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对当前信访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2019年1月18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各项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村因各种利益关系交织而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并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通过信访渠道显现出来,及时把握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寻信访发生原因,掌握信访有效措施,稳控信访未来走势,近期,我就辖区有关信访问题进行调查走访。并就各行政村近年来的信访情况进行统计、归类、整理、分析,对当前信访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一、特点概括近年来五竹镇的信访案件主要呈现出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正当诉求与不合法方
2、式、多数人合理诉求与少数人不合理要求相互交织,集访为主个访不断、重访无止相互串连、择机上访全面施压、违法上访愈演愈烈等特点。特别是一些非正常上访演变为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最终成为基层政府“第一难事”,有的上访成了极个别人勒索地方单位的有效手段。分析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个体访多转化为集体访。许多问题在上访之前大都属于个体问题。如,宅基地问题、公用事业占地补偿、邻里纠纷、土地林权、合同纠纷等等。在以个体形式提出诉求之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群众采取了联合集中的方式,集体上访渐渐形成。二是本地访多转化为越级访。一种原因是,一些问题在当地反映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答复
3、和解决,只好寄希望于上一级组织。还有一种原因,群众或是对乡村“父母官”不信任,或是认为在基层反映不如“进京告御状”解决得快。加之其进京赴省访的食宿、路费等最终由地方政府接访时给予支付,上访成本低,甚至零成本。由此,越级上访不断发生。三是初次访多转化为重复访。查阅农村信访案卷,其中很多问题都是多次被“立案”。接访人员对于一些上访问题耳熟能详,对信访老户倒背如流。一些老上访户常常如上班一样,与信访干部“泡时间”。四是理智访多转化为过激访。一个时期以来,上访者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轻则吵闹、哭诉、静坐,重则扯横幅、封堵机关大门、围截主要领导、阻滞交通、群呼口号、列队示威等等。相当多的上访者错误地认为,
4、以此可以引起社会关注,促使问题尽快解决。这其中不排除有人借机泄私愤,也不排除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好事者煽动。二、原因分析(一)从群众反映的问题上分析,主要有“三个不信任”。一是对镇村组织承诺不信任。土地承包,说是多少年不变,结果一换届,新官不理旧事,上任就是“三把火”,把乡村组织的诚信“烧”了,把政策的严肃性“烧”了,在当地说不赢,就向上要说法。二是对镇村干部能力不信任。修公路、建设性住房用地、工业园区占地,说是及时足额补偿,但总是在时间和数额上打折扣。三是对镇村干部依法办事公信度不信任。本该到派出所、司法所或民政部门调解的事,被一推再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成为一些单位解决问题的“秘诀”和“法
5、宝”。在有些地方还存在办“人情案”,以言代法的问题,执法不严、不公、不明,群众最终寄希望于上访。(二)从乡镇干部自身素质上分析,主要是“三个不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镇村干部离群众最近,田间地头、饭场茶舍、庭院家中,都是很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场合。给群众说说国家大政方针,谈谈新政策新法规,商量一下村里的事、组里的事,最重要的是听听他们的心声,有哪些不满,能不能解决。这是乡村尤其是村组织、干部职责所在。当然,干部的责任还体现在敢于为群众说话,敢于与不正之风作斗争,同时善于承担责任,不推诿扯皮,不上交矛盾,不文过饰非。但有的村官一旦当选,群众立即对其改变看法,往往是由于与群众沟通不够。二是执政意识不强
6、乡村干部总是喜欢形容自己是个“跑腿的”,当不了家,这也不管,那也不管,说话不算数。殊不知,在群众眼里,你就是代表政府,你就是党组织,你不给我做主,就是让我向上跑着要公道。在工作中,许多乡村干部缺的就是理直气壮,缺的就是执政意识。三是奉献意识不强。应当承认,乡村干部工资不高,要是没有奉献精神,谁都不会当这个“官”。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干部,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率先垂范,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但是,从上访群众反映的材料分析,有些镇村干部奉献意识不强,先富不能带后富,好事先己后人,搞亲亲疏疏、宗派家族,有些甚至存在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导致群众厌恶不满。(三)从整体工作上来分析,主要有“三个不到位”。
7、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上访者到信访部门是听了政策后主动离去的,许多接访的干部担当了政策宣传员、讲解员。应该反思,乡村一级在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明白的过程中,是否很好地履行了责任。宣传不到位,群众就容易不理解;宣传不到位,是非界限分不清,好事也容易让群众不领情;宣传不到位,法律法规会有空白,上访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就难以杜绝。二是依法行政不到位。乡村干部在感叹农村工作不好干、信访问题多的同时,应当反思一下在工作中有没有以言代法的行为,有没有违犯民主制度的现象,有没有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不负责行为。三是思想工作不到位。在做群众工作时,要让群众讲话,该给群众一个说法的就要给群众一个说法。群众与镇村干部谈心,没有距离感,就会推心置腹;该泄的气有了渠道,就不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一些镇村干部的思路和眼光总是放在“灭火”而不是预防上,造成工作被动,其实是不善于与群众沟通,不能及时发现“苗头”,化矛盾于基层,解“心结”于萌芽。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