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蓝秘书发言系列399(8篇)济源在粤优秀人才恳谈会暨 市情推介会嘉宾发言材料汇编
2020年12月
目 录
1. 广东省委原副秘书长、广东省政协原秘书长琚立铭 1
2. 深圳海王生物科技公司副董事长、原总裁刘占军 3
3. 中山大学教授、著名传染病防疫专家陆家海 5
4. 深圳欧兰特公司董事长王大安 7
5.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教授、著名儿科专家杨六成 8
6.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原院长、教授巨云和 10
7. 万剑深圳市河南商会秘书长 12
8. 徐卉龙骏集团副总裁 13
相聚鹏城共赴“鹏程”
济源在粤优秀人才恳谈会暨市情推介会嘉宾发言材料汇编
(济源日报,2020年12月11日)
琚立铭 济源坡头人,广东省委原副秘书长、广东省政协原秘书长:
我来广东已经56年了,经历很多次济源到广东招商引资。与以往不同的是, 此次张战伟书记带队来到广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是抓住了关键的关键。
一个地方的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创新,也只有人才才能创新。抓好人才引进工作,这是重中之重。所以,对张战伟书记一行到深圳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我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本人也被聘为济源示范区“招才引智大使”,说明张书记和家乡的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负重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尽力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在广东,我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见证了深圳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建立特区,第一个就是要有闯的精神,敢为天下先。就如同习近平同志在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的最后一段: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济源的很多名胜古迹,例如盘谷寺,韩愈曾在此写下《送李愿归盘谷序》。改革开放初期,有很多领导引用其中“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的句子, 来形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当时全国的精神状态:想讲话又不敢讲,想迈步又迈不开。所以,当时就提出要大胆地讲,大胆地想,大胆地干,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新局面。
第二就是要有变通的精神,没有变通寸步难行。总结深圳特区的发展,就 是在敢闯、变通中发展起来的。这些年过去了,深圳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关注济源的变化和发展。刚才张书记也说了,体制几经变化,撤县建市再到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有了更好的机遇。刚才我看到资料袋里装了一本旅游的资料,济源的风景走上了央视的荧屏,也让更多人认识了济源、了解了济源,为济源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
现在,济源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张书记抓住了重点的重点,关键的
关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将来,引进大批人才,投身济源建设发展,济源一定会建设得更好,在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刘占军 济源邵原人,深圳海王生物科技公司副董事长、原总裁:
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党中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济源示范区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挂牌成立,可喜可贺!这是济源示范区第一家驻外人才工作站,将以招才引智工作为引领,紧密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融入世界级大湾区发展潮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汇聚天下英才为济源示范区建设服务。这一举措,充分展示了济源示范区领导高瞻远瞩,永立潮头的担当作为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坚定信心。
今天,张书记亲自率队来到鹏城,考察深圳人才工作建设经验,为济源示范区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挂牌,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奋斗在深圳和大湾区的济源人倍感鼓舞和温暖。作为济源人,我们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欢欣鼓舞,为济源示范区领导点赞!对今天到场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40年披荆斩棘,40年锐意进取。深圳秉承着党和国家对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厚望,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鼎力创新,由一座边陲小城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的引领性城市,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正像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其中,包含着千千万万的一代代特区人的砥砺奋斗,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作为奋斗中的一员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和一代代英才,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更是奋力拼搏,开拓进取, 敢为人先,成为中原地区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国唯一在全域规划建设的正厅级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设立,就是国家对济源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模式、发展潜力的充分肯定和深切期望。
济源和深圳远隔千山万水,但其精神一脉相承。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个是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一南一北两个示范区,尽管定位不同,体量有别,但彼此的精神高度融合。深圳秉承的拓荒牛精神,正是愚公移山精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传承和发展。济源在改革开放起步阶段就借鉴了深
圳的经验,引入了深圳开拓进取干事创业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先进理念。这些年各届党委和政府领导及各类企业与深圳的交流和交往更是非常频繁,济源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奋力拼搏的精神正是特区精神在中原大地的精彩演绎。一脉相承的精神将两个城市连接在一起。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设在深圳,将更紧密地连接起两个有着共同命运的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人才工作站是驻大湾区人才工作站。正像领导们所期望的那样,这是济源人才事业开新局、育新机、谱新篇的重大举措,是以济源在外人才助推家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承担着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为大湾区济源人支持家乡发展,服务家乡建设,为家乡引进大湾区乃至国际人才的光荣使命。相信工作站一定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积极进取,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身在大湾区的济源人,我们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并通过济源驻深办事处和多种渠道交流着家乡的信息,推动深圳和大湾区企业和人才与济源的对接,努力为济源的发展增砖添瓦,增光添彩。
今天济源示范区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的设立,为招才引智提供了非常好的工作平台,为招商引资提供了非常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为乡亲乡情汇聚提供了非常好的聚会平台。有幸成为济源招才引智大使,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将响应示范区党工委的号召,积极作为,将人才工作站打造成济源招才引智的“桥头堡”,招商引资的“加油站”,在粤愚公家乡人与老家济源的“连心桥”。
济源是生养我们的故土,是我们的先辈们砥砺奋进的家园,也是我们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热爱济源是我们的基因,关注济源是我们的天性,服务济源是我们的天职。
请领导们放心,我们会在支持济源驻深办事处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和支持人才工作站的工作,与各界朋友携手共进,为济源在大湾区的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努力奋斗,为家乡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陆家海 济源玉泉人,中山大学教授、著名传染病防疫专家:
非常感谢家乡领导对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济源人的挂念。我至今仍很庆幸自己出生在济源,也很感谢让我茁壮成长的家乡和我的父母。我更为国家对济源赋予的各项重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从事的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正因为如此,我也格外关注家乡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事实上,济源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通过这一场疫情,我们充分感受到传染性疾病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为全国人民敲响一个警钟:健康安全才是第一位。所有行业的发展,最终必将为健康而努力。每次我想到这里,都会为自己从事这个行业而深感责任重大。我也非常希望能够为济源做一些努力,做出一些贡献。
我非常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我16岁去新疆当兵,之后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从事公共卫生事业。今年,公共卫生事业遇到了一个大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帮助济源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过:我们要以家乡为荣,而我们未来奋斗的目标一定是家乡以我为傲。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没有人才是不行的。我深切感受到张战伟书记一行的良苦用心,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我希望家乡也能感受到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济源人的赤诚之心,我们想为家乡服务。我一定会为家乡作贡献,因为这是我多年来的梦想。在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努力实现中国梦”这几个字。我时常在思考, 实现梦靠什么?应该靠人才。只要有了人才就一定能够实现理想。我们都知道美国有一个硅谷,我们能不能在济源打造一个“肽谷”,通过肽实现健康。同时我们可以打造一个“信息之谷”。如果信息或者数据能够在济源成型,健康数据就是看不见的财富。我希望济源能够成为一个健康之城。目前,全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已经不容忽视,我们济源可以打造一个健康养老之城。而这些同样需要人才。
每一年回家,我都要走一走老家的路,在村里转转。我始终记得,我是从那个窑洞里出来的。我经常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们说,我是一个从窑洞走出来的农民家的孩子。我的课件首页也一直放着“愚公移山”的图片。我的微信名
字是“愚公传人”。我始终没有忘记家乡培养了我。我也一直坚定地想要为家乡作贡献。我希望我的梦想能够在济源实现。我要用我的知识来影响一批人, 带动他们去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我非常感谢来自家乡的张战伟书记及领导团队,让我以及更多身在异乡的济源人感受到家乡的关心和关爱。我们期待,实现梦想的地方就是家乡济源。
王大安 济源轵城人,深圳欧兰特公司董事长:
我叫王大安,是济源轵城镇北孙村人,从小吃济源饭、喝济源水长大的, 对济源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我从上大学起就离开了家乡。从此,无论我走到哪里,心中就有了无限的牵挂,牵挂我家乡的母亲、兄长姐姐们,牵挂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同时也在不断地关注着家乡巨变。家乡每一项重大的发展,都会使我深感自豪。
今天,我们聚集在此,共同见证了济源示范区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的挂牌成立。正如张书记所讲,这是我们济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在粤愚公家乡人的一件大事,我们特别高兴。这使我们在粤的老乡们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问候、祝福与温暖。
刚才张书记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的功能做了全面的诠释:
一要做济源招才引智的“桥头堡”;二要做济源招商引资的“加油站”; 三要做在粤愚公家乡人与老家济源的“连心桥”。
今天我受聘“招才引智大使”,深感责任重大。这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信任。在以后的工作中,在与家乡的联络中,我将努力地履行好这份职责,争取为家乡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杨六成济源沁园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教授、著名儿科专家:
今天,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见到这么多家乡的乡亲,听到这么多熟悉的济源乡音,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在此,我衷心祝贺济源示范区第一家驻外人才工作站——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成立。
今天的会议由家乡的党工委书记张战伟亲自带队出席,感觉到家乡对人才建设的重视,对济源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重视。今天,我非常荣幸被家乡聘为“招才引智大使”。这是来自家乡的嘱托,是担子,更是鞭策。实际上,在广东的济源籍人士还有很多比我更优秀,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 暂时代表一下在广东的乡亲,表达大家对老家的牵挂之情。虽然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但是不管走到哪里,作为一个游子,我都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家乡这些年取得的进步,也使我们这些在外游子感到由衷的自豪。
在这里,请允许我做一个自我介绍,也顺便回忆一下老家以往的点点滴滴。我叫杨六成,老家在济源沁园街道办事处马庄居委会,现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工作,是一个外科医生。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原来的济源县轵城公社东留村第十一生产队马庄。那是小时候的记忆。那时的济源,南蟒河上只有一座石桥,连接城区与东留村,现在的南蟒河上已经有五六座桥了吧。那时的县城只有一条街,加上大十字和小十字,后来一段时间成立了济源工区,建了济源工区百货大楼,我第一次从地下的一楼走上了二楼。1979年, 在济源一中读高中,也就是现在的济渎庙里,读了二年的高中,读完以后就放飞出来,先后在洛阳医专读大专,西安医科大学读硕士,南方医科大学(原来的第一军医大学)读博士,然后就在广州工作。
从高中毕业后我就离开家乡,且越来越远。当然,离家乡1700多公里,只是距离上的远,心还始终在老家。这些年,我时刻都想回到那魂牵梦绕的地方, 每年都会回去看看,每次回去基本没在家里吃过饭。那里有兄弟姐妹,有小学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和原来的好朋友,还有这些年认识的新朋友,大家都很热情。每次回去,都看到济源有新变化,楼房越来越高了,马路越来越宽了,环境越来越整洁了,吃着家乡的特色小吃不翻,喝着胡辣汤,站在济源的土地上,感觉自己还是真正的济源人。
兴奋的同时,我也常常反思,这么多年也确实没给家乡做过啥事情。所以, 我在广州时,来了家乡人,一定是倍感亲切,包括今天见到这么多乡亲,很多
是从老家来的,是你们在老家的辛勤工作,才有了济源的今天,我们在外的乡亲更应该感谢你们。以后,有了这个工作站,一定能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乡亲与家乡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加强信息沟通,大家有多大能力就出多大力,有多大劲就使出多大劲,不辜负家乡的期望。
展望未来,我相信家乡的未来会在张战伟书记的带领下越来越好,济源的楼也会像深圳的楼一样高,交通也会像深圳一样四通八达,有地铁有高铁,一切像深圳一样繁华似锦。
巨云和济源北海人,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原院长、教授:
适逢南国紫荆飘香,北国已是玉树银花之际,我们在这里相聚,共同庆祝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家乡城市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也是家乡人的一件喜事。在此,我谨代表我个人对工作站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领导和老乡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你们辛苦啦!
这些年,看到济源的GDP一直稳居全省前列,我们在外的家乡人都甚感欣慰。每年过年回老家,我都有不同的欣喜和感受:城镇的道路比之前更通达宽敞, 乡村的环境比之前更整洁有序,天空比之前更蓝了,河水比之前更清澈了
这些变化离不开父老乡亲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济源示范区、管委会领导的审慎决策和正确领导。
我是1982年上学离开家乡的,至今已有38年,但我和在座的其他在外乡亲们一样,只因为远方的故乡有香味独特的“黄菜捞面条、鸡蛋不翻、小鏊馍 ” 那家乡的味道,有童年时期一起玩耍的邻里发小,有教导我们的敬爱的老师, 还有陪伴我们成长的街坊长辈,更有时刻惦念着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可以说, 家乡的味道忘不了,家乡的信息时刻牵动着我们这些游子的心。
济源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我的记忆里,太行山、王屋山不但巍峨而且秀美,春天有连绵的翠海、秋天有金色叠嶂。人们对黄河的印象是黄水和黄沙, 然而,济源境内的黄河水从长泉、关阳到连地、留庄,鲜见黄沙浊浪,但见清澈流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又造就了新的湖光山色,可谓“碧绿尽染似仙境, 湖光山色胜瑶池”。
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家乡,“古迹丰盈、文脉不断”,济渎庙、奉仙观、阳台宫、盘谷寺等近千处(948处)古遗迹,留存着父老乡亲们虔诚的信仰和质朴的梦想。唐代薛希昌的《济渎记》、赵孟頫的《投龙简记》、五代荆浩的《匡庐图》《雪景山水图》、明代文征明的《七律碑诗》等,记载着家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济源之美在于山,济源之美在于水,今天的济源之美更在于人。鳞次栉比的建筑、有序洁净的街道、安静优美的小区、花团锦簇的园林,处处都蕴含着家乡人的智慧和温情。家乡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习近平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深意是要爱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因为即便是金山和银山也换不来绿水青山。我想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望是:既要家乡的绿水
青山,也要家乡有金山和银山。
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的成立,不仅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 更为我们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提供了来自家乡的温情,也可见在座的诸位领导的创新开放意识和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在家乡经济发展和建设进程中,我们在外这些人不能在家乡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但我们不是“局外人”。只要是家乡需要我们的,我们都会尽力去做。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最后,我引用贺知章的两句回乡诗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黄河(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万剑深圳市河南商会秘书长:
我是深圳市河南商会秘书长万剑,很荣幸受邀参加济源示范区在粤优秀人才恳谈会暨市情推介会。
深圳市河南商会于2011年10月经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成立,是由在深河南籍工商企业法人自发组织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联合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商会目前已有会员企业300余家,涉足制药、金融、电子、物流、新能源、食品、房地产、信息科技等众多行业,汇聚了深圳市健康元集团、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鹏飞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凯利华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赛尔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优秀河南籍企业。
商会成立以来,坚持“立足深圳,辐射河南,面向世界”的发展理念,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导会员把中原历史文化传统优势、资源优势与深圳的改革开放优势、经济及信息优势相结合,搭建起深圳与河南经贸交流平台,为深豫两地经济、技术、人才的交流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了深圳、河南两地的经济发展。截至今年,共吸引资金近8000亿元投资河南,上百家企业在家乡落地生根。
济源作为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产业优势。刚才听了李哲副书记的推介,更是对济源有了深刻的印象。下一步,我们计划择机组织商会的会员企业,到济源走一走、看一看,寻找机遇,争取在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合作。
未来,深圳市河南商会将继续秉承“共建平台,合作发展,回报社会”的建会宗旨,凝聚在深豫商精英力量,积极发挥联系深豫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河南、为济源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卉龙骏集团副总裁:
龙骏集团是以养老产业为核心,集旅居养老、智慧社区、养老地产、医养康复、文化教育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平台。集团成立于2011年, 总部设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深耕养老产业近10年,养老基地由南向北分布在10个省(直辖市)共14个,大型养老社区2个,医养康复项目1个,均为自持自营,具有完整的管理体系,致力于打造中国综合性全域养老服务品牌。
济源示范区充满无限活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景秀丽、生态宜居, 产业兴盛、经济繁荣,为到济源投资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我集团在济筹备建设的“小浪底健康养老项目”,备受各级领导重视,被列为济源重点建设项目。其间,立项审批的各个环节,市各职能部门、大峪镇的各级领导都给予指导帮助、政策扶持,项目筹备得以稳步推进。
集团高管多次带队到项目工地考察论证,与市、镇领导磋商沟通,项目已被列为集团公司2021年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并指定专人对接跟进。条件一旦成熟,集团会迅速组成项目部,加快进度,力争年内项目落地。
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