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238443 上传时间:2025-04-28 格式:DOCX 页数:366 大小:11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6页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1000题) 1、当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不是1?”许多同学肯定的回答是1,刘晓翔同学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独立性 【答案】 C 2、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 A.布鲁纳 B.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凯姆 【答案】 A 3、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答案】 A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答案】 B 5、2012年单项选择: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群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答案】 B 6、2011年单项选择:王某认为考试时适当的焦虑能促进自己取得好成绩,这体现了() A.韦伯定律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费希纳定律 D.遗忘曲线 【答案】 B 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答案】 B 8、小黄在学习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赏。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 ) A.成绩趋近 B.成绩回避 C.掌握趋近 D.掌握回避 【答案】 C 9、各学科教材的编写都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之中。这体现了编写教科书要遵循( ) 的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B.理论与实践统一 C.知识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D.知识与能力统一 【答案】 A 10、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B 1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三层次是个体的()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思考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 D 12、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答案】 D 13、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答案】 B 14、(2021年下半年真题)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人口构成 D.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 A 15、学校通过大会报告形式组织的课外活动属于()。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班级活动 【答案】 A 16、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17、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有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答案】 D 18、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答案】 A 19、新课程认为,教师是教材的( ) A.开发者 B.执行者 C.引导者 D.照搬者 【答案】 A 20、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 )阶段的表现。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答案】 C 2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物质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精神文化 【答案】 D 22、在问题解决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答案】 B 23、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发展功能 B.社会发展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答案】 D 2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选拔作用 B.评价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答案】 B 25、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 )也被称为灵感期。 A.准备期 B.酝酿期 C.验证期 D.豁朗期 【答案】 D 26、当同学嘲笑李萌个子矮小时,李萌说了句“浓缩的就是精华”,不仅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还引发了同学的掌声。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 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宣泄 【答案】 C 27、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 D 28、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答案】 C 29、《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 B 30、( )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A.教育政策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答案】 B 31、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 B 32、“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 A 33、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 A.定义 B.讽刺 C.助产术 D.启发 【答案】 C 34、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 C 35、(2020年真题)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 A.从幼儿园到初中 B.从小学到初中 C.从初中到高中 D.从小学到高中 【答案】 D 36、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为( ) A.群体气氛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答案】 D 3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答案】 B 3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答案】 A 39、“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答案】 C 40、赵毅在学习过程汇总,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 D 4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学生 B.班级 C.知识 D.课程 【答案】 D 42、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A.班级規模的控制 B.课堂常规的建立 C.课堂纪律 D.学生座位的分配 【答案】 C 4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 )课程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融合课程 【答案】 B 44、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A感知与评价 B.B理解教材 C.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 B 45、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答案】 A 46、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演示法和实验法 【答案】 B 47、陈老师在教《小池塘》的时候问学生:“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池塘是怎样的?”学生答:“小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老师又问:“如今,已是春天了,小池塘又成了什么样呢?”学生答:“冰雪融化,小池塘的水又开始流淌了。”……该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欣赏教学法 【答案】 C 48、(2020年真题)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答案】 B 49、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答案】 A 50、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答案】 C 5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答案】 A 52、冷水刺激皮肤后,微温的水就会感到热;吃苦药之后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这些现象为(  )。 A.感觉的相互作用 B.继时对比 C.异时对比 D.同时对比 【答案】 B 5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 D 54、各学科教材的编写都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之中。这体现了编写教科书要遵循( ) 的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B.理论与实践统一 C.知识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D.知识与能力统一 【答案】 A 55、在学校里有时我们会看到个别学生情绪持续低落,思维迟缓,对班级、学校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这可能是()的表现。 A.强迫症 B.焦虑症 C.社交恐惧症 D.抑郁症 【答案】 D 5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答案】 C 57、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 A.学生的家庭类型 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 C.学生干部情况 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 【答案】 D 58、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规格要求的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答案】 C 59、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性人物是() A.沛西·能 B.孟禄 C.凯洛夫 D.卢梭 【答案】 A 60、( )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答案】 B 61、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 )个高峰期。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B 62、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它主张在教育评价中应( )。 A.关注非预期效果 B.坚持价值取向多元化 C.以对话为主要手段 D.采用共同建构的方法 【答案】 A 63、“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 )的德育原则。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知行统一 C.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答案】 D 64、规定了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教育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和进程安排以及教学时数与作业布置,考试要求和教法建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课程 D.教材 【答案】 A 65、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 ÷3=4(人),12÷2=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C 66、赵老师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其做法违背了德育原则中的( )。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答案】 A 67、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接受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答案】 D 68、 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扰,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行为分析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 B 69、2013年单项选择: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症属于() 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 【答案】 D 70、学校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生物课之外,还增设其他一些生物课程,如趣味生物实验、动物世界等。这些课程属于()。 A.校本课程 B.学科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 A 71、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答案】 A 72、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 A.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B.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适应 D.抑制作用 【答案】 A 73、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 B 74、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合作学习 D.非指导性学习 【答案】 A 75、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 A.本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答案】 D 76、( )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A.劳动技术教育 B.劳动教育 C.社会公益劳动 D.美育 【答案】 A 77、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答案】 C 78、中学生晓楠极端争抢好胜,性格急躁,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很难使自己放松,小楠的人格属于(  )。 A.A型人格 B.B型人格 C.C型人格 D.D型人格 【答案】 A 79、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 中。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 B 80、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答案】 B 81、下列有关感觉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B.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C.感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D.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答案】 C 82、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德育目标 B.生产力水平 C.时代特征 D.文化传统 【答案】 A 83、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答案】 D 8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答案】 B 85、“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A.文字教育 B.计数教育 C.礼乐教育 D.射技教育 【答案】 C 86、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间接性 【答案】 D 87、学生由易到难进行学习活动,如先学加减再学乘除。这种学习属于()。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答案】 A 88、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答案】 A 89、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 A.弦琴学校   B.鸿都门学   C.国子监   D.航海学校 【答案】 B 9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 A 91、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答案】 D 92、(2022上半年真题)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合作学习 B.复式教学 C.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答案】 B 93、人们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是( ) A.感觉 B.知觉 C.再认 D.回忆 【答案】 C 94、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答案】 B 95、小倩得知自己雅思成绩为7.5时,兴奋地拉着妈妈转了好几个圈。此时,小倩的情绪状态为( )。 A.激情 B.热情 C.心境 D.应激 【答案】 A 96、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 )。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答案】 B 97、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 B 98、下列教学案例中符合“最近发展区”规律的是()。 A.学生已经学会了加法运算.付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现减法的运算规律 B.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学,理解了点、线、面的概念,周老师给学生讲解如何计算棱锥体体积 C.秦老师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自学二十六个英文字母 D.薇薇已经具备熟练的英文听说读写技能。陈老师让其学习英文字母的读写 【答案】 A 99、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 A.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答案】 A 10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的是( ) A.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B.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C.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D.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答案】 C 101、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相协助 【答案】 B 102、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答案】 A 10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答案】 C 104、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答案】 C 105、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冬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它答案吗?”张冬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表明张冬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答案】 C 106、2013年单项选择: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答案】 C 107、“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词语,描述的是哪一类课堂气氛的表现 ( ) A.积极型 B.消极型 C.对抗型 D.顺从型 【答案】 C 108、(2021年下半年真题)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马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自己这一天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马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 D 109、行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了解实践 B.反思实践 C.改进实践 D.得出理论 【答案】 C 110、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 ) 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 B.采取罚款的方式解决班级卫生问题 C.中学生德育可更多采用说理教育法 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将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 【答案】 C 111、个体成功完成某一项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答案】 D 112、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 ) A.学习压力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待 D.学习知识 【答案】 C 113、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答案】 B 11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答案】 A 11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 B 116、“砖能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答案】 A 117、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A说服教育法 B.B榜样示范法 C.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D 118、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走出困扰,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绪调节方法是() A.脱敏法 B.强化法 C.幽默法 D.升华法 【答案】 B 119、成就动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答案】 C 120、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 )。 A.对象不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答案】 B 121、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A.期望 B.强化 C.动作 D.完形 【答案】 A 122、学校文化的缩影是( ) A.学生文化 B.教师文化 C.校园文化 D.精神文化 【答案】 C 123、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教学中,一位老师首先利用录音,烘托战斗气氛,一边放背景音乐,一边朗读课文。同时老师还利用录像,再现英雄形象,使学生了解董存瑞无所畏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该教师主要运用了()。 A.情感陶冶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道德修养法 【答案】 A 12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答案】 C 12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答案】 D 1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策略( ) A.设置学习目标 B.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C.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D.浏览阅读材料 【答案】 C 127、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 A.阶级性 B.等级性 C.传统性 D.垄断性 【答案】 B 12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 A.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 B.启发式教学 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答案】 D 129、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D 130、八年级学生小琳面临的人格发展阶段任务是()。 A.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B.培养主动感,克服自卑感 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答案】 D 131、《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她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D 132、“六艺”的具体内容包括( ) A.礼、乐、兵、御、户、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天文、地理、音乐、美术 D.礼、乐、射、御、书、数 【答案】 D 133、“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由( ) 提出来的。 A.陶行知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陈鹤琴 【答案】 D 13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答案】 D 135、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答案】 C 136、有的学生学习时必须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场所。这属于( ) A.努力管理策略 B.环境管理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元认知管理策略 【答案】 B 13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答案】 B 138、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 B.活动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 C 139、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纳入到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 A.下为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并列学习 【答案】 A 140、幼儿学习古诗时所运用的识记方式是( ) A.意义识记 B.机械识记 C.理解识记 D.逻辑识记 【答案】 B 141、张宏一次在乘坐高铁时偷偷躲在卫生间里吸烟,被乘务员发现后对其处以2 000元罚款,此后张宏不在高铁上吸烟了,上述情形属于哪种强化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答案】 D 14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安排教育活动 【答案】 C 143、 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答案】 A 144、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关注( ) A.教师 B.生存 C.学生 D.教材 【答案】 C 145、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给定途径 D.刺激情境 【答案】 D 146、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不包括( ) A.过渡性 B.闭锁性 C.社会性 D.依赖性 【答案】 D 147、“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 C 148、上初二的小明对隔壁班的女同学小可很是欣赏,可每次见到小可,小明虽然很高兴,但总是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出中学生情绪发展的()。 A.不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冲动性 【答案】 C 149、按照迁移的性质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 A 150、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的《教育学》 【答案】 D 151、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答案】 A 152、2011年单项选择:王铭在吵闹的教室仍能专心读书。这是() A.选择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 A 153、小志很喜欢看武打片,经常将影片中的暴力镜头重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可以用()理论进行解释。 A.试误说 B.强化原理 C.观察学习 D.普雷马克原理 【答案】 C 154、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 D 155、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指的是() A.班风 B.班集体舆论 C.班级规章制度 D.班级目标 【答案】 B 156、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 A.参与观察法 B.行动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非参与观察法 【答案】 B 157、()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参观法 D.自学辅导法 【答案】 A 158、白天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会儿,慢慢就能看清事物。这种现象属于(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