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235559 上传时间:2025-04-28 格式:DOCX 页数:369 大小:11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9页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单选题(共1000题) 1、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对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答案】 A 2、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特点。它主要表现为 A.以学习个体经验为主 B.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C.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D.以学习群体经验为主 【答案】 B 3、小明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  )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答案】 C 4、下列选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答案】 D 5、“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 )的语言。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子 【答案】 C 6、2012年单项选择: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 D 7、在某次测验中,高水平学生得到了高分,低水平学生得到了低分,说明该测验的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C 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 【答案】 A 9、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力、精力和体力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是( ) A.心理气氛 B.职业倦怠 C.人格取向 D.自居作用 【答案】 B 10、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答案】 C 11、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答案】 D 12、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  )水平人手。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 A 13、 若有人给你起绰号,你不做任何反应,绰号就不会流传。这符合操作性行为的()。 A.正强化规律 B.负强化规律 C.消退规律 D.惩罚规律 【答案】 C 14、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 C 15、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中的s因素是指( ) A.一般因素 B.特殊因素 C.流体因素 D.晶体因素 【答案】 B 16、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用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答案】 C 17、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答案】 C 18、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作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则常称之为优秀木材,这是( )的表现。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选择性 D.知觉恒常性 【答案】 B 19、人们对美育功能的认识成果有三,不包括() A.对美育的直接功能的认识 B.对美育的间接功能的认识 C.对美育的超美育功能的探究 D.对美育的美育功能的探究 【答案】 D 20、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 C 2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应有的责任感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义务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答案】 B 22、在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这是对哪一关系的争论()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知识与能力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答案】 B 23、小刘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 【答案】 C 24、学生制订周末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 D 25、天气凉了,刘老师在商场看中了一件大衣,刘老师既想买女神紫的颜色以衬托出自己温文尔雅的气质,又想买经典黑穿出自己的大气,犹豫了半天也没选好。这是出现了()。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多重趋避冲突 D.趋避冲突 【答案】 A 26、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答案】 D 27、小玲性情沉静,情感发生缓慢而微弱,不外露,忍耐力强,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 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混合型 【答案】 A 28、《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她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D 29、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答案】 A 30、德育目标必须落实到( )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A.德育原则 B.德育内容 C.德育过程 D.德育途径 【答案】 B 31、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答案】 C 32、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答案】 A 33、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答案】 C 34、2012年单项选择: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劳动课程 D.社会课程 【答案】 A 35、下列关于终身教育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贯穿人一生的教育 B.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C.强调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 D.等同于成人教育 【答案】 D 36、晓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属于(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治疗法 【答案】 D 37、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有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答案】 A 38、在指导学生参加面试考试时,除了对面试内容重点讲解外,教师还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场中的仪表、仪态、眼神以及与考官打招呼等细节,以给考官留下好印象。这是利用了()。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 C 39、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 C 40、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这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答案】 A 41、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这项工作属于( )。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班主任工作计划 C.操行评定 D.建立学生档案 【答案】 C 42、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答案】 A 43、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中国乒乓球队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夺冠获胜时欣喜若狂,这种情感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 B 4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答案】 D 4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答案】 C 46、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答案】 D 47、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答案】 C 4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答案】 B 49、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答案】 B 50、我国古代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都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征。 A.教育的阶级性 B.教育形式的个别教育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D.教育的普及 【答案】 C 51、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 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 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答案】 B 5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B 53、下列关于操作整合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B.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C.听觉控制不起作用,逐渐让位于视觉控制 D.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答案】 C 54、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压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 D 55、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功能的是( )。 A.学校教育 B.环境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 A 56、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答案】 A 5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人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答案】 B 58、一个学生对另—个蛮横学生不满,但却在并无过错的弱小学生身上发泄不满。这种现象属于() A.压抑 B.投射 C.回归 D.置换 【答案】 D 59、吃了糖后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更酸,这是因为味觉的() A.适应 B.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受性 【答案】 B 6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 )对人的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 C 61、“六艺”的具体内容包括( ) A.礼、乐、兵、御、户、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天文、地理、音乐、美术 D.礼、乐、射、御、书、数 【答案】 D 6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文化制度 【答案】 B 6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A.《论语》 B.《大学》 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 【答案】 C 64、课程开发应该包括教育目标的确立、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学习结果的评价等环节。该论述对应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评价模式 D.开发模式 【答案】 B 65、比较准确地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的是()。 A.开而弗达 B.各因其材 C.及时而教 D.学不躐等 【答案】 A 66、2013年单项选择: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学校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答案】 B 67、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因素总共有( )种。 A.120 B.130 C.150 D.180 【答案】 C 68、2012年单项选择: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答案】 C 6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 A.文化传统的制约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制约 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 【答案】 C 70、为了使课程与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这种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目标本位评价 【答案】 B 71、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教学法 B.实验教学法 C.欣赏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 D 72、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 A 7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答案】 C 74、(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答案】 A 75、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 B 76、2012年单项选择: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育方法称为() A.变式 B.范式 C.原理 D.演绎 【答案】 A 77、(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A.实践活动法 B.实验法 C.发现法 D.参观法 【答案】 C 78、(2022上半年真题)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合作学习 B.复式教学 C.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答案】 B 79、奥苏伯尔的二维分类中,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 C 80、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 ) A.学习压力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待 D.学习知识 【答案】 C 81、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A.后天学习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 D 82、小刘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 【答案】 C 83、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答案】 D 84、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焦虑。 A.学习 B.行为 C.考试 D.适应 【答案】 C 85、侯老师将乐于助人的李可的照片贴在班级的光荣榜上.这种方法对其他学生的品德教育来说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 A 86、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答案】 A 87、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答案】 C 88、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惩罚法 D.行为塑造法 【答案】 D 89、韩老师常常说方琼勤奋努力,孙彤细致严谨,李冰诚实可信。韩老师描述的这些心理特征属于(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情绪 【答案】 B 90、我国古代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它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91、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 ) A.行为疗法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A 92、“同流而不合污”“威武不能屈”等典故反映出()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 【答案】 C 93、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答案】 D 94、小冬之前做过黄瓜炒蛋.今天轻松地做出了番茄炒蛋.小冬解决问题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动机强度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原型启发 【答案】 C 95、2013年单项选择: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答案】 A 96、2012年单项选择:学生能理解并接受他人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将这些特点纳人自己价值体系。说明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答案】 D 97、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卓卓道德发展处于( )。 A.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 B.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答案】 C 98、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 )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 A 99、目标评价模式是由()提出的。 A.泰勒 B.斯塔弗尔比姆 C.斯克里文 D.斯腾豪斯 【答案】 A 100、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中的s因素是指( ) A.一般因素 B.特殊因素 C.流体因素 D.晶体因素 【答案】 B 10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体现了( )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答案】 B 102、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茨基 【答案】 A 103、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答案】 C 104、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观察学习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这种学习称为()。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C.间接的观察学习 D.形象观察学习 【答案】 B 105、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 C 106、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  )。 A.中学教育目的 B.中学教育目标 C.中学教育原则 D.中学教育内容 【答案】 A 107、“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答案】 C 108、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 ) 防御机制。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答案】 B 109、学生制订周末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 D 110、苏联教育家( )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其和谐教育思想。 A.凯洛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纳 【答案】 B 111、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答案】 B 112、儿童发现塑料奶嘴需要不同的口舌活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吸吮行为以适应新环境。这是一种( )行为。 A.同化 B.顺应 C.分裂 D.语言 【答案】 B 113、上初二的小明对隔壁班的女同学小可很是欣赏,可每次见到小可,小明虽然很高兴,但总是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出中学生情绪发展的()。 A.不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冲动性 【答案】 C 114、(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答案】 D 115、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答案】 A 116、小黄在学习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赏。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 ) A.成绩趋近 B.成绩回避 C.掌握趋近 D.掌握回避 【答案】 C 117、《爱弥儿》的著者是(  )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洛克 【答案】 C 118、“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答案】 B 119、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答案】 A 12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答案】 A 121、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形成过程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折衷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 A 122、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控策略 【答案】 D 12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答案】 C 124、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保罗?朗格朗 D.培根 【答案】 D 12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原则与()相一致。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知之 D.温故而知新 【答案】 B 12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答案】 C 127、“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答案】 C 128、小刘打算用五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派来了新任务,小刘又很快把精力投人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 A.注意广度大 B.注意的稳定性强 C.注意的分配性好 D.注意转移快 【答案】 D 129、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 A 13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答案】 D 131、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关键 B.基础 C.前提 D.定向 【答案】 D 132、2011年单项选择:“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A.依赖性 B.改造性 C.可塑性 D.主观能动性 【答案】 D 133、学生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引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答案】 A 134、小伟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小伟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闻到家中阵阵饭菜的香味儿,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伟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 A.适应 B.联觉 C.统合 D.对比 【答案】 A 13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运用知识 C.检查知识 D.领会知识 【答案】 D 136、“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这段话体现了()的观点。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教师中心论 【答案】 A 137、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答案】 C 13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 A.培养人才 B.传播思想 C.丰富知识 D.发展科技 【答案】 A 13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答案】 D 14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答案】 C 141、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答案】 A 142、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答案】 C 143、在大脑皮质各区域中,( ) 是视觉中枢。 A.顶叶 B.颞叶 C.额叶 D.枕叶 【答案】 D 144、《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 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 B.启发式教学 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答案】 D 145、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答案】 B 146、刚入职的王老师用手机将自己的授课实况录制10分钟,然后分析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属于()。 A.教学观摩 B.微格教学 C.专门训练 D.行动研究 【答案】 B 147、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 D 148、一位新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护自己与同事、领导间的关系上,说明其处在成长中的()。 A.关注任务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教学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答案】 B 149、李哲爰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的冲奕是()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 A 150、2013年单项选择: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 D 151、刘华平时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妈妈知道刘华喜欢玩游戏,便和他约定,只要他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的游戏。妈妈运用的方法是()。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答案】 A 152、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情操 【答案】 B 153、“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 D 154、解锁密码箱时,每一位密码都有10个数字,那么把所有数字组合一个个进行尝试,直到找到打开密码箱的正确密码。这一过程是在采用(  )解决问题。 A.算法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爬山法 D.逆向搜索法 【答案】 A 155、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指的是() A.操作能力 B.认知能力 C.创造能力 D.社交能力 【答案】 B 156、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培养班集体 C.建立学生档案 D.班主任工作计划 【答案】 B 157、2013年单项选择: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 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宣泄 【答案】 C 158、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自豪感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