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蓝秘书发言系列147(8篇)“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 专家学者发言材料汇编
2019年8月
目 录
1.前言 1
2.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高质量发展要回归制造业 2
3.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3
4.浙江省社科院院长何显明:
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高质量发展 4
5.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
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经验 5
6.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吴晓波:
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6
7.县域代表探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县域高质量发展要找准区域特色 7
8.企业代表探讨民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企业高质量发展要主动持续创新 8
“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专家学者发言材料汇编
(浙江新闻客户端,2019年8月27日)
编者按: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浙江作为“三个地”,必须以“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主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抢抓机遇,描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8月24日,
“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在杭州举行,200多名来自省内外的新型智库专家学者、县域代表和企业代表共话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创新路径。浙江新闻客户端今摘要刊登专家学者部分发言以及2019浙江省县域和民企高质量发展报告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高质量发展要回归制造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姚洋
每个国家都会经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我们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这条路, 是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基础上,展望未来10年甚至30年而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重点还是要回归制造业。
制造业为什么重要?那些被锁定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头的国家或者地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过早地去工业化。去工业化不是不搞工业了,而是说工业的比例在下降。即使就业比例或者占经济增长值的比例在下降,工业的持续深入发展仍然是重要的。
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是技术进步的源头。虽然服务业很繁荣,但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率非常低,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是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源泉。为什么浙江能吸引这么多的高端服务业?这和浙江制造业的发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外,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尽管现在金融服务也是全球化的,华尔街可以服务全世界,但是大宗商品的贸易仍然是制造业产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制造业,产品如果不能出口的话,这个国家就是处于劣势。
为什么今天才提出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把高质量发展落脚在制造业发展上呢?我觉得这和我们前几年走的路有关系。一是互联网焦虑导致我们进行了一些无用的创新;二是金融业的扩展再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要回归制造业。如何来发展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还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其次就是要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第三则是稳定人才队伍。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权衡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一级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我的理解,“高质量”和“一体化”是理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根本要求和特征。
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至少应当有四个:一是亟待提升长三角地区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以提升劳动生产率为抓手,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微观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亟待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能级和密度。目前,与全国相比,长三角地区经济能级和密度也不算低,但与东京城市群、纽约城市群、巴黎城市群、伦敦城市群等比较,在人均GDP的能级、规模和体量以及地均GDP等经济密度指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提升经济密度和能级;三是亟待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地区在创新活跃度、技术进步率、市场营商环境、绿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亟待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四是亟待提升长三角内部市场开放程度, 推动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向区域经济合作趋势转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区域资源配置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控制能力和配置能力。
当前,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内加快实施空间布局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开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为更大范围内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一体化示范区中探索并建成多元化主体参与、多种治理模式并存的治理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制度创新实践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社科院院长 何显明
从发展环境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形成政府与市场之间良好的匹配关系。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想方设法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使浙江形成了大众化的创业大潮,形成了市场化、民营化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制定和实施了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八八战略”。此后,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使浙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嬗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进一步深化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先后实施了“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回顾浙江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史,营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始终是浙江政府体制改革的着眼点。
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浙江实践,“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诉求作为切入点,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 通过引入体制外的压力机制,突破了政府体制改革的传统惯性,塑造出一种具有内生动力的体制改革逻辑,促使政府部门继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发展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从而有效扩大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自由空间。
“最多跑一次”改革层层倒逼、逐步深化的推进方式,不仅推动浙江在体制创新上继续走在前列,还成为服务型政府、“数字政府”、“清廉浙江”建设的重要抓手,极大地促进各级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推动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使营商环境成为浙江最大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经验
宁波大学校长 沈满洪
高质量发展必然是绿色发展,而绿色发展未必是高质量发展。因此,绿色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浙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力棒”精神。近20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先后提出并实施了“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建设→生态浙江建设→美丽浙江建设→诗画浙江建设”。这些战略目标,一方面坚持绿色主线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坚持绿色程度不断加深。
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优先论。在发展过程中,浙江省率先遭遇“成长中的烦恼”,也率先实现了“生态优先”的理念转变,并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发展氛围。
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论。一方面,浙江省不遗余力推进增量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到产业经济发展的“高新化”“轻型化”。另一方面,不遗余力推进存量经济和传统产业的快速改造,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生产率”和“环境生产率”。
四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惠民论。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一口水”“一口气”“一口饭”等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需要和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审美”“生态环境权益”“生态环境民主”等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级需要。
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论。浙江省先后以“生 态省”和“美丽浙江”作为总的牵引,大力实施层级分明的生态化建设,同时十分重视打造目标体系、工作体系等激励机制。
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 吴晓波
当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表面看到的是增长速度放缓,而实质上则是通过结构调整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我国的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正在迅速成长和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如何实现下一轮的高质量发展?我认为,要看到经济发展连续性背后的“不连续性”,即在很多方面普遍存在的非连续性和结构性变化。比如,浙江制造的崛起之路,就是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农业省份变成现在走在中国发展前列的经济大省的非连续性升级之路。
制造业的一个特点是,有非常强的包容性。浙江经济发展初期靠的是传统的工业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这是真正惠及老百姓的。今天,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第二、第三产业的边界已经是越来越模糊了,这是一种新的制造业服务化的情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企业普遍认为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研发投入增长迅速,创新成为赢得更高附加值和更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动力。
浙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典型而独特的现象就是“双轮驱动”: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很多人说,浙江省有太多的电子商务企业, 只做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到了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在实践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新的双轮驱动机制。两者相互引发、相互驱动,越来越往产业上游研发推进,诸如人工智能和智能芯片等,在更高水平上促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除了技术,还应看到体制改革和治理结构创新的重要作用。浙江是全国较早发展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在竞争中发展。但是,企业并不是自动就会形成竞争力,除了技术以外,很重要的一个竞争力是来自于管理创新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代化。所以说,内部的和外部的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浙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县域高质量发展要找准区域特色 县域代表探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周世锋
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找准区域特色。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应该要从县域经济往区域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转型。
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 许晴
县域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共性和个性相融合的过程,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区域特色。
柯桥区区长 赵如浪
打响“老绍兴·金柯桥”城市品牌,老绍兴是我们的文化底色,金柯桥是我们经济的实力、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安吉县常务副县长 潘鸣
安吉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十几年来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环境与财富、人与自然三对关系,注重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路径,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新昌县常务副县长 莫靓
县域高质量发展,处理好政企关系同样重要,好的政企关系才能理顺发展思路、实现高效发展。
企业高质量发展要主动持续创新 企业代表探讨民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童相娟
产业数字化、产业融合化、贸易全球化、产品高端化、人才短缺化这“五化”是当前企业要面对的挑战。
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励行根
对企业来说,首先是要盈利,能吃饱饭。创新发展有时是被逼出来的,没人逼你的时候,你可以慢慢地做,但有人逼你了,就必须创新,否则就活不下去了。
浙江华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建华
有人说毛衫行业是传统行业、夕阳产业,但我们认为即使时代之轮滚滚向前,人还是需要穿毛衫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走引导规范小微企业的路子, 专注服务纺织服装这一行业的小微企业,围绕行业做创新。
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一兵
一定要创造新的价值,敢于进入无人区,不要在“红海”当中与大家去分蛋糕,而是要想办法去做一个新的蛋糕出来。要耐得住寂寞,你可能需要很孤独地行走一段时间,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会等来风口。
嘉兴鼎泰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邹洋
高质量发展,有几点特别重要:第一,创新是引擎,你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决定最后能到达什么样的高度;第二,产业要有载体;第三,要有生态平台,有了载体之后,要打造一个生态;第四,要有好的营商环境;第五,要有科创人才。
三花控股集团副总裁 倪晓明
人才是创新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行业里吸引到多么顶尖的高手,决定你能走多远。
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