位置及国家的战略
(
(
定位,主要从云南省对内、对外两个角度,指出有利于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东
南亚、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的桥头作用。
参考答案:
(1)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季节变化大;金沙江流域崇山峻岭,交通不便,水运腹地狭小;多级水电
站水坝建设,阻碍通航;流域经济发展滞后,水运市场小;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每点 2 分,共 6 分)
(
(
(
2)减少船闸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减少等待时间,降低时间成本;促进陆路运输,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每点 2 分,共 6 分)
3)东川港的建设将使云南更好地融入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助于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
南亚国家互联互通的桥梁;有助于提升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门户作用。(每点 2 分,共 6 分)
8.(16 分)
解析】本题以发生产生于我国海域的不同台风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台风灾害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
1
【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突出考查区
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1)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环境中生成的台风特征。结合图文材料,主要从洋流、海域面积、背景风影响分析
台风发育条件的差异,从距陆远近等方面分析致灾距离方面作答。
2)本题应从台风规模与路径的可预测性,致灾的时空密切性,受灾区域的人口经济特点和其他灾害的叠
加因素考虑。
3)本题应从台风能量与水汽的供给与消耗平衡进行分析。台风物质与能量来源为温暖洋面,登录后降水
(
(
与风力将逐渐减弱。
参考答案:
(1)南海地区相对于西太平洋地区纬度稍高,且受北赤道暖流影响小,海水温度较低;西太平洋海区较南
海更为广阔,有利于台风形成与发育;南海区域受海陆间不同大气环流影响较大,不利于台风稳定发展;
土台风形成地距陆地较近,发育时间短即登陆。(每点 2 分,共 6 分)
(2)南海海域海陆分布复杂,大气环流复杂,土台风移动路径常受影响,难于预测;生成地距离陆地较近,
致灾迅速;容易受不稳定夏季风叠加影响,强度变化大;华南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华南北部多山地丘陵,
地形雨明显。(每点 2 分,共 6 分)
(
3)登陆后下垫面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水汽上升冷却凝结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台风登陆后失去海洋水
汽为其提供的巨大能量。(每点 2 分,共 4 分)
9.(18 分)
解析】本题以伊朗某坎儿井为背景,主要考查坎儿井的功能与结构特征,坎儿井水源水位及其选址区位
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的能力。突出考查区
1
【
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本题主要考查坎儿井的功能与结构特征。结合对材料和图形信息的解读,可以综合了解坎儿井的功能
特征,主要从坎儿井的空间结构、建设条件和地表地貌情况等方面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坎儿井的组成中横井的输水状况。结合相关材料从横井的水源情况和自流输水的水位特
征入手分析并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坎儿井的选址中水源的区位条件。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主要从题干信息“坎儿井
(
(
(
一般在沟壑、季节性河流、山麓、冲积扇、植被茂盛等暗示有地下水存在的地方进行选址”中进行解读,
并依次对沟壑、季节性河流、山麓、冲积扇、植被茂盛等区域对富含地下水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
(1)坎儿井建设工程量大,地下施工空间较小(2 分);通过竖井可分段同步施工,并将施工过程中的泥沙
及时短距离输出(2 分)。
竖井连接地表和地下,受地表地势起伏的影响,竖井深浅不同(2 分)。
(
2)地下渠道产水段主要作用是提取地下水(2 分);低于地下水位,可以保证获得稳定的水量(2 分)。
3)沟壑地势低洼,容易集水,地表水汇集较多,促进下渗形成地下水(2 分);有季节性河流流经,河水
(
易下渗形成地下水(2 分);山麓、冲积扇地带,往往是河流出山口区,蕴藏丰富地下水(2 分);植被茂盛
的地方,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促进地下水的形成(2 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