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蓝秘书发言系列454(16篇)海南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 重要讲话专题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
2021年4月
目 录
1.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省社科院院长钟业昌: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成效显著 1
2. 海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傅国华:
山更青水更绿海更碧天更蓝 2
3. 海南师范大学自贸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锋:
从“开放窗口”到“重要开放门户”的历史性跨越 3
4.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
“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同步推进自贸港建设 4
5.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余升国:
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海南更高水平开放 5
6.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李世杰:
营商环境建设铸就海南自贸港全方位开放的现实基础 6
7. 海南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崇敏: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与实践 7
8.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梅:
国际教育创新岛让海南教育更优质、更开放、更具活力 8
9.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福生:
以解放思想激发自贸港建设无穷力量 9
10. 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李仁君:
加快推动海南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10
11.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黄景贵:
以制度集成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1
12.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夏锋:
加快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12
13. 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耀廷:
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人才保障更加坚实有力 13
14.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李宜钊: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14
15. 海南大学学报执行主编、教授刘家诚:
海南现代产业体系全面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15
16.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王和平:
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 16
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海南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专题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
(海南日报,2021年4月13日)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成效显著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省社科院院长 钟业昌
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一系列系统集成制度安排陆续推进。中央政府层面,通过暂时调整法律法规,加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顶层设计; 国家部委层面,率先推动税收政策落地,通过“引流”做大、做强海南产业体系;海南省级层面,以产业、税收、人才政策为重点,对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落地进行政策配套。
从分领域制度安排的推进看,中央各部委正按照2025年前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贸易自由便利领域、投资自由便利领域、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领域、人员进出自由便利领域取得明显实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南自贸港建设活力四射,处处展现出勃勃生机。“4␎13␍重要讲话引领着海南砥砺奋进,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和国际经贸规则,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献礼。
山更青水更绿海更碧天更蓝
海南大学副校长、教授 傅国华
3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坚定执行“两山”理念,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各项指标显著改善。
空气质量优质。2020年,海南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9.5%,PM10等五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省地表水水质为优,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城镇内河湖水质改善明显。
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2018年海口美舍河、鸭尾溪、大同沟、五源河荣登全国城市水体治理光荣榜,海口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能源生产消费趋向绿色低碳。截至2020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约662万千瓦,占全省装机的67%,较2015年提升约23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引领绿色新消费。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达4.3%,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从“开放窗口”到“重要开放门户”的历史性跨越
海南师范大学自贸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刘锋
推动海南实现从“开放窗口”到“重要开放门户”的历史性跨越,不仅体现在海南开放功能和作用全面扩大与升级,还体现在海南开放内涵和要素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3年来,海南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早期收获”和开创性业绩。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和外国人来琼工作新规落地实施,持续吸引外国人来琼旅游和境外人才入驻;海南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连续翻番,彰显了海南对外资的巨大吸引力和辐射度;海南在教育、医疗、航运、金融等产业和市场开放方面力度空前,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重磅政策密集出台,海南第五航权、第七航权政策试点利好频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日益完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成效卓著,伴随海南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跨境贸易负面清单等制订和落地实施,海南产业开放发展将迈上更高水平。
“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同步推进自贸港建设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吴士存
“4␎13␍以来,海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将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之一。
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推进省域“多规合一” 改革试点,将全岛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
紧抓制度创新的“牛鼻子”。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畅通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的通道。探索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
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南繁硅谷建设有序推进, 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全面实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
以补齐民生短板为导向。在全国率先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 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提高至98.8%。
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海南更高水平开放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余升国
近年来,海南各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放的方向,推动海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
产业开放不断扩大,健全并落实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除了推进增值电信、教育等重点领域开放,扩大商务服务对外开放外,还放宽制造业、采矿业准入。大幅度放宽了市场准入,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扩大了外资利用规模,提高了外资利用质量和水平。
对外贸易量质提升,随着“证照分离”改革和行政审批全流程办理、“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改革试点等通关便利措施的落地与不断完善,以及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消费带动和潜力释放,海南外贸迅猛发展。
《总体方案》发布以来,随着税收优惠等政策的逐步落实,海南境外投资迅猛发展。海南自贸港地方性法律法规陆续落地或向公众征求意见,有利于海南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营商环境建设铸就海南自贸港全方位开放的现实基础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李世杰
海南自贸港建设要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对接国际最高经贸规则,破除内部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带动内部改革全面深化。
建立起接轨世界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对海南自贸港而言至关重要,而一流营商环境是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这就要求海南自贸港必须把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全新高度。“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 营商环境,无疑成为打造自由贸易港开放新高地的关键所在,也是海南自贸港制度与政策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
海南要以更大力气推动营商环境提升,培育经济增长动能;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与实践
海南大学副校长、教授 王崇敏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开展法治建设实践。 海南注重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推进政府治理水平,先后发布了12批116项制度
创新案例;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事登记“全岛通办”等制度创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实施境外游艇入境关税保证保险制度等制度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海南率先设立了全国唯一的省域涉外民商事法庭——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实现了全省涉外民商事案件集中审理;设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和海口知识产权法庭,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系统化和专门化。
海南先后设立了海南国际仲裁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设立海南仲裁中心,推进商事纠纷多元解决;设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大讲坛,举办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专题研讨会,不断提高社会民众法治意识。
国际教育创新岛让海南教育更优质、更开放、更具活力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李红梅
在教育领域,国际教育创新岛为海南带来了深刻变化。
第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更加优质。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加速引进。国内外一流基础教育学校纷纷落户海南。另一方面,优质教育人才资源加速引进。“4␎13␍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累计新增人才1.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098人,柔性引进人才1129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招聘引进“好校长好教师”5314人。
第二,从“在海南上学”到“在海南留学”,教育更加开放。一批教育对外开放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一批教育对外开放重大平台全面启动;“留学海南” 品牌进一步彰显。
第三,从“试验田”到“新标杆”,教育更具活力。在教育领域体现为以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活力,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冬季小学期” 柔性引才育才等创新案例,为国际教育的探索提供了鲜活经验;在重点教育园区按照“大共享+小学院”规划理念,实行“五互一共”办学新模式,为深化教育改革开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鼓励高校在海南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加快产学研融合发展。
以解放思想激发自贸港建设无穷力量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赵福生
海南政界、学术界、社会各界迅速达成共识,把学习研究阐释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科学的思想引领思想的解放。
理论学习打开了海南人民思想解放的“总开关”,激发了自贸港建设的无穷力量。当地干部不再将自贸港视为升职的“天花板”,思想的空间更开阔了, 努力的方向更清晰了,改革创新的劲头更足了;本地群众也不再觉得自贸港无关痛痒,不再把它理解为疯狂炒房和物价飞涨,而是承诺给发展更多时间,愿意共创家乡辉煌;八方人才落户海南,共建共享自贸港;海南高校毕业的外省大学生纷纷留琼,期待与自贸港共成长。
思想上的“破冰”带来行动上的“突围”。一条条“硬核”政策相继推出, 一项项早期安排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喜讯不断,捷报频传。
加快推动海南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李仁君
中央12号文件提出,海南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 而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海南产业发展的转型呈现为海陆空齐动。通过谋划建设11个重点园区,使之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比如,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由南山港、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科教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五部分组成,致力于陆海统筹,重点发展海洋经济和打造热带现代农业产业链;文昌国际航天城依托滨海低纬度优势发展重装型大推力的航天项目及其配套产业,发挥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空间科技创新战略产业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产业基地、航天国际合作产业基地和航天超算中心等功能。
以制度集成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黄景贵
以制度集成创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3年来,海南先后发布了12批116项制度创新案例,许多属于全国首创,有的制度创新案例被全国推广采用。
以制度集成创新优化政府治理方式。制度集成创新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要点、重点,也是难点。新时代政府治理被赋予了社会全方位发展的新内涵,要让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及时性的高效率服务,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作用。
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十大指标体系要求,海南与北上广深等地还有差距, 海南要通过制度集成创新,发扬特区精神,注重各政策、各规定、各制度改革创新的相互促进、协调配合,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政策优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优化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加快建设具有一流营商环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加快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夏锋
2018年以来,海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和产业开放力度,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海南三次产业结构从2017年的26.6: 22.3:56.1调整为2020年的20.5:19.1:60.4。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
“3+1”主导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2020年海南三大主导产业加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1%。
“旅游+消费”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新亮点。2020年7月起实施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政,有效促进海外免税消费快速回流。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速。2018年以来,海南服务贸易保持了较快增速,在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下,2020年,12个服贸板块中的7个新兴服贸板块全部实现正增长,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的外贸结构正快速形成。
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人才保障更加坚实有力
海南大学党委书记 武耀廷
“4␎13␍以来,海南大学人才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一是人才引进环境更好。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承接好国家有关部委等重大利好政策,在创新编制配备管理、优化岗位设置管理等方面大力改革创新。
二是人才引进速度更快。“4␎13␍以来,学校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1
人(含博士后48人),其中引进国家级人才25人。
三是人才队伍结构更优。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教师120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2.1%,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199人,占教师总数52.0%,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30人,引进或培养全职院士3人。
四是人才保障机制更实。学校建立“一对一、点对点”校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设置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坚决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障碍,人才培养、考核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五是人才集聚效应更显现。学校坚持引培用留并举,人才集聚效应显现, 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李宜钊
3年来,海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自贸港建设中,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改革政策落地和民生实事落实,让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贫困群体生活。3年来,海南贫困群体全部脱贫,8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5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解决, 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全部消除。
制度集成创新回应民生需求。3年来,海南先后发布12批116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一半以上案例直接回应了民生需求。
生态治理创造美好环境。2020年,海南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5%; 城镇内湖水水质达标率为91.3%,与3年前比提高34.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6.4万多辆,占比达4.2%,高出全国2.4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海南现代产业体系全面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海南大学学报执行主编、教授 刘家诚
海南自贸港围绕着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两个重点,在便捷安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和现代产业体系等五大支撑下,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制度作为三大保障,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前提下,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近期,以免税购物、教育医疗、邮轮游艇、基础设施等为抓手大力发展旅游业、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
中期,海南将充分利用加工增值税收政策,按照负面清单的思维,围绕汽车、游艇、化妆品、生物医药等高端产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海深空产业,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实现地方财政收支平衡。
远期,将通过吸引全球高端产业人才,发展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为重点的信息产业,引领我国乃至世界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经济。
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王和平
3年来,海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
一是坚持学思践悟。海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强化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二是夯实组织建设。海南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全过程,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强力整治“四风”。海南省委要求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四是强化政治监督。海南把政治巡视推向深入,让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更加彰显;创新巡视方式方法;有序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继续狠抓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后半篇文章”。
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