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 苏北四市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34.( 7分) 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 欲经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齐全。
( 1) 酵母细胞的固定常见的方法是 。
( 2) 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
①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 使酵母菌活化;
②将无水CaCl2溶解在蒸馏水中, 配成CaCl2溶液;
③用酒精灯大火连续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④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 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⑤将与酵母混匀的海藻酸钠液滴加到CaCI2溶液中, 观察凝胶珠形成。
请你改正其中错误的操作: 。
( 3) 该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葡萄糖发酵
①图中a 为 ; b是反应柱。
②从上端漏斗中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③为使该实验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细胞能够重复运用, 实验过程一定要在 条件下进行。
④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关闭活塞1和活塞2。
⑤装置的长导管起到什么作用? 。
34.( 7分)
( 1) 包埋法
( 2) ( 2分) 海藻酸钠溶解应用小火或间断加热; 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
( 3) ①固定化酵母
②浓度过高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③无菌
⑤释放CO2防止空气进入反应柱。
2.( 南通、 扬州、 泰州三市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32.( 8分) 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 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 使酶相互连接) , 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 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 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 注: 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 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 , 分析回答:
( 1) 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 甲图所示结果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2) 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 酶活力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
( 3) 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 由丁图可知, 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__次, 酶活力明显下降。
( 4) 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 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 这是因为_______。
32.( 8分)
( 1) 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 2分)
( 2) 3% 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 酶分子容易漏出, 数量不足( 2分)
( 3) 3
( 4) 酶分子很小, 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分)
3.( 南通、 扬州、 泰州三市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33.( 8分) 苯丙酮尿症( 简称PKU) 患者的血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超标。为了检测某新生儿的血液中苯丙酮酸是否超标,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设计相关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原理: 枯草杆菌在含有其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若用滤纸吸取PKU患儿血液, 干燥成血斑, 再将带有血斑的滤纸覆盖于含有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的培养基上, 因苯丙酮酸含量超标, 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分解, 枯草杆菌可生长。
材料用具: 带有待测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 带有健康新生儿血液血斑的滤纸、 枯草杆菌菌种、 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 培养基、 接种环、 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
①分别向A、 B培养基中加入等量的枯草杆菌生长抑制剂;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8分)
实验步骤:
②分别在A、 B培养基上接种枯草杆菌
③将带有新生儿血斑的滤纸覆盖于A培养基上, 将带有健康新生儿血斑的滤纸覆盖于B培养基上( 2分)
④将A、 B培养基在37℃的培养箱培养24h, 观察枯草杆菌的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A培养基中血斑区域有枯草杆菌菌落, B培养基中没有, 则新生儿苯丙酮酸超标( 2分)
②A、 B培养基中都没有枯草杆菌菌落, 新生儿苯丙酮酸不超标( 2分)
4.( 南京市 高三第—次调研测试) 34.(6分)生物技术实践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也为许多学生将来走进职业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中的问题:
(1)在制作腐乳、 果醋、 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是 。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及节约生产成本, 厂家已尝试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来生产果酒, 固定化酵母细胞常见方法是 。
(2)某种全自动洗衣机的水温有冷水、 35℃温水、 70℃热水三种设置, 洗涤方式有直接洗涤和浸泡20分钟后洗涤两种设置。如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牛奶渍的棉质衣服, 选择哪种水温和洗涤方式洗涤效果最好? 。
(3)PCR技术能把某一DNA分子片断进行扩增, 依据的原理是 , 每次循环需要经过 、 复性、 延伸三步。
(4)DNA指纹图谱可用于亲子鉴定。右图为某孩子、 已故母亲和四位男性的DNA指纹图谱。请据图分析: F1~F4中, 该小孩生学上的父亲最可能是 。
34.(6分)(1)腐乳、 果醋(只答出1种不得分) 包埋法
(2)35℃温水浸泡20分钟后洗涤 (3)DNA复制原理 变性 (4)F2
5. 苏、 锡、 常、 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34.( 7分) 绍兴腐乳独具特色, 它采用优质黄豆作为原料, 经严格筛选, 再经浸泡、 冲洗、 磨煮、 滤渣、 点浆、 压坯、 划坯成型。再将白坯放入竹笼后喷洒万分之二的毛霉菌种, 在20℃左右的气温下, 经5天左右的前期发酵, 即可腌渍, 加盐量为毛坯的30%, 一层毛坯加盐一层, 在室温20℃左右的情况下, 经10天腌渍即成腌坯。正常腌坯色泽黄亮、 坚硬, 四角方整, 由毛霉形成一层表皮, 即可装入坛中, 进行后期发酵。入坛时加入佐料即黄酒、 红曲浆, 酱籽及花椒等, 用荷叶封口后堆叠, 在25~30℃环境下, 经5~6个月即可成熟。请结合以上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 1) 请总结出做腐乳的制作流程图:
( 2) 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 , 经过发酵, 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加, 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 3) 制作腐乳时含水量为 左右的豆腐较适宜; 用盐腌制时, 注意控制盐的用量是因为
( 4) 若你完成了腐乳制作, 则能够从____ _ ___ 等方面评价乳腐的质量。
34.( 7分) ( 1)
( 2) 蛋白酶等酶类
( 3) 70% 盐的浓度过低,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2分)
( 4) 色泽、 口味、 块形等
6.( 南京市 —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34.(6分)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对血渍、 奶渍、 油污、 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
力, 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各种酶类。请回答有关问题:
( 1) 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 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 。
( 2) 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 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
注 意 事 项
①请将本品置于阴凉、 干燥处, 避热、 避湿、 避光。
②不慎溅入眼中, 立即用水冲洗。
③水温以30~50℃为宜, 切忌用70℃以上的热水。
( 3) 右图为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 根据你所学习的有关知识, 解释注意事项③的原因:
( 4) 下面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有关探究实验, 请据表回答:
脸盆编号
洗涤物
(等量)
洗涤
温度
洗衣粉
(等量)
水量
洗净所需
时间
1
油污布
45℃
加酶
2 L
4 min
2
油污布
45℃
普通
2 L
7 min
3
油污布
5℃
加酶
2 L
9 min
4
油污布
5℃
普通
2 L
8 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②若1号实验组, 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 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
( 5) 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 (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34.(6分)
( 1) ( 碱性) 脂肪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 ( 2) 多肽( 氨基酸)
( 3) 酶的催化受温度影响, 30~50℃是洗衣粉中的酶适宜温度范围
( 4) ①单一变量、 对照原则 ②洗衣粉中酶变性或失效( 合理答案给分)
( 5) ②④
7.( 镇江市 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A题: (6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图是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 分析回答:
(1)如果将该装置改为果酒的发酵装置, 则温度应该控制
的范围是 。果酒制果醋的反应式为:
。
(2)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能够用 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 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 色。
(3)请指出用该发酵装置的一个缺点 。
A: (1)l 8~25℃ (2)重铬酸钾
灰绿(3)没有放气装置(2分)
8.( 江苏省泰州市期末联考高三生物模拟试题) 40.( 生物技术实践, 15分)
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 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或CO2, 我们能够选用猪、 牛、 羊或其它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 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 、 、
和 。
( 2) 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 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 取血回来, 马上进行离心, 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 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 它包括 、 、
、 透析。
( 3) 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能够经过透析, 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 透析的目的是
② 透析的原理是
( 4) 然后经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 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样品纯化的目的是
( 5) 提取细胞膜经常使用的材料是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原因是:
。( 2分)
40.( 15分)
( 1) 样品处理 粗分离 纯化 纯度鉴定
( 2) ①防止血液的凝固②红细胞的洗涤 血红蛋白的释放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 3) ①将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蛋白除去②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 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2分)
( 4) 经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 2分)
( 5) 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没有线粒体等由膜系统构成的细胞器, 这样提取的细胞膜相对较纯。( 2分)
9.( 苏南八校期初联考高三生物试题) 34.( 生物技术实践, 15分)
啤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料之一。在啤酒生产过程中, 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 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 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 酵母菌迅速繁殖, 糖度下降, 酒精浓度渐渐上升, 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 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根据上述过程, 回答以下问题:
( 1) 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 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经过筛选能够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 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 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 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 注意 和 , 加琼脂后灭菌, 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 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 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 2) 上述步骤2、 3和4的依据分别是 。
( 3) 酿酒过程中, 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 应采取的措施是 。
( 4) 为研究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 常要取样统计分析, 并测定pH值, 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主要依据是
。
( 5) 小麦脱粒以后还有大量的麦秆, 主要成分为木质素、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可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 原因是其 。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列举两种方法。2分)
( 6) 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 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的作用是 ,
加入DNA聚合酶的作用是 。
34.( 生物技术实践, 15分)
( 1) 添加高浓度蔗糖( 葡萄糖) 调低pH值 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 2) 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 获得单菌落; 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3分, 每选对1个给1分)
( 3) 隔绝空气 ( 4) pH值的大小, pH值越小取样时间越靠后
( 5) 缺乏相应分解酶系( 或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
在酵母菌中转人分解酶系相关基因; 利用酶或微生物分解麦秆;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解麦秆; 将酵母菌与其它能分解麦秆的微生物混合发酵。( 答对任意两项得2分)
( 6) 结合在模板DNA上, 提供DNA延伸起始位点; 催化DNA子链的合成
10.( 中山市高三级 — 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38.( 《生物技术实践》, 10分) PCR技术可快速实现DNA片段扩增; 电泳技术可在外电场作用下, 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的介质(如琼脂糖凝胶)中进行分离和分析或用作亲子鉴定。下图是电泳装置和电泳结果:
( 1) 与电泳和叶绿体色素分离采用的纸层析法比较, 后者使用的介质是 ; 根据电泳的原理, 你认为能够用它来分离核苷酸吗? _____________。
( 2) PCR技术能把某一DNA分子片断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 每次循环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 所用的引物是一段设计的_____________。
( 3) 图3是把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进行水解, 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的结果, 故可推知该多肽由 种氨基酸构成。
( 4) 图4经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 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 分别由酶处理后, 生成含有若干DNA片段, 并进行扩增得到的混合物, 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 DNA指纹图谱, 请分析: F1~F4中, 谁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 为什么?
, 。
( 5) 电泳过程中分子的迁移速率除与本身所带净电荷的多少有关外, 你认为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列出2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8.(10分)
(1)层析液, 能
(2)碱基互补配对原理, 变性、 复性和延伸、 DNA
(3)6 (4)F2; C和F2两者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
(5)电泳的电压, 被测分子的大小, 被测分子的形状, 凝胶的种类密度等
(任写2个得2分)
11.( 茂名市 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38.(生物技术实践, 10分)
酵母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也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常见的模式生物, 生物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下列研究。请你根据她们的研究内容回答问题:
A.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⑴ 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 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 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 原因是 。
⑵ 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 说明 。
⑶ 本实验所用的固定化技术是包埋法, 而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 原因是
。
⑷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 与直接接种酵母菌相比较有哪些优点? ( 说出两点) 、 。
B.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
⑴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 酵母菌的来源是 。
⑵ 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类型是 ; 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原理可用反应式:
表示。
⑶ 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 为提高果酒的品质, 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采取的措施是 。
⑷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可用 来检验。
38.( 10分)
A.
⑴ 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⑵ 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⑶ 酶分子很小, 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⑷ 能多次重复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B.
酶
⑴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⑵ 兼性厌氧型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⑶ 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⑷ 重铬酸钾
12.( 广东省揭阳市 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41.(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5分)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 1) 有2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 得到以下2种统计结果: 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 统计的菌落数为230; 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 212、 256, 而且取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 请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①甲同学 , 原因是 。
②乙同学 , 原因是 。
③正确做法是 。
④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属于 培养基;
⑤倒平板前保证培养基无杂菌的常见方法是 。
( 2) 生物工程常需分离酵母菌和Taq耐热菌, 分离方法常见选择培养基。例如用加高浓度食盐的适宜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请提出从含细菌、 酵母菌和Taq耐热菌的培养液中分离酵母菌和Taq耐热菌的方案。
⑥分离酵母菌 。
⑦分离Taq耐热菌 。
⑧固定化酶常见方法有包埋、 和
⑨分离和培养Taq耐热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 供PCR技术利用。
41、 ( 15分)
( 1) ①不合理; 没有设置重复组, 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②不合理; 1个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太远( 或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 或只简单地计算了平均值) 。
③在设计实验时, 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 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 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相当, 结果差距太大, 意味着操作有误, 需要重新实验。( 2分)
④固体培养基
⑤用高温蒸汽灭菌
( 2) ⑥用加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2分)
⑦用高温培养条件分离Taq耐热菌( 2分)
⑧化学结合法 吸附法
⑨热稳定DNA聚合酶
13.( 09届高三生物六校第一次联考试题) 38.[生物技术实践]( 10分)
根据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胡萝卜素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⑴胡萝卜素是 色的结晶。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 常见 作为溶剂, 原因是 。
⑵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见的方法是 法。
⑶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过程中, 应严格将 和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原因是 。
⑷提取胡萝卜素可经过 法进行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用 对照。
⑸一般情况下, 提取胡萝卜素时, 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 比。
38.( 10分) ⑴橘( 橙) 黄 亲脂性有机溶剂( 或有机溶剂) 胡萝卜素是脂类物质
⑵萃取
⑶温度 时间 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⑷纸层析 标准样品
⑸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