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库,并逐年进行扩充。推进数据应用创新,释放政务数据社会价值。建议尽快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加强政府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协作,推动各类优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引导更多非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鼓励基于开放数据开展应用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相关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和引进一批科研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促进数据产业高端化发展。二是加强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制定产业发展政策,通过示范应用,在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 培育壮大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优秀龙头企业。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省政协常委刘勇(代表民建河北省委)新冠肺
2、炎疫情的发生为我省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敲响了警钟,应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引起高度重视。一、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建设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缺少了中央财政的支持,各地县级财政用于基层卫生院基建的投入较少,未能严格按标准设置发热门诊。医疗设备配置有限。基层卫生院普遍缺少呼吸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少配备彩超、十二导联心电图等设备,红外测温枪、口罩等防护常备用品不足, 救护车、医疗废水处置设备配置尤其短缺。医护人员短缺严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护人员人数少,而且存在医师学历偏低、专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医护不分、医疗诊治不专业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工作环境差、待遇低、职业上升空间小,导致基层医务人
3、员“引不进、留不住”现象普遍。二、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建议加大基层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加大基建投入。优先对租房办公的乡级医疗机构、人口较多村庄的村级卫生室进行新建或改扩建。加强医疗设备购置,增加救护车配置。按照标准化卫生院建设要求,对乡级医疗机构急需的常用医疗设备进行统一购置配备。争取在山区配备负压重症救护车,解决急病重病找车难问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补充机制。建议从卫生院辖区择优招录符合条件的村医,充实到基层卫生院队伍中。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乡村医生综合素质。完善对口支援帮扶制度。大力推动医共体建设,形成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对
4、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聘任、业务培训、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福利待遇。建议出台针对艰苦偏远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补助政策,其中,由地方财政承担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坝上等特殊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乡镇补助。补齐居家健康养老短板省政协委员武云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路径是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一、我省养老服务现状2019年末,全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0%,开始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目前约50%老年人处于空巢或留守状态,空巢化养老和居家养老特征明显。约90%居家养老,约7%和3%分别依托社区、
5、机构养老。全省养老机构共1400多家,总床位19.8万张,入住老年人约10.2万人。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医疗护理能力不足。在社区居家层面,主要提供日常服务,缺少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专业化服务。二、积极探索居家健康养老的发展路径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和提供多样化服务相结合。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保 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的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向更加聚焦基本养老服务 方向发展,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三是发挥社会力量主 体作用,提供方便可及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和产品。探索多层次、品牌化、精准化服务。一是通过规模效益实现养老服务的叠 加效应,形成一批面向居家社区、跨区域和行业的综合性健康
6、养老服务集团。 二是吸引优质健康养老机构向社区和居家精准延伸服务。线上平台、线下服务和智能产品运用一体化发展。打造线上信息化平台, 整合护理、养老、医疗保健等资源。对接线下,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 提供更加多元的居家养老服务。三、完善健康养老服务政策措施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涉及民政、卫健、医保等多个部门,要统筹融合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措施,明确居家养老医疗健康服务项目支付范围和标准,探索将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全面推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社区医养能力提升工程纳入重点民生事项,统筹相关部门在政策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统筹人才培训资源,探
7、索多种协同培养模式。在社区搭建健康养老服务的平台,引进优质服务提供商。探索推广“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等,构建互助养老良性运转机制。加强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省政协常委马卫(代表民革河北省委)我省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省份,大部分河道长期干涸,河湖水污染问题突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农产品调出省份,每年调出大量农产品,相当于隐形调出大量水资源。随着地下水超采,形成严重的地下水漏斗区。虽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已压减过半,但剩余压采任务完成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充分体现在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建议:引足用好外调水,努力争取多调水。加大争取外调水量跑办力度,足额筹集水费,实
8、现指标内足量调入、指标外多引。争取增引生态水,增加我省河湖水量实现自然回补地下水。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体系化推进。积极争取国家核减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考核指标、休耕轮作年度安排向我省倾斜。全面落实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优良品种;有序关停城镇自备井和农灌深井。大力推进高效节水和全社会节水。全面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通过以奖代补,形成资金安排与治理成效联动机制。推进水价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广“以电折水”计量方式,破解农村地下水取水计量和收费难题。改进节水设备和工艺,实现高效节水与绿色排放。大力开展河湖生态治理行动。优化引江引黄和上游水库调度方案,持续开展河湖生态补水;持续加大河湖“四乱”清理;积极探索水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构建现代水资源配置体系。统筹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进一步织密区域供水网络,提升全局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强非常规水利用。推进“以河代库”行动,提高污水处理水质标准,支持海绵城市、海水淡化利用工程建设,加大雨洪、再生水、海水淡化资源利用。加快智慧水利建设。通过优化我省水利感知网布局,推进水利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水利智能应用体系,提高水资源管控能力。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