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县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暨县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机制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召开全县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机制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对全县办公室系统工作进行优化提升,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行动进行再动员、再深化。刚才,XX同志传达了上级相关会议精神,通报了近期督查发现的形式主义典型问题。下面,我围绕“强化枢纽职能、深化标本兼治”主题,讲四点意见。一、深刻把握办公室系统职能定位,增强整治形式主义的政治自觉办公室作为县政府运转的“中枢神经”,承担着“承上启下、
2、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重要职责,既是落实决策部署的“第一棒”,也是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办公室系统转作风、提效能,但在专项督查中仍发现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文山会海”反弹回潮。部分单位以“专项工作部署”“紧急任务传达”为由,变相突破会议文件管控指标。据统计,去年全县以“工作提示”“情况通报”等非正规文件形式下发的材料占文件总量15%,基层干部分流处理此类文件的时间占日常工作的22%。某乡镇干部反映,仅乡村振兴领域单月收到的部门便函就达37份。二是“过度留痕”耗费精力。痕迹管理异化为“痕迹主义”,个别部门要求基层“事事留痕”“件件建档”,甚至通过“每日打卡”“实时定位”
3、刷存在感。某社区为应对考核,全年准备的台账资料达132盒,其中重复佐证材料占比超过40%,严重挤占服务群众时间。三是“考核问责”压力传导失真。“一票否决”事项泛化,某部门将“信息报送排名”“创新案例数量”等软指标纳入考核,导致基层“处处设防”“层层迎检”。去年有42%的村干部在调研中表示“不敢主动作为”,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其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观缺失。如果任由其滋生蔓延,必将导致政策执行“悬空”、基层负担“加码”、干群关系“疏离”。全县办公室系统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把整治形式主义作为“两个维护”的具体检验,作
4、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战役,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二、聚焦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推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今年专项整治要聚焦“三个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从“减量降频”向“提质增效”转变,从“单兵突进”向“系统施策”转变。重点实施“五大攻坚行动”:第一,实施“会议文件”精简行动。推行“三控三减”机制:控制会议层级,县级部门召开的全县性会议同比减少40%,能通过视频召开的不得集中套开;控制文件篇幅,政策性文件不超过10页,工作部署类文件不超过5页;控制发文规格,议事协调机构发文同比下降35%。建立“文件会议逆向评估”制度,对执行效果差的由起草单位
5、公开说明。第二,实施“督查检查”规范行动。开展“四整合四严禁”:整合考核事项,将原有的82项督查检查压缩为36项,实行“年度计划+动态备案”双轨管理;整合考核主体,涉及同一对象的由牵头部门“组团式”开展;整合考核流程,推行“四不两直”暗访占比不低于60%;严禁未经审批擅自开展检查,严禁要求基层层层陪同,严禁以“调研指导”名义变相督查,严禁对台账记录“鸡蛋里挑骨头”。第三,实施“数据报表”瘦身行动。建立“数据共享负面清单”,除上级明确要求外,各部门不得要求基层重复填报数据。推进“基层一张表”改革,将涉及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15类92项报表整合为“综合信息采报表”,通过政务云平台自动抓取部门数据。
6、对仍需手工填报的,实行“谁要求填报谁负责培训”机制,确保“只填一次、全网共享”。第四,实施“创建评比”清理行动。开展“牌子乱象”专项整治,对未经县委、县政府批准的各类示范点、先行区等挂牌一律摘牌,对同一领域多项创建进行整合。建立“创建活动准入制度”,新的创建项目需经县整治形式主义专项机制办审批,对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一票否决”。第五,实施“问责泛化”纠治行动。制定“问责实施负面清单”,明确6类22种禁止问责情形,对机械套用条款、搞“一刀切”问责的严肃追究责任。建立“容错认定快速通道”,对在改革攻坚、应急处置中出现的失误,符合“三个区分开来”原则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认定反馈。近期将评选“担当作
7、为标兵”,推动形成“减负增效、实干争先”的鲜明导向。三、强化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构建长效治理的体系支撑整治形式主义必须强化制度保障,建立“源头预防、过程监管、末端问效”的全链条机制。重点推进“三个数字化”工程:一是建立“基层负担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减负通”APP,设置“会议文件”“督查检查”“考核评比”等8个监测模块,基层干部分别赋予“绿码”“黄码”“红码”压力指数。对连续2周处于“红码”状态的单位,由县专项机制办发出“减负提示函”;对整改不力的,在全县范围内通报。二是推行“政策落实闭环管理”机制。对县级重大决策部署实行“政策制定任务分解过程督导效果评估”全周期管理。政策制定阶段同步开展“基层
8、负担影响评估”,对可能增加基层负担的条款进行“熔断”修订;任务分解阶段明确“最小颗粒度”,避免层层加码;过程督导阶段实行“静默式”监管,只记录问题不追究责任;效果评估阶段引入“基层满意度”指标,占比不低于40%。三是构建“正向激励”制度闭环。建立“担当作为指数”考评体系,将干部在专项整治中的表现纳入“政治素质档案”。制定“减负成效挂钩”办法,对专项整治考核排名靠前且重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在年度评优中单独设置名额;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在职务职级晋升中优先考量。近期将评选“十佳减负创新案例”,推动形成“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四、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落实,锻造专项整治的过硬作风专项整治能否取得
9、实效,关键在责任落实、在作风转变。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做到“三个带头”:一是带头转变思想观念。彻底摒弃“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路径依赖,破除“层层表态、层层加码”的惯性思维。县级领导同志每年牵头开展1项“解剖麻雀式”调研,选取1个领域、1个乡镇、1个村(社区)蹲点研究,亲自撰写“减负增效”分析报告。二是带头落实“一线工作法”。推行“四不两直”调研机制,县级领导同志每年至少安排5天“不打招呼”直插基层,对发现的形式主义问题现场交办。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级闭环,对整改情况实行“双签字”背书制度(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县领导签字)。三是带头严格自我革命。开展
10、机关作风大扫除”行动,重点整治“拖沓推诿”“吃拿卡要”“慵懒散拖”等突出问题。建立“干部作风画像”制度,将专项整治成效与干部“能上能下”直接挂钩,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单位“一把手”进行电视问政,对问题严重的干部实行“召回管理”。同志们,为基层减负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程;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办公室系统作为抓落实的“第一方阵”,要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用真抓实干的作风、务实管用的举措,坚决打赢这场硬仗,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抓落实,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谢谢大家!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