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含水层颗了较粗的粗砂卵石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且降水深度较深一般为8 20m的潜水或承压水地区
二、施工机具
钻机滤水井管吸水管水泵等
三、工艺流程
1. 绞线定位-钻孔法成井-安装滤水井管T接通吸水管T启动高压水泵抽地下水T降水完毕后拨井管T封井
2. 管井井点布置基坑总漏水确定后再演算单根井点极限漏水量然后确定井点的数量
1)坑槽外布置
采用基坑外降水时,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或沟槽的宽度,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侧成单侧呈直线形布置。管井埋设深度和间距,根据需降水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而定,埋设深度可为5〜10m间距为5- 10m。
2)坑槽内布置,
当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或者出于防止降低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的而采用坑内降水时,可根据所需降水的深度单侧漏水量及抽水影响半径R等确定管井,井点间距再以此间在坑内呈棋盘状点状布置,管井间距D 一般10〜15m,同时应不小于21/2R,以保证基坑内全范围地下水位降低。
3. 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井,先挖井安装护筒钻机,就位开始钻孔,钻孔前在井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钻孔直径比滤水管井外径大2mm以上,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采用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沉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畅通,然后将滤水管当中插入用圆木堵住管,管井与土壁之间用3〜15mm粒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地面下0.5m范围内用粘土填充夯实。
4. 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在抽水过程中应对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5. 管井使用完毕后可使用起重设备将管井管套紧徐徐拨出滤水管拔出后可洗净再用所留孔洞用用沙砾填实上部5mm用粘土填充夯实
四、质量标准
同本章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监测
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是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椅查方卷
单位
数魅
:
井管垂直度
Ci/.・g
插管时目割
2
井管间距(与港计
值相比)
Ci/
用御尺峨
井管插入深度【与
设计值相比)
mm
五、成品保护
1. 在基坑开挖时把井点管插上标志防止开挖至井管点破坏降水
2. 降水时应有专人值班定期或不定期巡察防止停电或其他外界因素破坏降水
六、安全与环境
降水时对于周围在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建立好标高观测系统并准备好防止沉降的措施
井点的拔除应在基础及已施工部分的自重大于浮力的情况下进行且底板凝土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防止因水浮力引起地下结构浮动或破坏底板
抽水过程中注意施工用电抽水泵必须实行三相五线制和一机一闸保护特别在雨季注意用电巡察
由于井点降水对引起周围地层的不均匀沉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降水前认真做好对周围环境的调研工作并合理使用井点降水
七、注意事项
在井点管四周灌砂滤料后应立即洗井一般在抽筒清理孔内泥浆后用活塞洗井或用泥浆冲清与拉活塞相结合洗井借以破坏深井孔壁泥皮并把附近土层内遗留下来的泥浆吸出然后立即单井试抽使附近土层内未吸净的泥浆地下水不断向井内流动而清洗出来
需要疏干的含水层均应设置滤管滤网和砂滤料规格应根据含水土层土质颗粒分析选定
按照实际水文地质资料计算降水范围总涌水量管井单位降水能力抽水时所需过滤部分总长度井点根数间距及单井出水量复核井点过滤部分长度井点出水量及特定点降深要求
八、质量记录
所选机械设备性能合格证
井点平面布置图
井点设计计算书
井点降水记录表
井点降水监测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