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联解体过程和原因解读.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17408 上传时间:2025-04-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解体过程和原因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苏联解体过程和原因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苏联解体,1,“,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恩格斯,2,一、,苏联发展到解体过程,1.,列宁时期,创业时代,1,917年11月7日,列宁与托洛茨基领导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全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191 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提前于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举行武装起义。从11月6日夜到7日晨,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水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地;,11月7-16日,苏维埃政权在莫斯科、确立。1917年11月-19 18年2-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国庆日为每年的11月7日。,4,十月革命,5,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USSR,俄),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2,402,200 平方公里),苏联形成过程:,苏联形成过程.doc,苏联组织结构:,苏联1928年1934年间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谷物的总产量下降了7.8%,而同期的国家收购量却增加了150%,这直接导致了波及乌克兰、北高加索、伏尔加地区、等地的严重的饥荒。,在此次饥荒中死亡的人数大约在600万1000万之间。,农业集体化运动,11,12,1,934年12月,苏联列宁格勒州委书记谢尔盖基洛夫被暗杀。斯大林对此案高度重视,他亲自前往列宁格勒参与调查和审讯,并且宣称此次暗杀是由托洛茨基及其反对派所策划,开始了针对老布尔什维克的清洗。最终变成了对党、政、军、中央、地方干部的全面清洗和镇压,受害者的人数至少在70万人以上。,有人作过统计,苏共一大至十七大历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总数共二百八十四人。除去大清洗(19361939年)之前自然死亡的四十五人外,剩下二百三十九人中,被枪决或死于狱中的有一百八十八人,自杀的八人,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的二十二人,,1990年1月30日,前苏联国家安全部副主席皮罗日夫在部务会议上称,根据现存档案材料统计:“从1930年到1953年,苏联全国有三百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三十四人受到政治迫害,有七十八万六千零九十八人被处以极刑(遭枪杀)。”,大清洗运动,13,苏共灭亡根源: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党长期执政以后,随着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督制约,在苏共内部还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官僚特权阶层,使得腐败之风在党内逐步蔓延滋长。,党内官僚特权阶层的人数,据20世纪俄国史这部书披露,总数达到50万至70万人,加上家属,约为300万人。,14,官僚特权阶层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五个方面:,(一)特殊工资。即除正式工资之外还同工资一起发给另外一个所谓的“钱袋”,其数额不等,使权贵们的收入高达社会平均水平的四倍。,(二)特殊供给。各级党政机关均设有内部供销点,政府根据官职大小、地位高低发给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持有者能够买到稀缺商品。,(三)特殊住房。许多风景名胜避暑胜地,都有大小官员的别墅。,(四)特殊服务。享有特殊的医疗服务,病房护理周全,伙食好,医疗水平高。配备有小汽车等良好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批的服务人员和警卫人员。政府还提供大量的补贴,免费到疗养胜地度假、出国旅游等。,(五)特殊教育。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保送进入最好的学校享受优秀教育的制度。,官僚特权,15,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3.,赫鲁晓夫时期改革时代,16,艰辛改革,鲁晓夫的改革分两个阶段。其最初的改革是从1953年9月开始,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为一段落。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包括在经济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特别是农业管理体制,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揭露社会阴暗面等,在外交上积极缓和国际局势等。这一系列改革调整为苏共二十大作了重要准备。,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成为赫鲁晓夫将改革引向新阶段的宣言和保证。在这次大会上,赫鲁晓夫公开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并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点名批评了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的错误及其严重后果,并提出了肃清个人崇拜的三项措施。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苏共20大关于赫鲁晓夫同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的决议,责成党中央继续采取措施保证完全克服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格格不入的个人崇拜,恢复党的生活准则和集体领导原则,17,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释放无辜和批判个人崇拜,社会政治生活出现了巨大的转折,政治空气空前活跃起来,出现了所谓的“解冻”思潮。,新阶段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在二十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以此为指导,在农业方面的改革与调整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垦荒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一方面又采取了诸如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而该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在加速发展国营农场扩大集体农庄规模和个人副业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农业小组承包制等农业体制方面的改革措施。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与调整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改善,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工业方面的改革主要是针对1957年工业改组引起地方主义泛滥和国民经济混乱等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工业成效不大。,18,改革评价,赫鲁晓夫的文化水平和理论修养都不高,他的决策和行事往往凭的是他的直觉,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是朝令夕改,使改革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赫鲁晓夫尽管对僵化的斯大林体制发起第一次猛烈的冲击,但这位改革家最终还是扮演了“掘墓人”和“守墓人”的双重角色。而且,以反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赢得干部和群众拥护的赫鲁晓夫,在他执政的后期,其本人也逐渐地欣赏起别人对他的吹捧和歌颂了。长此以往,赫鲁晓夫专横的工作作风和改革的一些严重失误,使党内和社会上对他的不满之声越来越大。终于,于1964年6月13日被苏共中央要求“自动退休”,解除了其第一书记职务,从而退出了苏联政治舞台。,19,4.勃列日涅夫时期鼎盛时代,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20,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得不花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却开始深入苏联普通公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迪斯科、爵士乐等西方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一度根绝的吸毒现象开始风靡一时,社会治安状况大大恶化,。,21,22,特权和庸俗腐朽之风也以勃列日涅夫时期为盛。勃列日涅夫本人对此起了推波助澜作用。,1976年勃列日涅夫70寿诞时他收受各地煞费苦心送来的各种独具特色的礼品。当时,军工企业送的是刻有他名字的手枪,高加索地区送的是带压花的宝剑。雅库特送了一只巧伦杯,是用象牙磨制的喝马奶的器皿,银质边框里衬托着用钻石磨出的12朵玫瑰花。此外,勃列日涅夫嗜好狩猎和开高速汽车,收集各种豪华猎枪100多把,国产和国外送的各种汽车30余辆。,勃列日涅夫本人生活非常奢侈,在莫斯科郊外至少还有六栋别墅。阿塞拜疆共和国第一书记阿利耶夫曾赠送给勃列日涅夫一枚硕大的钻石戒指,勃列日涅夫爱不释手,常常在几百万电视观众面前堂而皇之地摆弄这枚心爱的戒指。,23,以一位中央某工业部部长及其家庭在生活上所享受的特殊待遇为例。这位部长月薪是27000卢布,据沙图诺夫斯卡娅说,这大约比教授的薪水高67倍,比工程师、医生、熟练工人的工资高2025倍。,在苏联剧变前,苏联科学院搞了一次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事实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共执政74年在民生建设上的忽视与失败,标明其注定走向亡党之路。,24,军备竞赛,据统计,1965年至1981年苏联军费增长了3.75倍,已占到苏联,财政支出的1/3,。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疯狂地扩军备战,其军费开支竟然在1968年就超过了美国并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使苏联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每年的军费开支竟占到GDP总量的15%)。在60年代中期,苏联的战略武器系统还远远落后于美国。而到,70年代末,,苏联在核武器总量、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上都超过了美国,1974-1984年间,苏联石油收人多达2700亿-3200亿美元,勃列日涅夫几乎全部用于扩军。,武装部队总人数从1970年的三百三十万零五千人增加到1978年的四百四十二万五千人;洲际弹道导弹从1968年的858枚增加到1978年的1400枚;坦克从1968年的32400辆增加到1978年的50000辆;战术飞机从1968年的4000架增加到1978年的8000架;水面作战舰艇从1968年的230艘增加到1978年的286艘;,25,26,27,28,29,30,苏联经济,长期以来,苏联虽然不断强调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战略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在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苏联往往 只重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只重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的发展,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农轻重比例已严重失调,三者之比大致为2:2:6。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 重,两者之比大致是2.5:7.5。致使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未 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商品严重短缺,在食品方面表现在:肉类、奶类、蔬菜和水果严重短缺。据全苏国民日 用消费品和商业行情科研所对211种食品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3种食品可以随便买到,其余188种食品则要凭票,或者通过关系,或者要多花钱才能买到。,1988年以来,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和各种文化娱乐用 品都不能充分满足需要。牙膏、牙粉、雪花膏、花露水、电池、肥皂、洗衣粉严重 缺货。,31,32,苏联民族问题,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因而,苏联民族问题由来已久。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兼并了外高加索、中亚、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战争末期,斯大林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惩罚与德军勾结为由,先后把波兰人、朝鲜人、德意志人、卡拉恰耶夫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等共11个民族,整个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1940年8月,强行把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随后,又强迫数十万人迁往苏联内地,把大批俄罗斯人迁入这一地区。波罗的海三国始终存在分立势力,苏联解体正是从这三国开始的。这些错误严重损害了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对大俄罗斯主义的不满情绪,成为滋生地方民族主义的温床。,33,34,35,5.,安德罗波夫时期,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安德罗波夫,6.契尔年科时期,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是73 岁的契尔年科。,36,7.,戈尔巴乔夫时期帝国倾覆,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37,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错误导向。苏联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了几十年没有改革,已成为一种僵化体制,并出现阻碍机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实施“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苏联的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农轻重的关系始终没有调整好。在超重型的经济结构没有调整的情况下“加速”发展,只能使农轻重的关系越来越失调。,其次,向市场经济过渡。戈尔巴乔夫认识到,苏联原有的计划经济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经济的要求,坚持过渡到市场经济是对的,但他急于求成,引进了新自由主义和接受了沙塔林院士的“500天计划”,试图用一年多时间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欲速则不达,结果把苏联的经济体制搞成既不是计划经济又不是市场经济,经济生活越来越混乱和困难。,最后,实行经济私有化。苏联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同时,实行私有化计划,确定头两年把80%的中小企业卖给个人,接着大型企业也由私人经营,用资本主义私有制代替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摧毁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8,政治体制改革的错误导向。苏联原有的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权力过分集中,不利于实行民主。戈尔巴乔夫在改革初期提出“多一点民主”、“多一点社会主义”的口号,在群众中产生好感。他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应予以肯定。,问题主要发生在1988年19次党代表会议以后,他轻率地把改革重点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全盘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总统制、议会制、多党制,并错误地提出“民主化”、“公开性”的口号。把“民主化”和党的领导对立起来,矛头直接指向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及其合法性。“公开性”,则把赫鲁晓夫对前人的否定发展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历史,否定历史人物,诬蔑以往的社会主义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官僚专制的社会主义”,自我丑化,自我否定。民主化和公开性把两种势力释放出来:一种是反社会主义势力,一种是民族分裂主义势力。释放出来以后,谁也驾驭不了,于是政局动荡失控,最后走向崩溃解体。,39,意识形态领域改革的错误导向。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但是教条主义严重。戈尔巴乔夫先是提出“意见多元化”,接着发展为“舆论多元化”,最后毫不掩饰地提出“意识形态多元化”。这样,苏联就由僵化变成自由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实质,就是主动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领这块重要阵地。从此以后,苏联的理论混乱、舆论失控,报刊和新闻广播连篇累牍地发表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攻击社会主义的谬论,,40,八一九事件,苏联爆发“八.一九”事件。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贝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该委员会发布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国家处于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41,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三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让下属各党组织自寻出路。很多共和国的共产党或自行解散,或更改党名为“人民党”或“社会民主党”等,苏联共产党就此正式解体。,42,丧钟的敲响人叶利钦,43,44,45,46,8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发命令,“停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根据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莫斯科市长波波夫的命令,苏共中央大楼被查封。8月23日18时30分,苏共中央大楼正面的党旗被十月革命前俄罗斯的红白蓝三色旗代替。,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内的共产党和地方组织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苏共财产交苏维埃保管。,47,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也通过决议,终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随之,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或被终止、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共产党基础上改建新党,有的共产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克鲁齐纳跳楼自杀,苏共领导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杀,大批苏共党员干部加入失业大军。短短几天,具有93年历史、执政70多年、尚有15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就被摧残。,48,9月6日,新成立的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的独立,这是苏联瓦解的一个突破口。,进入1991年12月,苏联迅速瓦解。12月1日,人口和经济实力占苏联第二位的乌克兰全民公决,赞同乌克兰独立。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甩开坚持签署新联盟条约的戈尔巴乔夫,共同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1991年12月25日18时40分许,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徐徐落下,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俄罗斯联邦国旗,从此苏联正式成为历史。,49,二.解体原因总结,内部原因:,1.体制缺陷,2,.,改革失败与领导失职,3.,民族问题,4,.,政党腐败,5.,军备竞赛,6.,苏联的罪行,7,.,苏联法律,外部原因:,8.,和平演变,9,.,军备竞赛,与全球美国争霸,原因,:原因,独立时间:,时间表,50,苏联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