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1页 , 共 8页
第 2页 , 共 8页
第 3页 , 共 8页
第 4页 , 共 8页
第 5页 , 共 8页
第 6页 , 共 8页
第 7页 , 共 8页
第 8页 , 共 8页
西南大学附中高 2025 届高三上 12 月阶段性检测(三)化学参考答案
.答案 B。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SiO2,B 错误;
.答案 C。【解析】
1
2
A.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错误,应该得到 Fe2+,离子方程式应该为 2Fe3+ + Cu = 2Fe2+ + Cu2+
B.纯碱可以去油污是因为发生了水解,多元弱酸根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且水解很微弱,中间
用可逆符号,离子方程式应该为 CO2− + H O
HCO3− + OH-
2
3
C.漂白粉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 CO 和 H O 反应产生 CaCO 沉淀 HClO,C 正确。
2
2
3
D.配制银氨溶液时产生的 Ag(NH ) OH 是强碱,要拆开写,且方程式不满足质量守恒,离子
3
2
方程式应该:AgOH + 2NH ·H O = Ag(NH ) + + OH- + 2H O
3
2
3 2
2
3
. 答案 D 【解析】A. 分子式 C H O 也可以是甲醚,甲醚无羟基;B. HF 在标准状态下为液体;
2
6
C. 未说明体积,无法判断 CH3COOH 的数目;D. Fe2+被氧化时,I−已经被氧化完,故转移电子
总数应为 5NA
4
.答案 C,【解析】铁与浓硝酸为钝化反应,为化学变化,故 A 错误;Na SiO 与 SO 反应产生
2
3
2
H SiO 沉淀,只能证明酸性 H SO >H SiO ,无法证明非金属性,故 B 错误;K Cr O 强氧化
2
3
2
3
2
3
2
2
7
性,被乙醇的还原为 Cr3+(绿色),故 C 正确;Cu(OH) 溶于氨水为配位反应(生成[Cu(NH ) ]2+),
2
3 4
无法与其他碱发生类似反应,故 D 错误。
5
.答案 A,【解析】CO 不与 BaCl 反应,故 A 不符合;浓氨水与 CaO 反应产生 NH ,NH 能与
2
2
3
3
AlCl 溶液反应产生 Al(OH) 沉淀(NH 过量也不溶解),故 B 符合;浓盐酸与 KMnO 反应产生
3
3
3
4
Cl (其中也含有挥发的 HCl),能使 AgNO 变浑浊,故 C 符合;稀硫酸与 FeS 反应产生 H S,
2
3
2
H S + CuSO = CuS↓+ H SO ,故 D 符合。
2
4
2
4
6
.答案 A【解析】A【解析:A.NH3 有 3 对成键电子对和 1 对孤对电子对,分子构型为三角锥
形,是极性分子;BH3 有 3 对成键电子对但没有对孤对电子对,分子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是
非极性分子;H NBH 分子左右不对称,正电荷重心在 B 原子附近,负电荷重心在 N 原子附近,
3
3
是极性分子;CH CH 分子左右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A 正确。B.BH 分
3
3
3
子为平面正三角形,有 3 对成键电子对,中心 B 原子采取 sp2 杂化;其他除 H 以外的原子均采
取 sp3 杂化。B 错误。C.NH 分子中还有一对孤电子对,H NBH 中 N 上的孤电子对与 B 形成
3
3
3
了配位键,无孤电子对,所以 NH3 分子中的键角受到孤电子对的排斥,所以键角更小。C 错误。
D.H N—BH 和 NH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熔点高于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 CH CH ,正确的熔
3
3
3
3
3
点顺序为 H N—BH (104 ℃)>NH (-78 ℃)>CH CH (-181 ℃)。D 错误。】
3
3
3
3
3
7
.答案 B,【解析】a 为 Al,b 为 NaAlO ,c 为 CO ,d 为 Al(OH) ,e 为 Al (SO ) Al 易形成致
4 3
2
2
3
2
。
密的氧化膜,故 A 正确;NaAlO 溶液水解显碱性,故 B 错误;Al(OH)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
3
故 C 正确;Al (SO ) 和 NaHCO 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 CO ,可用于制作泡沫灭火器,故 D 正确。
2
4 3
3
2
8
.答案 D【解析:A.A 分子中的异氰酸酯中的碳氮双键与 B 分子中右边的氨基发生加成,生
成酰胺基,1 mol A 含有 2 mol 异氰酸酯,1 mol B 有 1 mol —NH2,故 1 mol A 能与 2 mol B 发
-
-
生加成反应。A 正确。B.B 分子中
圈出来的部分都是酰胺(或酰亚
胺)的结构,均能发生水解生成羧酸和氨基,故 1 mol B 完全水解需要消耗 3 mol NaOH。B 正
确。C.P 分子靠有序氢键聚合成聚合物,加热时氢键容易被破坏,具有热塑性。C 正确。D.P
是一段小分子靠氢键聚合形成聚合物,DNA 分子单链靠共价键形成长链状,两者链内的作用力
不完全相同。D 错误。】
9
.答案 B【解析】B【解析:A.Ge 单质属于共价晶体(教材选修 2 第 82 页)。A 错误。B.根
据第二、三周期的规律,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 0>ⅦA>ⅤA>ⅥA>ⅣA>ⅡA>ⅢA
ⅠA,主族不包括 0 族,故第ⅣA 族位于中间第 4 位[实际数据 I1/kJ·mol-1:35Br(1140)
>33As(947)> Se(941)> Ge(762)> Ca(590)> Ga(579)> K(419)]。B 正确。
>
34
32
20
31
19
C.基态 Ge 原子的电子排布为[Ar]3d104s24p2。C 错误。D.Ge 原子半径大于 C 原子,在形成双
键时,p-p 共轭不如 C 的有效,成键能力不如 C。D 错误。】
1
0.答案 D 【解析】A. 阴极质量除了生成 CO2,还有从阳极迁移来 2 mol H+,因此电解质质量
增加 46 g;B. 阴极为的得到电子,故电极方程式错误;C. H+移向阴极,因而从左向右移动;D.
Pt 电极为阳极,水放电生成 H+和 O2,故电极附近 pH 减小
11.答案 A【解析:A.六方 CdS 的晶胞为
,位于晶胞内的原子有顶点 8 个,棱上 4 个,
体内 2 个,其余原子均位于晶胞外,一共 6 个。A 正确。B.立方 CdS 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
均为 4,配位多面体是正四面体。A 错误。C.立方 CdS 中阴阳离子等价,相同离子之间的距
2
M(CdS)
离彼此相等。C 错误。D.六方 CdS 晶体的密度为ρ=
。D 错误。】
3
a2cNA
2
1
2.答案 C。【解析】通过分析得到 W、X、Y、Z 对应的元素分别为 H、C、O、Fe,则
A.原子半径:O<Fe,A 错误。
B.单质的沸点:C>H2,B 错误。
C.非金属性:H<O,C 正确。
D.C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Fe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C<Fe,D 错误。
1
3. 答案 A 【解析】A. 根据题意列三段式如下:
A(g) + 2B(g)⥫⥬ C(s) + 2D(g)
起始量/mol
转化量/mol
平衡量/mol
1
2
0
0
0.4
0.6
0.8
1.2
0.4
0.4
0.8
0.8
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初始时的压强与平衡时的压强比=3∶(0.6+1.2+
-
0
.8) = 3∶2.6;B. 反应体积不变,当密度不变时,气体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C. C 是固体,
不能用浓度表示反应速率;D. 根据三段式可知,平衡时 A 的体积分数为 0.6/(0.6+1.2+0.8)×100%
23%;故此题答案选 A
4. 答案 B 【解析】A.由图可知 K =10−6.37,K =10−10.25;B.由图 2 可知,M 点 c(H+) = 10−8.25
=
1
a1
a2
mol•L−1, c(OH−) = 10−5.75 mol•L−1,溶液中 c(HCO-3 )≈ 0.1 mol•L−1,则 c(CO23-) =10−3 mol•L−1,所
以存在 c(CO23-) > c(OH−);C. pH = 9、lg[c(Ni2+)] = −5 时恰好为 Ni(OH)2 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
不会生成 NiCO 沉淀,含碳微粒总量不变,即体系达到平衡后存在:c(CO2-) + c(HCO-3 ) +
3
3
c(H CO ) = 0.1 mol·L−1;D.由图 2 可知,pH<8.25 时,NiCO 优先于 Ni(OH) 生成沉淀,pH>
2
3
3
2
8
.25 时,Ni(OH) 优先于 NiCO 生成沉淀,0.1 mol•L−1 NaHCO 溶液的 pH 接近 8,0.1
2
3
3
mol•L−1Na CO 溶液的 pH 接近 12,故选 0.1 mol•L−1 NaHCO 溶液效果好
2
3
3
1
5. (14 分)
(1)3d104s1 (2 分)
(2)浓盐酸 (2 分,未写“浓”字扣 1 分,写“浓 HCl”扣 1 分)
SnCl + 4NaOH= SnO + 4NaCl + 2H O(2 分,写 Sn(OH) ,SnO ·2H O,SnO ·xH O 均
4
2
2
4
2
2
2
2
可得分)
(
(
(
(
3)6 或 4 (2 分)
4)作还原剂,将二价铜还原为单质铜(2 分,回答得到铜单质就可以得 2 分)
5)20%、40(独立给分,每个 1 分,写“40min”扣 1 分)
6)h++·O2- + CH O= CO + H O + h(2 分,,h 代表空穴,可不写)
2
2
2
1
6.(15 分):
(1)①蒸馏烧瓶(1 分);浓硫酸(2 分)
△
②
TiO + 2C + 2Cl === TiCl + 2CO(2 分)
2
2
4
③
④
⑤
(
蒸馏(2 分)
吸收未反应完的 Cl ,防止污染空气;防止 g 中水蒸气进入 e 中导致 TiCl 水解(2 分)
2
4
CO + PdCl + H O =2HCl + Pd↓ + CO (2 分)
2
2
2
2)①当加入最后半滴 AgNO3 标准溶液时,溶液恰好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不消失(1
分);97.5(2 分)
②偏小(1 分)
1
7.(14 分)
(
(
(
1)(Ea+163)【2 分】
2)245【2 分】
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1 分】
3)①75【2 分】 ②5.4p 【2 分】 ③反应初期,c(N O )较大,反应Ⅰ的反应速率比反应Ⅱ
2
5
大,随着反应进行 c(N O )逐渐减小,c(N O )增大,反应Ⅱ的反应速率比反应Ⅰ大,故 N O 物
2
5
2
3
2
3
质的量先增大后减小。【2 分】
4)①电子【1 分】 ②NO + 2e− + H O = NO + 2OH−【2 分】
(
2
2
1
8.(15 分)
(1) 酰胺基(1 分)
(2)
(2 分),取代反应(1 分)
(3) 浓硝酸/浓硫酸,加热(2 分)
(4)
(5)
(2 分)
+NaOH—→
+AcONa(2 分)
(6) 10(2 分)
(7)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