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共产党简史(1)(1).docx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10222087 上传时间:2025-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简史(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共产党简史(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外国列强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逐步加深,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多少仁人志士为寻求革命真理,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一大批先进分子在中国大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得到有机结合,中国工人阶级逐步成长为一支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中国无产阶级日益成长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为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于是在李大钊、陈独秀等同志的精心组织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相继在上海、北京、长沙、广州等地成立了地方共产党组织,并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7个地方的13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纲领和第一个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决议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历史时期的重要会议和重要工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49年10月) 1.北伐战争时期(1921年7月—1927年8月) 北伐战争时期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会议和主要工作是: (1)1922年7月,召开了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给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争取解放的正确道路。 (2)组织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广州、香港大罢工等工人和农民运动。 (3)出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土地革命时期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八·一”南昌起义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共产党看到与国民党合作无望,于是于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 (2)“八·七”会议 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路线,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后率部到井冈山,1928年4月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会师。创建了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4)五次反围剿 1930年12月—1933年9月,蒋介石为彻底消灭共产党,五次调集兵力对共产党进行围剿。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由于受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5)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付出巨大伤亡后,被迫于1934年10月由江西瑞金出发北上抗日,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途中经历了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静宁、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6)遵义会议 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政治局常委,后又组成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全权处理军事指挥工作)。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是关系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重要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了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越过大草地,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会师的胜利。 (7)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由于蒋介石实行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不抵抗主义,激起民愤。张学良、杨虎诚苦谏无望,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 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1)卢沟桥事变 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东北全境沦陷,3000万同胞惨遭日军蹂躏,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向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卢沟桥发动进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在平型关与日军的战斗,歼敌1000余人,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抗日的民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3)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全城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大屠杀,中国军民30余万人被杀害。 (4)台儿庄大捷 1938年3月—4月,国民党军队与日寇在台儿庄的战争,歼灭日军1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5)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八路军对日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参战部队达105个团约20余万人。百团大战历经108天,进行大小战役1820余次,毙伤日伪军25800多人,俘虏大批日伪军,破坏铁路940多里,公路3000多里。 (6)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美国设于太平洋珍珠港海军所在地,同时轰炸英、美军队,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对日宣战。中国共产党与美、英配合,牵制敌人,使日寇遭到狠狠打击。 (7)整风运动 1942年2月,针对遵义会议后出现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思想,为纯洁党风,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一场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是打破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普遍提高了全党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团结。 (8)党的七大 党的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9)抗日战争的胜利 自抗日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肆意烧杀抢劫,中国人民惨遭蹂躏,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用毛主席论持久战等重要战略思想,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争。完成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至1945年8月15日,日军在苏联红军的打击下,宣布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八年的抗日战争。 4、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1)和谈时期(1945年8月——1946年6月) 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妄图独吞胜利果实,妄图利用和谈假像争取时间做好军事部署,连续三次致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1945年8月28日,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两党就军队和解放区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但为了争取和平,共产党在谈判中作了必要的让步,最后两党于10月10日签定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的签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和平的诚意,争取了各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同情,对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孤立蒋介石起了重大作用。 停战协议:1946年1月10日,公布国共两党签署的《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双方规定停战令的同时,又秘密下达“尽速抢占战略要点”的作战令。 (2)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以30万大军围攻中共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8月7日—27日,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越过黄泛区,渡过淮河,胜利进入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4)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在林彪、罗荣恒指挥下,东北野战军举行辽沈战役,此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淮海战役,整个战役由邓小平、陈毅指挥,此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在林彪、 罗荣恒、聂荣臻指挥下,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力联合发动平津战役,此战役历时64天,歼敌52万余人。 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6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举行渡江战役,强渡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结束国民党22年的统治,上海、武汉、南京等地相继解放。解放战争共歼敌744.5万余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中国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28年的斗争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建立新政权。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事实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也叫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8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正式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从而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清匪反霸:人民解放军继续肃清国民党的残余匪帮,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3)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民经济。 (4)土改运动(1950年6月—1952年底) 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颁布命令,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通过土改,全国有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都获得了土地,使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得到彻底消灭.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29日) 1950年6月,美国武装介入朝鲜内战,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为保家卫国,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策,由总司令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历时3年1个月,朝中部队共毙伤俘敌军1093839名,击伤击落和缴获敌机12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坦克3064辆,击沉击伤敌舰船257艘,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轮流参战130万人,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人民的胜利载入史册。 (6)镇反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上还残留着大批政治土匪和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他们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朝鲜战争爆发后,反革命分子认为时机已到,颠覆破坏活动更加猖狂。为了打击反革命,保卫胜利果实,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1950年7月,政务院发出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0月10日,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纠正镇压反革命的右倾偏向的指示》。从此,全国范围内的镇反运动开始。镇反运动至1951年10月的一年时间内,共杀、关、管各类反革命分子300万余人,在大陆上彻底摧毁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反动势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使我国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安全局面,有力地保证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7)“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12月—1952年6月)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随后又向违法的资本家展开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三反”运动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教育了广大干部。“五反”运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两个运动增强了广大党员和干部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抵抗力,进一步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9月—1966年4月) (1)党的八大:党的八大于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八大是在新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转折关头和社会转型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党代会。它提出解决了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会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但八大精神并未得到贯彻执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出现“左”的错误,如反右斗争扩大化,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等,由于忽视了客观规律,反而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 (2)大跃进:1958年——196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大跃进 时期,党的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出现了虚报浮夸风,为了超英赶美,砸锅炼铁,大炼钢铁,粮食亩产报到130435斤/亩,提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不切实际的口号。 (3)人民公社:搞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等平均主义、大刮共产风。 (4)庐山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会上彭德怀对大跃进时期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后被毛泽东确定为右倾错误进行批判,反右斗争在全国展开。 (5)中、苏两党关系破裂:1960年6月至7月,中、苏两党因政治观点分歧,导致关系破裂。七月十六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我国政府,片面地决定撤走全部在华苏联专家,撕毁几百个协议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苏联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1960年至1962年为国家三年困难时期。) (6)“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针对58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1961年1月14日至18日召开了八届九次会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的重要转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的出台,标志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 (2)文化大革命所做工作 :抓阶级斗争。大鸣、大放、大 字报、大辨论,由此造成政治、经济、文化的天下大乱,组织机构被冲垮、政府机构被解散、司法机关被砸烂、科学文化被扰乱、国民经济被阻滞。学生不读书,搞全国大串联、工人不做工,停工闹革命,由此造成物质严重匮乏(一切物品皆用票证供应),经济停滞不前。 (3)粉碎林彪反党集团: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党集团阴谋败露后,被彻底清查。 (4)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阴谋败露,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对四人帮及其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粉碎了他们的罪恶阴谋。文化大革命从此结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利用,导致国家一片混乱的十年内乱、十年浩劫。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不做工,学生不读书,全力抓阶级斗争,导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停滞不前,物质供不应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机构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粗暴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受严重损害。 (四)文革后徘徊时期(1976年10月—1978年11月) 1、进行国家组织的整顿,平反冤假错案(包括天安门事件),落实党的政策,特别是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 2、批判了华国锋“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主持中央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3、调整充实党政军各级领导班子。 4、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扭转长期以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 5、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了真正从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1978年5月,在全党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大讨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延安整风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推进了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为新的历史转折提供了重要的干部条件和群众基础。 (五)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12月至今)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4)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5)对“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进行认真清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表明了自1976年10月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结束了,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1)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不断发展,逐步解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 (2)综合国力得到日益增强,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国民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日益增强,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加入世贸组织、申奥的成功并成功举办,充分体现我国正日益富强,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3)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日益提高。经过农村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通过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已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4)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使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工业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科技的发展,使我国人民基本消灭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达到了小康;国防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神五、神六、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飞行,标志着我国尖端科学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3、党的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邓小平同志理论思想体系的进一步成熟。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4、党的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11月14日)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党的建设得到不断加深和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不断发展。 5、党的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10月21日) 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显著提高,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宏伟目标。 6、党的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7、党的十九大(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