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蓝秘书发言系列243(7篇)绍兴市制造业集群发展推进大会发言材料汇编
2020 年3月
目 录
1.前言:集群强链:奔向新的蓝海 1
2.上虞区: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2
3.嵊州市: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厨房” 3
4.市经信局: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集群制造转型 4
5.市科技局:创新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5
6.海亮集团:让链长起来强起来 6
7.卧龙控股集团:以全球化加快集群发展 7
8.三花控股集团:实业为本创新为魂 8
集群强链:奔向新的蓝海
绍兴市制造业集群发展推进大会发言材料汇编
(绍兴日报,2020年3月16日)
前言:
3月13日,我市召开制造业集群发展推进大会,部署“双十双百”现代制造业集群建设工作,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绍兴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为加快重返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 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如何把握制造业发展规律,找准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找到下一步突破的方向、路径和重点,全力做强优势、补齐短板?会上,上虞区、嵊州市、市经信局、市科技局、海亮集团、卧龙集团、三花控股集团主要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现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上虞区
化工产业是上虞传统支柱产业,2019年实现产值57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吸纳就业近3万人,实现税收35亿元。绿色化工被列入全市5个重点制造业集群,既是对我区化工行业改造提升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推动高质量集群发展的重要契机。
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努力为全市夺取“两战赢”、重返“30 强”作出更大贡献,上虞准备从三方面着力。
首先,树牢一盘棋思想,担当有为做好承接。上虞将与越城区协同落实化工企业集聚提升工作,确保承接工作顺利有序推进。春节前,首批5家企业已签约落户,第二批6家企业正在抓紧对接。我们将成立服务专班,全力以赴推动签约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同时,对其他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我们将积极做好沟通对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让企业家们感受到上虞优质的营商环境。
其次,坚定高质量方向,聚焦项目培育集群。去年,上虞化工行业产业综 合指数领跑全省,在全省35个分行业试点改造提升中位居全省第一,接下来将冲击全国化工园区前十强。今年将
加快标准化改造,完成43家企业推倒重建。我们将实施数字化赋能,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同时,加快杭州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二期等高端项目建设, 争创国家级新材料创新中心。我们将推进智慧化监管,在绿色安全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最后,聚力深化“三服务”,强化作风狠抓落实。我们将以“排头兵”的姿态做好全面服务,以党建为统领、“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更大力度推进各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区建设,政企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厨房”
嵊州市
我市厨具行业是浙江省第二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厨具整机及配套产量占全国30%,集成灶产销量占全国65%,嵊州是国内三大厨具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通过改造提升,厨具行业发展不断加快,2019年规上产值增长11.6%。
嵊州市将围绕打造千亿规模智能厨电现代产业集群目标,加大强链补链扩链力度,加快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努力推动块状特色经济向现代制造业集群转变,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厨房”。
一、强化数字赋能,着力做强“生产链”
坚持把产业数字化、企业智能化改造作为提高集群发展水平的核心动力。今年要完成厨电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建立起厨电行业云,并新增工业机器人100台以上,打造绍兴市级以上“数字车间”“智能工厂”2个以上。
二、强化精准招商,着力做齐“产业链”
坚持把开展产业链招商作为提高集群发展水平的关键一招,瞄准产业链重点薄弱环节和拓展方向,加快引进电子控制、开关总成、炉头等补链强链项目, 把单一的厨电设备生产延伸到整体厨房制造,全力打造厨具全产业链集群。
三、强化科技创新,着力做活“创新链”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提高集群发展水平的源头活水,落实嵊州人才新政, 加强厨具电器产业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行业设计、智能制造、物联网建设等技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着力解决影响厨电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难题。
四、强化平台支撑,着力做优“生态链”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深化与上海临港集团、漕河泾开发区的联动合作,加快推进千亩智能厨电产业园建设。同时,加快厨具行业小微企业园建设,组织厨电企业参加重要展会,并适时举办中国智能厨房高峰论坛。持续深化“三服务”,有效助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集群制造转型
市经信局
市经信局将聚焦高质量、念好“两业经”,坚决打好以“双十双百”工程为引领的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推动传统块状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向现代集群制造转型。
一、重抓转型促集群
高水平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快长电科技、两岸集成电路创新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实现能级突破。推进印染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确保全年五大印染组团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化工企业全部落户签约并实现部分项目开工。重中之重抓好关键链条项目招商落地,加快推进418个总投资达6000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并形成有效增量,确保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大力实施低效企业出清行动,确保亩均税收增长8%以上,倒逼传统产业集群提升。
二、加快赋能促集群
深化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全年完成智能化改造企业300 家,新增工业机器人2200台。加快培育一批行业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5G、物联网等新基建项目投资落地,普及推广5G工业应用,到年底全市建成区5G网络全覆盖,5G网络用户普及率达30%,以“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 数字赋能新模式,打造全省产业数字化先行区。
三、优化服务促集群
我们将坚持以“服务自觉”推进集群制造,以“三服务”活动为统领,更高水平推进经济治理现代化。紧盯“双十双百”壮群强链目标,创设领导联系服务“群长制”“链长制”,合力打造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集群共治模式,确保每个集群都有产业服务平台、有重量级研发机构、有标杆企业、有重大项目、有领军人才、有治理体系。
创新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市科技局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科技部门责无旁贷, 我们将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抓手,打好三大攻坚战,创新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打好企业高新化攻坚战
围绕“双十双百”集群制造深耕细作,制定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 计划,健全“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每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力争到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0家以上。
二、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攻坚战
围绕“十大集群”,完善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机制,配套组建引领性研发平台,深化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建设,支持十大集群争创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按照“产业集群综合体全覆盖”要求,聚力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效, 完善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打造成为科技服务“最多跑一地”的重要载体。积极补齐应用基础研究短板,建设一批高能级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完善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建设,争取纳入省级布局。
三、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研究院”目标,大力引进共建一批产业创新研究院, 组织“大院名校绍兴行”“外国专家绍兴行”两大系列科技对接活动。紧盯关键技术,对标“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计划,主动设计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市级科技计划,积极承接国家、省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出一批科技成果和创新产品。力争到2022年,建成高质量研究院30家以上,实施新型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以上,年技术交易额突破100 亿元。
让链长起来强起来
海亮集团
海亮集团是绍兴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连续七年实现产品销量、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0%以上,创造了中国铜加工行业的经营奇迹。海亮股份具有30年铜加工生产历史,在亚洲、美洲、欧洲等设有15个生产基地,与124个国家或地区8000 多家客户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是全球铜管棒加工的行业标杆和领袖级企业。
回顾转型升级历程,海亮在持续探索中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集群发展之路:
拉长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近年来,海亮通过外延并购、内生自建等, 全面开启国际化战略布局,产业链整合能力实现跨越提升。从相继收购美国保温管分销商巨头JMF、欧洲拥有原创铜管铸轧技术的诺而达集团的亚洲业务及全球知识产权,再到在美国投资自建生产基地,全面收购全球铜加工领袖级企业
KME集团旗下铜合金棒和铜管业务,实现了产品全系列和地域的全覆盖。
补强创新链,推动产业创新。海亮将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作为社会责任, 着力打造技术与管理的制高点,主起草80%以上铜管材国家及行业标准,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390项,80%以上装备自主研发。正是因为坚守创新,实现铜管产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20%以上,耐蚀合金管更是高达70%,成为全球铜管产销量第一的企业。
提升价值链,强化内生动力。全面激活人才、管理等企业发展要素,打造 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人才强企,投巨资建立铜加工研究院和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筑巢引凤以平台聚集了业内顶尖的专家和骨干团队。深耕企业精细化管理,在业内率先建立
“净库存”等风险管控体系,以及“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模式等精益管理体系, 被视为“精细化管理”标杆企业。
以全球化加快集群发展
卧龙控股集团
卧龙控股集团以电机为主的制造业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93.5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利润总额16.8亿元,同比增长34.7%。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做好今年生产经营工作的信心。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全面发展全球市场,从而带动集群发展。自前年收购GE(通用电器)电机业务后,卧龙控股集团基本完成全球化布局,在全球电机行业内的排名超过了西门子,仅次于ABB,成为全球第二。
今年,我们将继续打好三大战役,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从而带动集群发展。
一是要打好实现全年目标的硬仗,今年要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5%、利润增长
30%的目标。
二是要打好降低企业负债率的攻坚战,将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50%以下,有 息负债率降至30%以下。
三是要打好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持久战,把三分之一的经营性现金流用于技术研发投入和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5家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今年计划再改造5家,争取三年内完成主要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达到德国、日本优秀企业的水平。
为推动绍兴电机产业集群发展,绍兴的电机企业,可以借助我们在全世界各地的销售平台,可以与我们的中央研究院共同开发新产品,可以跟我们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资的最高等级的第三方电机驱动检测中心进行合作。我们愿意与绍兴的电机企业共同发展。卧龙控股集团以电机为主的制造业年采购量在
100亿元以上,我们愿意加大在绍兴本土培育供应商的力度,通过绍兴电机企业的共同努力,来打造绍兴千亿规模的电机产业。
实业为本创新为魂
三花控股集团
自1984年以来,我们始终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在制造业领域深耕细作, 现已成为全球家电制冷空调、汽车空调与热管理控制部件的行业龙头企业,6类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超过20类产品全球占有率前三。2019年,三花控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9.7%。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实业为本,以创新为魂,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努力为新昌、为绍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首先,加快产业园建设。绍兴滨海新区三花工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 总投资近50亿元,将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部件智能制造园区,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空调与热管理系统智能控制零部件和组件模块等。新昌大明市新区“三花智能控制部件产业园”,占地面积400多亩,总投资近18亿元,作为商用制冷领域多个系列战略产品的集群化制造基地,计划到2025年销售收入达到36亿元。
其次,加大自动化改造力度。我们将继续加大自动化改造的投资,加速自 动化改造进程,在投入金额、投资回报周期等方面适当放宽,给出更大的空间追求长期的收益和回报。同时将自动化生产、半自动化生产有机结合,针对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产品,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产生更大效能。
最后,加快信息计划建设工作。以大数据助力智能制造和智能运营。我们在内部培养技术团队,投入1000万元以上,量身定制、自主研发内部的生产管理系统,通过机联网实现了现场数据实时采集,实现了产品周期的全溯源管理, 极大提高了车间的协同能力,车间层面的材料齐套率大大提高,促进了车间物流的运行效率,制品存货周转率提升10~20%。
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