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24 年秋季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 12 月月考
高三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 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考试时间:2024 年 12 月 20 日下午
★
祝考试顺利★
考试范围:
高中全部高考内容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
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仅有一项是符
合题意。
、如图Ⅰ,将质量均为 m g 的 O 和 SO 气体分别充入两个相同体积的密闭
1
2
3
4
1
2
2
容器甲、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Ⅰ
图Ⅱ
A.甲、乙中所含的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B.两者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Ⅱ所示
C.甲、乙中气体质子数之比为 1∶2
D.甲、乙中气体密度比为 1∶2
2
、取 100 mL 0.2 mol·L-1 和 200 mL 0.15 mol·L-1 的硫酸注入 500 mL 容量
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 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 mol·L-1ꢀꢀꢀꢀ
B.0.4 mol·L-1
C.0.3 mol·L-1ꢀꢀꢀꢀ
D.0.2 mol·L-1
3
、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 Fe(OH) 和观察 Fe(OH) 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
2
2
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 mol·L-1 硫酸溶液、NaOH 溶液。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B 中盛有一定量的 NaOH 溶液,A 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生成 Fe(OH)2 的操作为关闭 E,使 A 中溶液压入 B 中
C.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 E 关闭
D.取下装置 B 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
+
O +2H O===4Fe(OH)
3
2
2
5
、新型材料纳米级 Fe 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
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 Fe 粉,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温制备纳米级 Fe 粉的过程中通入的 N 作保护气,H 为还原剂
2
2
B.纳米级 Fe 粉比普通 Fe 粉更易与氧气反应
C.FeCl ·nH O 固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
2
D.获得的纳米级 Fe 粉,属于胶体
6
、植物对氮元素的吸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根瘤菌
―
푂 2
N
2
―→NH3/NH+4
NO-2
――→
NO -3
――→植物吸收
――→
①
②
③
④
A.高温有利于加快过程①
B.浇水和松土有利于过程②
C.过程③中 NO -2被还原
D.过程④叫作氮的固定
7
、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 K 与 C 形成
6
0
的球碳盐 K C ,实验测知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下列有
3
60
关分析正确的是(ꢀꢀ)
A.K C 中只含有离子键
3
60
B.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C.K C 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3
60
D.C 与 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
6
0
8
、如图为高温超导领域里的一种化合物(钙钛矿)结构中的最小重复单元。
该化合物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钛离子有 a 个,元素氧、
钛、钙的原子个数比为 b。则 a、b 是(ꢀꢀ)
A.6,3∶1∶1
B.24,10∶8∶1
C.12,5∶4∶1
D.3,3∶2∶1
9
、如图所示,将铁钉的一部分镀上不同的金属,放入培养皿中,加入含有
饱和食盐水及琼脂的溶液,再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和 K [Fe(CN) ]溶液。下列分
3
6
析不正确的是(ꢀꢀ)
ꢀ
aꢀꢀꢀꢀꢀꢀꢀꢀb
A.a 中铁钉附近呈现蓝色
B.b 中铁钉附近出现红色
C.a 中铜上发生反应 O +2H O+4e-===4OH-
2
2
D.b 中锌上发生还原反应
1
0、据文献报道,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催化剂
A.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
2N +6H O
====
=
2
2
2
B.Ti4+…NH2—N===O 是中间产物
C.Ti4+是催化剂
D.Ti4+…NH —N===O―→Ti4++N +H O 属于分解反应
2
2
2
1
1、将 SO 和 O 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SO (g)+
2
2
2
O (g)2SO (g)ꢀΔH=-197 kJ/mol,其中 S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
2
3
2
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1<p2
B.达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SO2 的键角小于 SO3
D.X 点和 Y 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X)<K(Y)
1
2、常温下,用 0.1000 mol·L-1 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0.1000
mol·L-1 HX 溶液和 HY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 (HX)>K (HY)
a
a
B.①点溶液中存在 c(HX)>c(Na+)>c(X-)>c(OH-)>c(H+)
C.③点溶液中存在 c(HY)+c(Y-)=c(Na+)
D.①点和④点溶液中的[c(H+)+c(OH-)]相等
1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分馏
产品
石油 ――→
――→乙烯 ――→1,2 ― 二溴乙烷
A.石油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
B.①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②是石油的裂化、裂解
D.③属于取代反应
1
4、七叶亭是一种植物抗菌素,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分子中存在 2 种官能团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1 mol 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 2 mol Br2
D.1 mol 该物质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3 mol NaOH
1
5、某物质的结构为
,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1 mol 该油脂一定条件下可与 3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
6、(13 分)
在一定条件下,m g NH HCO 完全分解生成 NH 、CO 、H O(g)。按要求填
4
3
3
2
2
空。
(1)若所得混合气体对 H2 的相对密度为 d,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NH HCO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用含 m、d 的代数式表
_
4
3
示)。
(2)若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 ρ g·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
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条件下,所得 NH 、CO 、H O(g)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a%、b%、c%,
3
2
2
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1
7、(14 分)
如图所示某固态单质 A 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
略去)。化合物 B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 和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4∶5,化
合物 D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 写 出 A 在 加 热 条 件 下 与 H2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 D 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4)将 5 mL 0.10 mol·L-1 E 溶液与 10 mL 0.10 mol·L-1 NaOH 溶液混合。
①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溶液的 pH____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
1
8、(14 分)
已知反应:CO (g)+4H (g)CH (g)+2H O(g)ꢀΔH<0。
2
2
4
2
(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体系中 CO 的平衡转化率α(CO )与 L 和 X 的关系如
2
2
图所示,L 和 X 表示温度或压强。
①
②
X 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________L ( “<” “>”)
填
或
,
判
断
理
由
是
1
2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 1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4.0 mol H (g)、1.0 mol CO (g),控制条件(温
2
2
度为 T1)使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
②
4 min 时 CO2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T1 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
1
9、(14 分)
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的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
解变成了乳酸。乳酸最初就是从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乳酸的结构简式
为 CH3CH(OH)COOH。
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乳
酸
发
生
下
列
变
化
:
,
所 用 的 试 剂 是 a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乳酸与少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乳酸与乙醇的反应:
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浓硫酸作用下,两分子乳酸相互反应生成六元环状结构的物质,写出
该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仅有一项是符合题意。
m
1
、解析:Bꢀ A.根据 n= ,质量均为 m g 的 O 和 SO 物质的量之比与摩
2
2
M
尔质量成反比,即 n(O )∶n(SO )=64∶32=2∶1,甲、乙中所含的氧原子物质
2
2
的量之比为 2∶1,故 A 错误;B.根据 pV=nRT,则体积相等的甲和乙,压强与
温度成正比,且 n(O )∶n(SO )=2∶1 即代表氧气的曲线较高,故 B 正确;
2
2
C.n(O )∶n(SO )=2∶1,质子数之比为(2×16)∶(1×32)=1∶1,故 C 错误;D.
2
2
m
根据 ρ= ,甲、乙容器体积相等,两种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密度也相等,即甲、
V
乙中气体密度比为 1∶1,故 D 错误。
、解 析:Dꢀ根据 n=cV 得 n(H+)=2n(H SO )=2×(0.2 mol·L- ×0.1 L+0.15
1
2
2
4
n(H+) 0.1 m ol
mol·L-1×0.2 L)=0.1 mol,加水稀释至 500 mL 后 c(H+)=
=
V
0.5 L
=
0.2 mol·L-1。
、解析:Aꢀ该装置可用于吸收易溶于碱溶液的气体,并可防倒吸,A 项正
3
确;酸碱中和滴定需用酸碱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且 NaOH 溶液应用碱式滴定
管盛放,B 项错误;NO 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 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NO ,C
2
2
项错误;蒸干溶液不能使用坩埚,且 FeCl 在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 Fe(OH) ,Fe2
2
2
+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 Fe3+,蒸发灼烧最后得到 Fe O ,不能得到无水 FeCl ,D
2
3
2
项错误。
4
、解析:Cꢀ制取硫酸亚铁需要铁屑,在烧瓶中应该先加入铁屑,A 正确;
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实验开始时应打开活塞 E,用氢气排出装
置中的空气,C 错误;铁和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关闭活塞 E,导致 A 装置中压
强逐渐增大,将 FeSO4 溶液压入 B 中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B 正确;氢氧
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4Fe(OH) +O +2H O===4Fe(OH) ,D 正确。
2
2
2
3
5
、解析:DꢀFeCl ·nH O 固体加热脱水生成氯化亚铁,在氮气氛围中氢气
2
2
还原氯化亚铁生成纳米铁粉;A.氢气还原氯化亚铁得到铁,H2 为还原剂;纳米
级 Fe 粉在空气中易自燃,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A 正 确;B.纳米级 Fe
粉比普通 Fe 粉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与氧气反应,B 正确;C.FeCl ·nH O 固
2
2
体加热脱水生成 FeCl2 和水,属于化学变化,C 正确;D.纳米级 Fe 粉成分单一,
属于单质,不属于胶体,D 错误;故选 D。
6
、解析:Bꢀ过程①有根瘤菌参与催化,不能在高温下进行,A 错误;过程
②
是 NH /NH +4和 O 反应生成 NO-2,浇水和松土有利于过程②的反应,B 正确;
3
2
过程③中 NO -2转化为 NO-3,N 的化合价由+3 价升高到+5 价,NO -2 作还原剂
被氧化,C 错误;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过
程④是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利用,D 错误。
7
、解 析:Cꢀ K C 为离子化合物,则 K C 中一定含有离子键(K+与 C 3
6-0
3
60 60
3
之间),C 36-0中 C 与 C 之间还存在共价键,A 项错误、C 项正确;K C 为离子化
3
60
合物,因此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B 项错误;C60
为单质,12C 为原子,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D 项错误。
8
、解析:Aꢀ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顶角上相邻的钛离子相距最近,则钛离
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钛离子有 6 个,a=6;晶胞中钛原子个数为 8×
1
8
1
=
1,氧原子个数为 12× =3,钙原子个数为 1,则氧、钛、钙的原子个数比为
4
3
∶1∶1,故选 A。
9
、解析:Dꢀa 中铁比铜活泼,发生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生成 Fe2
+,滴
加 K [Fe(CN) ]溶液,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A 正确;b 中 Zn 比 Fe 活泼,发
3
6
生腐蚀时,Zn 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为 Zn2+,铁钉作正极,电极反应式
为 O +2H O+4e-===4OH-,滴加酚酞溶液,铁钉附近溶液变成红色,B 正确,D
2
2
错误;a 中铜是正极,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式为 O +2H O+4e-===4OH-,C
2
2
正确。
1
0、解析:Aꢀ根据反应历程,参加反应的物质有 NH 、NO、O ,因此总反
3
2
催化剂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 +2NO+2O ===== 3N +6H O,故 A 错误;根据题中
3
2
2
2
信息得知 Ti4+…NH2—N===O 是中间产物,故 B 正确;Ti4+在整个反应过程中
参与了反应,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未变,因此 Ti4+是催化剂,故 C 正确;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因此 Ti4+…NH2-
N===O―→Ti4++N +H O 属于分解反应,故 D 正确。
2
2
1
1、解 析: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 SO2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根据图示可知 SO 的转化率:Y>X,所以压强:p >p ,A
2
1
2
错误;达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物质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
6
-2 × 3
也增大,B 错误;SO3 中 S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
=3;SO2 中 S 原子
2
6
-2 × 2
价层电子对数:2+
=3 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
2
之间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所以 SO 分子中的键角小于 SO 分
2
3
子中的键角,C 正确;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X 点和
Y 点对应的反应温度相同,因此化学平衡常数 K(X)=K(Y),D 错误。
2 、 解 析 : B ꢀ 根 据 0.1000 mol·L -
1
HX 、 HY 溶 液 的 pH 可 知
1
K (HX)<K (HY),A 错误;①点溶液中溶质为 HX 和 NaX,且物质的量相等,此
a
a
时溶液呈碱性说明 X-的水解程度大于 HX 的电离程度,则此时溶液中存在
c(HX)>c(Na+)>c(X-)>c(OH-)>c(H+),B 正确;③点溶液 pH=7,c(H+)=c(OH
-
),存在电荷守恒 c(Na+)=c(Y-),C 错误;由图可知,①点溶液比④点溶液的 c(H+)
Kw
大,即 10-7 mol/L>c(H+) >c(H+) ,则
>1,①点溶液[c(H+)
1
4
c(H+)1·c(H+)4
Kw
c(H+)1
+
c(OH- )]=[c(H+ )1 +
],④点溶液[c(H+ )+c(OH- )]=[c(H+ )4 +
Kw
Kw
c(H+)1
Kw
],二者值差[c(H+)1+
]-[c(H+)4+
]=[c(H+)1-c(H
c(H+)4
c(H+)4
Kw
+
)4]×[1-
]<0,则溶液中的[c(H+)+c(OH-)]:①点<④点,
c(H+)1·c(H+)4
故 D 错误。
3、解析:Dꢀ石油是由许多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A 项正确;①为石
1
油的分馏,发生物理变化,B 项正确;由石油分馏产品获得气态烃乙烯需经过石
油的裂化和裂解,C 项正确;由乙烯制得 1,2-二溴乙烷的反应为 CH ===CH +
2
2
Br ―→CH BrCH Br,属于加成反应,D 项错误。
2
2
2
1
4、解析:Bꢀ该分子中含有羟基、酯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A 项错误;
分子中碳原子均为 sp2 杂化,结合分子结构知,所有碳原子共平面,B 项正确;
与酚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和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
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1 mol 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 3 mol
Br2,C 项错误;该物质中酚羟基、酯基能与 NaOH 反应,酯基水解得到酚羟基,
因此 1 mol 该物质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4 mol NaOH,D 项错误。
1
5、解析:Cꢀ硬脂酸为 C H COOH,软脂酸为 C H COOH,根据该油脂
35 15 31
1
7
的分子结构可知一个油脂分子中含 1 个
和 3 个
(酯基)。合
成该油脂的高级脂肪酸是混酸,和 H2 加成时得不到硬脂酸甘油酯,A 错误;1
mol 该油脂一定条件下只能与 1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B 错误;酯基在 NaOH 溶
液中水解,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C 正确;与该物质互为同分
异构体,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均为高级脂肪酸在甘油上的取代位置不同而
形成的异构体,有两种: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
6、(13 分)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等于碳酸氢铵的质
量,混合气体对 H2 的相对密度为 d,则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2d g·mol-1,故
m g
m
△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d g·m ol-1 2d
mol;由 NH HCO ===== NH ↑+
4
3
3
2
1
m
H O ↑ + CO ↑ , 可 知 n(NH HCO ) 为 ×
mol , 所 以 M(NH HCO ) =
2
2
4
3
4
3
3
2d
m g
=
6d g·mol-1。
1
3
m
×
m ol
2d
(2)M=ρ ·V =22.4ρ g·mol-1。
标
标
(3)M=M(NH )·φ(NH )+M(CO )·φ(CO )+M(H O)·φ(H O)=17a%+44b%+
3
3
2
2
2
2
1
8c%。
푚
答案:(1)2 mol ꢀ6d g·mol-1
푑
(2)22.4ρ g·mol-1
(3)17a%+44b%+18c%
1
7、(14 分)解析:常见的固态单质除了金属之外还有 B、C、Si、P、S、I2,而
能在空气中反应生成气体化合物的只有 C、S,由 A 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氢气反应
推测 A 是单质硫,从 B、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4∶5,确定 A 是单质硫;硫
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化合物E应为H SO 。(4)①将5 mL 0.10 mol·L-1 E(H SO )
2
3
2
3
溶液与 10 mL 0.10 mol·L-1 NaOH 溶液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
Na SO 溶液。②由于 SO2-3 +H OHSO-3+OH-,所以反应后溶液显碱性。
2
3
2
△
答案:(1)H +S ===== H S
2
2
(2)H SO +2H S===3S↓+3H O
2
3
2
2
△
(3)C+2H SO (浓)
CO ↑+2SO ↑+2H O[或 Cu+2H SO (浓)
=
====
2
4
2
2
2
2
4
△
CuSO +SO ↑+2H O]
=
====
4
2
2
(4)①H SO +2OH-===SO23-+ 2H O
2
3
2
②
大于ꢀNa SO 溶液中 SO 23-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2
3
1
8、(14 分)解 析:(1)①根据反应 CO (g)+4H (g)CH (g)+2H O(g)ꢀΔH<0 可
2
2
4
2
知,其他条件一定时,升温,CO2 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其他条件一定时,加压,
CO2 的平衡转化率升高,则 X 表示的物理量是温度。②L 表示压强,结合题图及
分析,可知 L >L 。(2)①由题图可知,4 min 时反应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压
1
2
强为 0.7p ,设发生反应的 CO 为 x mol,列出三段式:
0
2
ꢀ
ꢀꢀꢀCO (g)+4H (g)CH (g)+2H O(g)
2
2
4
2
始/mol 1.0
转/mol x
4.0
4x
0
0
x
2x
平/mol 1.0-x 4.0-4x
x
2x
p0
5.0
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得出
=
,
0
.7p0 5.0-2x
0
.75
解 得 x = 0.75 , 则 CO2 的 转 化 率 为 .0×100% = 75% 。 ② 平 衡 常 数 K =
1
c(CH4)·c2(H2O)
0.75× (2 ×0.75)2
=
c(CO2)·c4(H2) (1-0.75) ×(4-4 ×0.75)4
=6.75。
答案:(1)①温度ꢀ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其他条
件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右移,CO2 的平衡转化率升高
(2)①75%ꢀ②6.75
1
9、(14 分)解析:(2)金属钠与羟基、羧基都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3)由转化关
系可知,a 只与羧基反应,不能与羟基反应,则 a 可以是 NaOH、NaHCO3 或
Na CO ,b 与醇羟基发生反应,则加入的物质 b 是金属 Na;羧酸的酸性比碳酸
2
3
强,所以碳酸钠能与羧酸反应,不与醇反应。(4)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以与
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该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5)因为乳酸中含有羟
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两分子乳酸可以发生分子间的酯化反应生成具有六元环状
结构的物质: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