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227819 上传时间:2025-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4 年秋季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 12 月月考高三化学试题本试卷共 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考试时间:2024 年 12 月 20 日下午祝考试顺利考试范围:高中全部高考内容注意事项:、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

2、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仅有一项是符合题意。、如图,将质量均为 m g 的 O 和 SO 气体分别充入两个相同体积的密闭1234122容器甲、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图A甲、乙中所含的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12B两者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C甲、乙中气体质子数之比为 12D甲、乙中气体密度比为 122、取 100 mL 0.2 molL1 和 200 mL 0.15 molL1 的硫酸注入 500 mL 容量 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 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1 molL1B0.4 molL1C0.3 molL1D

3、0.2 molL13、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 Fe(OH) 和观察 Fe(OH) 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22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 molL1 硫酸溶液、NaOH 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 中盛有一定量的 NaOH 溶液,A 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B生成 Fe(OH)2 的操作为关闭 E,使 A 中溶液压入 B 中C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 E 关闭D取下装置 B 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 2H O=4Fe(OH)3225、新型材料纳米级 Fe 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

4、备纳米级 Fe 粉,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温制备纳米级 Fe 粉的过程中通入的 N 作保护气,H 为还原剂22B纳米级 Fe 粉比普通 Fe 粉更易与氧气反应CFeCl nH O 固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2D获得的纳米级 Fe 粉,属于胶体6、植物对氮元素的吸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根瘤菌 2N2NH3/NH4NO2NO 3植物吸收A高温有利于加快过程B浇水和松土有利于过程C过程中 NO 2被还原D过程叫作氮的固定7、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 K 与 C 形成60的球碳盐 K C ,实验测知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导性

5、能。下列有360关分析正确的是()AK C 中只含有离子键360B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CK C 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360DC 与 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608、如图为高温超导领域里的一种化合物(钙钛矿)结构中的最小重复单元。该化合物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钛离子有 a 个,元素氧、钛、钙的原子个数比为 b。则 a、b 是()A6,311B24,1081C12,541D3,321 9、如图所示,将铁钉的一部分镀上不同的金属,放入培养皿中,加入含有饱和食盐水及琼脂的溶液,再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和 K Fe(CN) 溶液。下列分36析不正确的是()abAa 中铁钉附近呈现

6、蓝色Bb 中铁钉附近出现红色Ca 中铜上发生反应 O 2H O4e=4OH22Db 中锌上发生还原反应10、据文献报道,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催化剂A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N 6H O=222BTi4NH2N=O 是中间产物CTi4是催化剂DTi4NH N=OTi4N H O 属于分解反应22211、将 SO 和 O 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SO (g)222O (g)2SO (g)H197 kJ/mol,其中 S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232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1p2B达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正反应

7、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CSO2 的键角小于 SO3DX 点和 Y 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X)K(Y)12、常温下,用 0.1000 molL1 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0.1000molL1 HX 溶液和 HY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 (HX)K (HY)aaB点溶液中存在 c(HX)c(Na)c(X)c(OH)c(H)C点溶液中存在 c(HY)c(Y)c(Na)D点和点溶液中的c(H)c(OH)相等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馏产品石油 乙烯 1,2 二溴乙烷A石油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B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是石油的裂化、裂解D属于取代反应14、七叶亭是一种植物抗

8、菌素,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存在 2 种官能团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C1 mol 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 2 mol Br2D1 mol 该物质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3 mol NaOH 15、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B1 mol 该油脂一定条件下可与 3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16、(13 分)在一定条件下,m g NH

9、HCO 完全分解生成 NH 、CO 、H O(g)。按要求填43322空。(1)若所得混合气体对 H2 的相对密度为 d,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NH HCO 的摩尔质量为_(用含 m、d 的代数式表_43示)。(2)若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 g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3)在该条件下,所得 NH 、CO 、H O(g)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a%、b%、c%,322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17、(14 分)如图所示某固态单质 A 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 B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 和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45,化合物

10、D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1) 写 出 A 在 加 热 条 件 下 与 H2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 _。(3)写出一个由 D 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_。_(4)将 5 mL 0.10 molL1 E 溶液与 10 mL 0.10 molL1 NaOH 溶液混合。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反应后溶液的 pH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18、(14 分)已知反应:CO (g)4H (g)CH (g)2H O(g)H0。2242(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体系中 CO 的平衡转化率(CO )与 L 和 X 的关系

11、如22图所示,L 和 X 表示温度或压强。X 表示的物理量是_。L _L ( “”)填或,判断理由是12_。(2)向 1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4.0 mol H (g)、1.0 mol CO (g),控制条件(温22度为 T1)使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4 min 时 CO2 的转化率为_。T1 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 19、(14 分)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的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变成了乳酸。乳酸最初就是从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CH3CH(OH)COOH。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

12、称:_。(2)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乳酸发生下列变化:,所 用 的 试 剂 是 a_ ,b_(写化学式);写出乳酸与少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乳酸与乙醇的反应:_,_。(5)在浓硫酸作用下,两分子乳酸相互反应生成六元环状结构的物质,写出该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 高三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仅有一项是符合题意。m1、解析:B A根据 n ,质量均为 m g 的 O 和 SO 物质的量之比与摩22M尔质量成反比,即 n(O )n(SO )643221,甲、

13、乙中所含的氧原子物质22的量之比为 21,故 A 错误;B.根据 pVnRT,则体积相等的甲和乙,压强与温度成正比,且 n(O )n(SO )21 即代表氧气的曲线较高,故 B 正确;22C.n(O )n(SO )21,质子数之比为(216)(132)11,故 C 错误;D.22m根据 ,甲、乙容器体积相等,两种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密度也相等,即甲、V乙中气体密度比为 11,故 D 错误。、解 析:D根据 ncV 得 n(H)2n(H SO )2(0.2 molL 0.1 L0.151224n(H) 0.1 m olmolL10.2 L)0.1 mol,加水稀释至 500 mL 后 c(H)V0

14、5 L0.2 molL1。、解析:A该装置可用于吸收易溶于碱溶液的气体,并可防倒吸,A 项正3确;酸碱中和滴定需用酸碱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且 NaOH 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放,B 项错误;NO 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 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NO ,C22项错误;蒸干溶液不能使用坩埚,且 FeCl 在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 Fe(OH) ,Fe22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 Fe3,蒸发灼烧最后得到 Fe O ,不能得到无水 FeCl ,D232项错误。4、解析:C制取硫酸亚铁需要铁屑,在烧瓶中应该先加入铁屑,A 正确;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实验开始时应打开活塞 E,用氢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15、C 错误;铁和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关闭活塞 E,导致 A 装置中压强逐渐增大,将 FeSO4 溶液压入 B 中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B 正确;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 O 2H O=4Fe(OH) ,D 正确。22235、解析:DFeCl nH O 固体加热脱水生成氯化亚铁,在氮气氛围中氢气22还原氯化亚铁生成纳米铁粉;A.氢气还原氯化亚铁得到铁,H2 为还原剂;纳米级 Fe 粉在空气中易自燃,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A 正 确;B.纳米级 Fe粉比普通 Fe 粉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与氧气反应,B 正确;C.Fe

16、Cl nH O 固22 体加热脱水生成 FeCl2 和水,属于化学变化,C 正确;D.纳米级 Fe 粉成分单一,属于单质,不属于胶体,D 错误;故选 D。6、解析:B过程有根瘤菌参与催化,不能在高温下进行,A 错误;过程是 NH /NH 4和 O 反应生成 NO2,浇水和松土有利于过程的反应,B 正确;32过程中 NO 2转化为 NO3,N 的化合价由3 价升高到5 价,NO 2 作还原剂被氧化,C 错误;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过程是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利用,D 错误。7、解 析:C K C 为离子化合物,则 K C 中一定含有离子键(K与 C 360360 60

17、3之间),C 360中 C 与 C 之间还存在共价键,A 项错误、C 项正确;K C 为离子化360合物,因此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B 项错误;C60为单质,12C 为原子,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D 项错误。8、解析:A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顶角上相邻的钛离子相距最近,则钛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钛离子有 6 个,a6;晶胞中钛原子个数为 81811,氧原子个数为 12 3,钙原子个数为 1,则氧、钛、钙的原子个数比为4311,故选 A。9、解析:Da 中铁比铜活泼,发生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生成 Fe2,滴加 K Fe(CN) 溶液,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A 正确

18、b 中 Zn 比 Fe 活泼,发36生腐蚀时,Zn 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为 Zn2,铁钉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O 2H O4e=4OH,滴加酚酞溶液,铁钉附近溶液变成红色,B 正确,D22错误;a 中铜是正极,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式为 O 2H O4e=4OH,C22正确。10、解析:A根据反应历程,参加反应的物质有 NH 、NO、O ,因此总反32催化剂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 2NO2O = 3N 6H O,故 A 错误;根据题中3222信息得知 Ti4NH2N=O 是中间产物,故 B 正确;Ti4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参与了反应,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未变,因此 Ti4是催化剂,故

19、 C 正确;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因此 Ti4NH2N=OTi4N H O 属于分解反应,故 D 正确。2211、解 析: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 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根据图示可知 SO 的转化率:YX,所以压强:p p ,A212 错误;达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物质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62 3也增大,B 错误;SO3 中 S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3;SO2 中 S 原子262 2价层电子对数:23 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2之间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所以 SO 分子中的键角小于 SO 分2

20、3子中的键角,C 正确;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X 点和Y 点对应的反应温度相同,因此化学平衡常数 K(X)K(Y),D 错误。2 、 解 析 : B 根 据 0.1000 molL 1HX 、 HY 溶 液 的 pH 可 知1K (HX)c(Na)c(X)c(OH)c(H),B 正确;点溶液 pH7,c(H)c(OH),存在电荷守恒 c(Na)c(Y),C 错误;由图可知,点溶液比点溶液的 c(H)Kw大,即 107 mol/Lc(H) c(H) ,则1,点溶液c(H)14c(H)1c(H)4Kwc(H)1c(OH )c(H )1 ,点溶液c(H )c(OH )c(H )

21、4 KwKwc(H)1Kw,二者值差c(H)1c(H)4c(H)1c(Hc(H)4c(H)4Kw)410,则溶液中的c(H)c(OH):点点,c(H)1c(H)4故 D 错误。3、解析:D石油是由许多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A 项正确;为石1油的分馏,发生物理变化,B 项正确;由石油分馏产品获得气态烃乙烯需经过石油的裂化和裂解,C 项正确;由乙烯制得 1,2-二溴乙烷的反应为 CH =CH 22Br CH BrCH Br,属于加成反应,D 项错误。22214、解析:B该分子中含有羟基、酯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A 项错误;分子中碳原子均为 sp2 杂化,结合分子结构知,所有碳原子共平面,B 项

22、正确;与酚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和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1 mol 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 3 molBr2,C 项错误;该物质中酚羟基、酯基能与 NaOH 反应,酯基水解得到酚羟基,因此 1 mol 该物质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4 mol NaOH,D 项错误。 15、解析:C硬脂酸为 C H COOH,软脂酸为 C H COOH,根据该油脂35 15 3117的分子结构可知一个油脂分子中含 1 个和 3 个(酯基)。合成该油脂的高级脂肪酸是混酸,和 H2 加成时得不到硬脂酸甘油酯,A 错误;1mol 该油脂一定条件下只

23、能与 1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B 错误;酯基在 NaOH 溶液中水解,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C 正确;与该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均为高级脂肪酸在甘油上的取代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有两种:,D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16、(13 分)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等于碳酸氢铵的质量,混合气体对 H2 的相对密度为 d,则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2d gmol1,故m gm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d gm ol1 2dmol;由 NH HCO = NH 43321mH O CO , 可 知 n(NH HCO ) 为

24、mol , 所 以 M(NH HCO ) 22434332dm g6d gmol1。13mm ol2d(2)M V 22.4 gmol1。标标(3)MM(NH )(NH )M(CO )(CO )M(H O)(H O)17a%44b%33222218c%。答案:(1)2 mol 6d gmol1(2)22.4 gmol1(3)17a%44b%18c%17、(14 分)解析:常见的固态单质除了金属之外还有 B、C、Si、P、S、I2,而能在空气中反应生成气体化合物的只有 C、S,由 A 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氢气反应推测 A 是单质硫,从 B、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45,确定 A 是单质硫;硫酸是重

25、要的工业原料,化合物E应为H SO 。(4)将5 mL 0.10 molL1 E(H SO )2323溶液与 10 mL 0.10 molL1 NaOH 溶液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 Na SO 溶液。由于 SO23 H OHSO3OH,所以反应后溶液显碱性。232答案:(1)H S = H S22(2)H SO 2H S=3S3H O2322(3)C2H SO (浓)CO 2SO 2H O或 Cu2H SO (浓)=2422224CuSO SO 2H O=422(4)H SO 2OH=SO23 2H O232大于Na SO 溶液中 SO 23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2318、(14 分

26、解 析:(1)根据反应 CO (g)4H (g)CH (g)2H O(g)HL 。(2)由题图可知,4 min 时反应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压12强为 0.7p ,设发生反应的 CO 为 x mol,列出三段式:02CO (g)4H (g)CH (g)2H O(g)2242始/mol 1.0转/mol x4.04x00x2x平/mol 1.0x 4.04xx2xp05.0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得出,0.7p0 5.02x0.75解 得 x 0.75 , 则 CO2 的 转 化 率 为 .0100% 75% 。 平 衡 常 数 K 1c(CH4)c2(H2O)0.75

27、 (2 0.75)2c(CO2)c4(H2) (10.75) (44 0.75)46.75。答案:(1)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右移,CO2 的平衡转化率升高(2)75%6.7519、(14 分)解析:(2)金属钠与羟基、羧基都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3)由转化关系可知,a 只与羧基反应,不能与羟基反应,则 a 可以是 NaOH、NaHCO3 或Na CO ,b 与醇羟基发生反应,则加入的物质 b 是金属 Na;羧酸的酸性比碳酸23强,所以碳酸钠能与羧酸反应,不与醇反应。(4)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该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5)因为乳酸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两分子乳酸可以发生分子间的酯化反应生成具有六元环状 结构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