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运动疗法,仁济医院 康复医学科,俞晓杰,1,运动疗法,概述,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运动疗法的运动学基础,运动疗法的分类,常用的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牵引,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疗法,运动处方,*,2,概述,运动疗法的地位,运动疗法的定义,运动疗法的特点,3,运动疗法的地位,是康复医学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4,运动疗法的定义,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ercise,movement therapy),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借助器械的运动等)缓解患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亦称治疗性训练。,5,运 动 疗 法 的 特 点,主,动,疗,法,全,身,疗,法,功,能,恢,复,疗,法,自,然,疗,法,预,防,疗,法,6,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强内脏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化消极情绪,7,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或炎症、周围神经损伤、脑性瘫痪等,运动器官疾病,颈肩腰腿痛、四肢骨折或脱位后、关节炎,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8,运动疗法的运动学基础,运动中肌肉的类型,肌肉的收缩形式,运动疗法中常用的运动方式,9,运动中肌肉的类型,原动肌(agonist),拮抗肌(antagonist),协同肌(synergist),副动肌,稳定肌,中和肌,10,肌肉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向心性收缩(concentric contraction),离心性收缩(eccentric contraction),控制肢体坠落速度,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11,阻力,ROM,等速收缩,等张收缩,12,等长、等张和等速收缩特点比较,项目,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收缩,速度,固定不变(0/s),变化,不易控制,可任意选定(1500/s),运动速度恒定,阻力,可变,顺应性阻力,固定,受杠杆作用影响,可变,顺应性阻力,与运动速度有关,运动幅度,无,全幅或半幅,全幅或半幅,13,运动疗法中常用的运动方式,被动运动(passive movement):适用瘫痪或很软弱肢体,预防挛缩和粘连,刺激伸屈反射,增强本体感,为主动运动作准备,助力运动(assisted movement),增强肌力和改善功能,主动运动(active movement),增强肌力和改善功能,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抗阻运动(resisted movement),发展肌力,牵引运动,14,运动疗法的分类,传统的运动疗法,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增强肌力,增强耐力,其他,增强肌肉协调能力,恢复平衡功能,恢复步行功能,增强心肺功能,15,运动疗法的分类,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疗法,神经生理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NPT),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Rood疗法,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16,关节活动度训练(ROM exercise),17,关节活动度训练,ROM受限的原因,ROM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机制,ROM训练的,方法,持续被动运动,关节功能牵引法,关节松动术,18,ROM受限的原因,骨性,手术矫治,纤维性(软组织性):挛缩或粘连,最常见,ROM练习:最基本,手法松解,手术松解,19,ROM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机制,基本原则,逐步牵张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机制,胶原纤维,弹性延长,塑性延长,ROM增加的主要原因,20,ROM训练的方法,主动运动,用力程度,紧张或轻度疼痛感为度,2030次,24/d,适于早期,21,ROM训练的方法,助力运动,徒手,健肢,简单器械,棍棒,悬挂法,22,ROM训练的方法,被动运动,不引起病情加剧和不引起不能耐受的疼痛,23,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优点,无痛苦,迅速消肿,使损伤愈合迅速,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避免关节粘连、关节僵硬和退行性关节炎,24,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使用方法,运动重复频率,45s13min/周期,1020度/周期,运动角度,髋:1080,膝:10115,踝:跖屈40,背屈20,持续时间,12h停10min,516h/d,24w,25,关节功能牵引法,基本方法,将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固定,在远端肢体上按需要作重力牵引,原则,重量,疼痛耐受,时间,持续,1020min,12/d,加热牵引,完全松弛,小心水肿或炎症组织,26,关节松动术(joint mobilization),定义,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基本概念,生理运动(physiological movement),关节生理范围内,附属运动(accessory movement),关节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范围内,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的关系,在改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附属运动,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促进生理运动的改善,27,关节松动术(joint mobilization),手法等级,级:关节内可动度的起始部小幅度,疼痛引起的ROM受限,级:大幅度,疼痛引起的ROM受限,级:大幅度至终点,关节疼痛伴僵硬,级:小幅度至终点,周围组织粘连挛缩,28,关节松动术(joint mobilization),治疗作用,缓解疼痛,力学作用,神经作用,改善ROM,、级,增加本体反馈,关节的静止位置,运动速度及其变化,关节运动方向,肌肉张力及其变化,29,关节松动术(joint mobilization),适应证,任何因力学因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和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禁忌证,关节活动过度,关节肿胀,关节炎症,恶性疾病,骨折未愈,30,肌力训练,(muscle strengthening exercise),31,肌力训练,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肌力训练的方法选择,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32,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阻力原则,超常负荷原则,超量恢复规律,肌肉训练的生理学基础,训练至疲劳但不过度疲劳原则,强度和频度关系,增进肌力,大负荷少重复,增进耐力,小负荷多重复,训练,疲劳恢复,超量恢复,肌肉形态,功能指标,超量恢复示意图,33,肌力训练的方法选择,肌力12级:主动助力运动,肌力3级:主动运动,肌力4级或以上:抗阻力运动,34,等长训练(isometric exercise),优点:不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可在肢体被固定时早期应用,也可在关节内损伤、积液时应用。,缺点:肌力训练有角度特异性,可采用多点等长训练克服。,35,等长训练(isometric exercise),基本方法,短暂等长最大收缩训练(brief isometric maximal exercise,BIME),=20s,tens法则,10组=10次(收缩(2+6+2)s+休10s),多角度等长练习(multi-angle isometric exercise,MIE),每隔2030度,36,等张训练(isotonic exercise),优点:动态肌力练习,比较符合大多数日常活动的肌肉运动方式。,缺点:采用恒定的阻力。,渐进性抗阻训练法(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PRE),负荷量逐渐增加,大负荷、少重复,37,等张训练(isotonic exercise),最大负荷的确定,10 repetition maximum,10RM,DeLorme法,第一组,5010RM10次,1015次/min,第二组,7510RM10次,第三组,10010RM10次,组间休息1min,qd,10RM每周重测一次,38,等速训练,(isokinetic exercise),优点:顺应性阻力,使肌肉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始终承受最大阻力,提高了训练效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主动肌和拮抗肌可在关节的往复运动中同时得到锻炼。,缺点:器械昂贵,操作比较费时。,39,等速训练,(isokinetic exercise),三个主要技术要素,运动速度:0300/s,低速:60/s及以下,中速:60180/s,高速:180300/s,运动强度,最大收缩练习(maximal exercise),80%最大肌力以上,次最大收缩练习(submaximal exercise),运动幅度,大幅度或全ROM,短弧等速练习(short arc isokinetic exercise,SAI),40,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遵循疲劳和超量恢复原理,注意在无痛范围内锻炼,提高主动锻炼积极性,注意心血管反应,41,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方法,肩关节,肘关节,脊柱,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42,肩关节ROM训练,爬肩梯练习,43,肩关节ROM训练,棍棒练习,44,肩关节ROM训练,滑车练习,45,肩关节肌力训练,双臂伸直做肩前屈和背伸拉力动作,三角肌静力力量练习,双臂屈肘侧平举肘上负重,46,肩关节肌力训练,体侧对向拉力器,屈肘肩内外旋,肩袖肌,双杠撑起,背阔肌、斜方肌等,47,肘关节ROM和肌力训练,ROM,屈曲,伸展,旋前,旋后,扭螺丝,前倾双手推墙屈伸,轮椅扶手支撑作肘屈伸,手持哑铃作肘屈伸和前臂旋转,48,脊柱ROM训练,屈伸运动,抱膝运动,49,脊柱ROM训练,侧弯运动,转体运动,50,脊柱肌力训练,背肌,挺胸,桥,俯卧抬上身,燕式,51,脊柱肌力训练,腹肌,52,髋关节ROM训练,伤髋及健髋交替向腹部屈曲,站位伤肢踩床边,体前屈,直腿抬高,内收,外展,53,髋关节肌力训练,坐位,双踝系橡皮带,髋内外旋拉力抗阻,站位,髋屈伸、内收外展拉力抗阻,54,膝关节ROM训练,坐位伤膝下放一圆筒或卷筒纸,膝伸直停10s放下,坐床边,健小腿置患小腿上下压,站位患足踩凳上,上身前屈,55,膝关节肌力训练,股四头肌,卧位伤肢直抬腿,坐位踝负重23kg伸屈膝,上身靠墙静蹲练习,56,膝关节肌力训练,屈肌,坐或卧位拉橡皮带,ACL陈旧断裂,57,踝关节ROM训练,仰卧踝趾伸屈,坐位,脚掌放地上,足尽量前伸后屈膝内滑,踝尽量背伸,坐或仰卧位,踝用力内翻或外翻,双手扶床栏蹲起,增加踝背伸,58,踝关节肌力训练,站立位,双足提踵,前足踩厚木板上提踵,足尖(前足)、外弓、内弓走路,足背负重踝背伸,59,牵引(traction),60,牵引,(traction),定义,治疗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牵引,的技术参数,61,牵引,(traction),定义,是应用力学原理牵张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脊柱牵引疗法(,spinal traction,),62,牵引,(traction),治疗作用,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受压,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牵伸挛缩肌群,改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改善脊柱的正常结构,63,牵引,(traction),适应证,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急、慢性颈肩腰腿痛,64,牵引,(traction),禁忌证,恶性肿瘤,急性软组织损伤,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炎症,脊髓明显受压,腰椎骨质疏松,严重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65,牵引,的技术参数,方法,手法,颈椎,牵引有效试验,确定牵引时颈椎的位置,滑轮,电动,持续牵引法,符合纤维组织的粘滞弹性特征,间断或脉冲式牵引法,可加大重量,患者易耐受,重力,斜床,66,牵引,的技术参数,体位,颈椎,坐位,仰卧位,腰椎,悬挂式,仰卧位,屈髋屈膝:缓解髂腰肌对抗,重量,颈椎,515kg,腰椎,1/21,体重,67,牵引,的技术参数,时间,2030min,牵引带,颈椎,下颌部,后枕部,腰椎,下胸部,腰部,68,其他,耐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平衡训练,步行功能训练,放松训练,呼吸训练,69,CNS损伤后的运动疗法,70,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阴性特征(negative features),急性期的休克,阳性特征(positive features),反射亢进(痉挛状态),适应特征(adaptive features),肌肉和结缔组织改变,运动模式改变,病损的作用,肌肉骨骼系统的状态,完成动作的环境,71,CNS损伤后的运动疗法,利用各种措施促进正常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出现,并自觉应用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去,形成较为正常的活动模式。,72,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isological therapy,NPT),促进技术(faciliataion)或易化法,典型代表,Bobath疗法,Rood疗法,Brunnstrom疗法,PNF疗法,73,Bobath疗法,特点,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根据神经发育规律,充分利用正常的姿势反射活动和各种平衡反应调节肌张力,逐渐促通正常运动模式形成,进而使患者胜任各种功能活动。,74,Bobath疗法的治疗方法和步骤,抑制异常运动,控制的关键点(key point,KP),中部:头颈、肩、脊柱、胸骨柄,近端:肩峰、髂前上棘,远端:拇指、拇趾、腕、踝,施行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75,痉挛姿势,对抗痉挛的RIP位,76,Bobath疗法的治疗方法和步骤,促进正常运动,翻正反应,平衡反应,感觉刺激:,用于肌张力低,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77,Rood疗法,多感觉刺激疗法(multisensation stimulation approach),特点,利用多种感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关节等感受器,通过感觉反馈环路调节脊髓传出纤维的兴奋性,从而改变特异性靶肌肉的肌张力,诱发或协调肌肉活动。,78,Rood疗法,感觉刺激的方法,温度刺激,机械性刺激,关节感觉刺激,作用,兴奋,反复快速刺激法,抑制,缓慢持续刺激法,79,Brunnstrom疗法,特点,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软瘫期,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原始反射,启动运动功能的恢复,然后再不断调整刺激方式,修正错误运动模式,使之成为功能性活动。,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共同运动(synergy),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支持反射,80,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STNR,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ASTNR,81,PNF疗法,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是应用本体感觉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功能活动的方法。,基本技术,运用螺旋对角线模式运动,通过主动肌和拮抗肌间的交互收缩、放松,促进肌力的平衡与协调。,82,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定义,把CNS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视为一种再学习的过程的治疗方法,提出目的,提高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提供一种现代的、替换的治疗方法,指导思想,强调早期活动和主动活动,83,MRP训练内容,上肢功能训练,口面功能训练,床边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和坐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84,MRP训练四步骤,动作分析,缺失和异常,MAS评定,练习丧失的运动成分,练习言语和视觉反馈手法指导,功能练习,练习语言和视觉反馈手法指导,训练转移,85,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86,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评估,伤病本身,功能评估,87,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个体化运动治疗方法,要掌握循序渐进原则,量,质(方法):ROM、肌力、耐力、速度,要注意掌握持久锻炼和积极主动、全身性锻炼的原则,要注意运动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力学和运动学原则,ROM,肌力,耐力,全身体力,根据神经发育的生理规律,神经促进法,补偿或替代,88,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运 动 处 方 的 内 容,运动目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注意事项,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力量运动,心率,摄氧量,代谢当量,89,运动处方的,四要素,类型(,type,T,),耐力性运动:有氧代谢性运动,力量型运动,90,运动处方的,四要素,强度(,intensity,I,):最关键,常用运动强度指标,最大摄氧量(,VO2max,),代谢当量(,MET,)作业时的代谢量,/,安静时的代谢量,1MET,3.5ml,摄氧量(,VO2/kg*min,)或,6.28kJ(1.5kcal)/min,HR,180(170),年龄(岁),18060y,17060y,有心血管疾病,主观运动强度(,RPE,),91,Borg量表,92,运动处方的四要素,持续时间(,duration,D,),每次锻炼总时间的确定,1560min,时间的分配,热身期(,warm-up,):,58min,伸展性、柔韧体操性、轻度大肌群活动,锻炼期(,training,):,153045min,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冷却期(,cool-down,):,58min,HR100,次,/min,93,运动处方的,四要素,频度(,frequency,F,),35,次,/w,,改善后,23,次,/w,维持,94,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掌握好适应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个别对待,及时调整,95,思考题,运动疗法在康复中的作用,运动疗法的分类,等长、等张和等速收缩的特点是什么,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中枢神经损伤后可以使用那些运动疗法,96,谢谢!,9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