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服务。2023年,街道共受理热线工单689件次,同比增长11%;办结率达到100%,其中咨询类工单、建议类工单等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
三是紧扣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发力。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产业兴旺,加强环境保护,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努力打造整洁、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在完成骑楼街综合市场片区改造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实施环城路、花溪大街等路段环境整治工程。同时,对突出问题路段的乱摆乱卖、脏乱差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对重点区域实行包片包街巡查。开展“赤膊房”美化改造,采用多种工艺手法,对“赤膊房”外立面、屋顶进行美化。目前,“赤膊房”已完成美化45栋。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定期组织村干部开展整治村庄卫生活动,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不断刷新村庄“颜值”,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四)聚焦服务提升,持续提升社区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抓紧抓实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优化网格、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健全机制,进一步织密织牢网格、提升工作效能、夯实基层治理。以网格员为载体,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赋予网格员三项重点任务:当好宣传员,积极宣传创城工作有关政策,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当好劝导员,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倡导文明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当好整治员,积极排查各类不符合创城要求的不良现象,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协助督促整改到位。同时,结合街道实际情况,网格员职能由原来的“一人一职”“一针一线”,整合为“一人多职”“多线一针”,具体承担做好网格单元内的文明城市创建、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政策法规宣传、民生服务代办、生态环境治理等“8+N”项职责,全面发挥网格员管理优势作用。重塑网格架构,农村由原来200-300户调整为30-50户为标准,社区由原来楼栋调整为单元楼为标准,共划分网格234个、配备网格员1753人,分别为原来的1.5倍、2.3倍。
二是抓紧抓实智慧社区建设。以“智慧型社区”作为“一居一品”特色品牌,联合物业企业创建“云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包括政务信息、文化教育、交通出行、健康医疗、金融服务、电视商务、社区服务、便民服务等八大核心功能,涵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针对社区居民老龄化、基础设施老化的“双老化”问题,紧抓数字化改革契机,创建“数智云健”平台,打造“AI鹰眼”“防溺水”“明厨亮灶”“警保联动”等一批多跨应用场景,对异常情况实时预警;为独居老人安装红外线人体防跌倒探测和烟雾探测装置,对家中水、电、煤气等运行进行日常监测,更好守护老人健康安全。开发“未来社区小程序”,线上收集居民急难愁盼、征求意见反馈、社区活动报名等数据23条,居民办事、活动更方便、更简单。
三是抓紧抓实志愿者服务工作。把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作为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举措,大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广大党员展示先进性搭建实践平台,切实为居民群众解决了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依托街道机关党支部、社区党总支组建了街、居两级全覆盖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及“两新”组织中一切有志于社会公益活动的党员同志参加。目前,全街共有党员志愿者346余名,成立了涉及社区服务、医疗服务、政策宣传咨询等类型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45支,并建立形成了“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丰富、机制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各社区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57场次,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琐碎事82件。
(五)聚焦思想引领,积极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一是建设高水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牢牢把握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在巩固现有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统筹,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深化阵地资源整合、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群众功能,推动“一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建设,切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以结对共建为纽带,整合资源,根据群众需求和文明实践活动需要进行再配置、再优化,实现资源打通、贯通、联通,形成整体合力。各结对共建单位提供帮扶资金约35.6万元,以及各类图书、体育健身器材等物资,帮助改善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场地条件,切实提升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二是积极弘扬社会新风正气。依托共建单位人才优势,加强活动策划和供需对接,深入中心(所、站)开展特色化、专业化文明实践活动,最大限度提升共建活动实效。县级文明单位**区科技局发挥科技优势,联合实践所、站开展“送科技下乡”文明实践活动13场。省级文明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公益集市”活动,志愿者为群众修理家用电器的同时,向群众宣传普及食品药品知识,深受群众欢迎。**区芳华旗袍协会、武美艺术团、鼓乐队联合编排“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文明实践文艺演出,在各实践中心(所、站)演出20场,把文化大餐送到千家万户。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建方面。一是基层党建与街道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不够紧密,存在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二是抓党建工作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党支部书记缺乏党建创新意识,只抓“点”的选树,在“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上做得还不够。三是工作亮点不够突出。各村居对党建工作的特色亮点工作提炼不够,没有形成特色品牌效应。
(二)基层治理方面。现有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不高,持证社工数量少,难以有效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部分重点信访问题没有解决,信访人越级访问题突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三)为民服务方面。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个别小区停车泊位、文体器械等公共设施设置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日常需要,引发居民与物业服务企业矛盾突出。
三、2024年工作谋划
下一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紧紧围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方面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以新姿态、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建设美好**贡献街道力量。
1.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围绕群众所盼、发展所需,深化全面创A内涵载体,推行“党建+”模式,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党旗红”“万企兴万村”等活动,因地制宜谋划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唐农”品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首位。
2.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化“八无”平安村居创建活动,有效发挥村规民约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建立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体系,做实做细“一老一幼”服务,组织开展“红色物业”星级评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3.坚持守正创新,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整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队伍,统筹各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两代表一委员”、联户长、网格员、妇女代表等多方基层力量,统一调度、聚合发力,一体化开展了解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政策解释疏导等工作,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提高企业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自觉意识,引导企业树立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切实推进生态环境法治教育常态化,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在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指导,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等深入开展排查整治,集中整治违规住人、违规动火作业、楼道堆物、电动自行车进楼等突出隐患,建立完善专家督导、执法协作、综合治理等工作机制,采取明察暗访、现场观摩、通报曝光等方式,既查设施设备的“硬伤”,更补人为因素的“软肋”,多措并举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举一反三堵住安全漏洞。
本文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