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工作报告,1,风场控制,风机被控设备,本机控制,I/O,卡件,变桨控制,变流控制,本机控制,系统通讯组件,服务器,本机控制,控制层,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打印机,网关,本机控制器,变流控制,变桨控制,风力机本机监视,其它控制设备,系统通讯组件,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硬件图,笔记本电脑,2,实时网络操作系统平台,历史及数据存储,逻辑实现平台,偏航、液压等,I/O模块通讯,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算法,DLS或类似接口,接入,系统诊断,及报警,变桨系统控制,Profi BUS 通讯,变流器系统,A I/O 通讯模式,通讯接口,HMI,风机本机监视接入,变压器监视接入,其它信号接入,风场监视控制系统支撑软件,打印,报警,监视,纪录,历史,远程通讯,风场控制,本机控制,执行机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软件系统图,3,倍福公司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实例,DeWind D8:2 MW/,叶片液压定调,/,双馈反应发电机,(DFIG),/,变速箱,4,风能,:,参考案例及专用知识,应用案例,1:,涡轮调节及自动控制,(II),DeWind D8:2 MW/,叶片液压定调,/,双馈反应发电机,/,变速箱,系统设计,(,概观,),Gearbox:变速箱,电网数据管理,5,系统设计,(,机舱,),6,系统设计,(,塔基,),7,QUEST公司控制系统,QUEST公司提供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控制器,科若斯中心控制器,测量准确性高,经证实的高可靠性,经过标准工业总线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简单快捷的配置,高效益的产品,Motorola MPC 555,8,QUEST公司控制系统,采用输入/输出(I/O)单元分布在风力发电机周围,大幅度的减少电缆的数量。,9,QUEST公司控制系统,科若斯测量变压器(电压互感器),Chorus Trafo 科若斯变压器(电压互感器),Single phase type,Max Voltage(最高电压)690V,Accuracy(精确性)0.3%,Output(输出)0 10V,10,QUEST公司控制系统,闸流晶体管驱动器模块,Thyristor outputs(闸流晶体管输出)6,Output voltage,max(最大输出电压)690V,Output current,max(最大输出电流)1A,Over-current protection(电流保护装置)Yes,Digital inputs(数字输入)6,11,QUEST公司控制系统,用于添加和操作数据库记录的工具;,支持各类输入/输出(I/O)总线装置的数据库;,用于定义输入/输出(I/O)的工具,无论该,端口是在CPU 单元上或是在设备的总线系,统输入/输出(I/O)模块上;,任务周期间隔可以为1、10、100 或1000毫秒;,True RMS 的测量适用于6 个电压和3 个电流,测量频率可高至10 毫秒一次;,通讯端口的管理;,周期性数值的处理(例如风向);,用于模拟和数字测量的滤波器;,定时器;,数据资料记录;,图形界面工具箱;,软件系统主要用途和功能,12,VESTAS控制系统,底部和顶部的处理器模块,13,MITA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14,MITA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WP3100 Controller,适用于不同型号风机的智能控制器,集成所有控制功能,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存储,柔性设计的控制系统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集成实时电网测量,易于扩展,远程软件升级,15,MITA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16,MITA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特点,集成I/O及COM端口,满足风机控制的紧凑型设计,易于扩展,集成实时电网测量,友好的用户界面,基于MITA控制技术的控制系统网络,适用于不同规模的风场,17,MITA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Software and Statistics,集成所有功能并采用c语言编程可实现通过网络的远程软件更新;,风力机的远程访问;,参数和数据的密码保护;,数据统计并实现日、月、年的统计报告;,故障诊断及报警;,提供多种用户语言。,18,中科院电工所的风机控制系统,19,中科院电工所的风机控制系统,20,中科院电工所的风机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历程,承担多个风力发电控及变流器系统国家级项目,22KW变速恒频控制系统试验验证,大连天元电机全功率试验验证,国电玉门风场600KW G42机组现场试验,21,中科院电工所的风机控制系统,国电玉门风场600MW G42机组现场试验,将A12号机组的所有测量线、反馈线、控制线和动力线进行标号,并详细记录。,将原位于机舱内的主控柜拆除,从机舱内吊下;并在原来位置上安装科诺的信号转接柜。,将原有的线路完全拆除后,全部引入科诺的控制室内,与科诺的控制系统和变流器连接。,检查和测试所有接线的正确性和信号的准确性。,为监控机舱内的情况,在机舱内额外安装了一套监视系统。,22,中科院电工所的风机控制系统,现场试验结果,一次并网成功;,好的电气控制特性;,优于原机组的功率控制曲线;,30天的运行考核期测试成功,对比试验结果良好:,科诺A12号机组7.3万千瓦,金风600MW机组6.9万千瓦,Gamesa7.4万千瓦,存在问题:,通讯问题;,阵风超速;,变桨调节特性同主控系统匹配。,23,GH的风场控制系统,24,远程对话单元,(RIU),(Remote Interface unit(RIU),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独立于风场网络(Independent of site network),高采样频率,有准确时间纪录的数据(High sample rate,accurate time stamped data),保持最大的数据完整性,-,断网后两个月的储存(Maximum data integrity 2 months storage during network outage),实时数据采集和下载(Campaign and download real time data),客户数据分析(Custom data analysis),25,GH SCADA 系统的优点,风机维护(Turbine maintenance),性能优化(Performance optimisation),编辑功能,例如,停机时间和利用率重新计算(Editing e.g.downtime&availability reassignment),丰富的报告功能,可按合同要求进行追踪(Complex reports,traceable to contract obligations),故障的法律分析(Forensic analysis of faults),独立工程师分析(I.E.analysis),针对制造商的破产赔偿要求(LD claim against anufacturer),可用于支持运营和维护合同(Can be used to support O&M contract),简化日常检查(Simplifies routine checks),允许重点检查有问题的地方(Permits focus on problem areas),与基本要求相关的报告(Reports relate to bottom line),简化非常详细分析的工作量(Simplifies very detailed analysis),明确所有关键的问题(Clarifies all crucial issues),准确的有支持的信息资料(Accurate and supportable information),26,GH 风场群设计的方案,可逐渐增加的网络,服务器或客户自选方案,卫星/其它高速联网,公司网络,远程用户,GH SCADA,服务器,工作站,27,中科院电工所的风场控制系统,INTERNET,GPRS,RS232,电源,MD600,CP340,路由器,防火墙,监控室,DC+DCC,数据中心DC,端口:9100,28,中科院电工所的风场控制系统,采用标准化的通信网络技术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大型风电场风电机组集中和远程监控。主要用于大型并网风电场百台以上风电机组的集群监控。可根据不同的风电机组制定相适应得通信协议。,功能特点:,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速度快,系统可靠,可选择对多台风电机组同时进行远控操作,模块化功能组合结构,扩展能力强,积木式数据存储结构,提高了数据查询速度,扩大数据存储范围,29,中科院电工所的风场控制系统,通信管理系统自动与事先设定的风电机组建立通信连接,并且有通信中断后的自动重连接功能。,监视功能实时监视可控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如待机、大/小电机发电、停机等)、瞬时运行数据、统计运行数据、历史运行数据等。绘制曲线现场绘制风速-功率曲线、风速分布曲线、风速趋势曲线。,集中控制功能在中央控制室集中实现对多台风电机组的远程开机、停机、左/右偏航、复位等功能。,数据管理系统自动进行历史数据存储,自动进行数据维护,自动生成日报表、月报表和年度报表,支持数据查询,并且有数据导出功能。,修改参数远程修改风电机组运行参数。故障报警与处理故障报警(视觉报警和红色警示条报警)、故障数据保存、故障现场数据读取显示。,异地远程监控通过Internet或电话拨号等远程通信手段,可以实现在异地对大型风电场的远程管理。,30,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小结,31,风场控制,现场设备,I/O,卡件,变桨控制,变流控制,系统通讯组件,服务器,本机控制,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打印机,网关,本机控制器,变流控制,变桨控制,风力机本机监视,其它控制设备,系统通讯组件,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硬件图,笔记本电脑,32,实时网络操作系统平台,历史及数据存储,逻辑实现平台,偏航、液压等,I/O模块通讯,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算法,DLS或类似接口,接入,系统诊断,及报警,变桨等系统控制,Profi BUS 通讯,变流器控制系统,A I/O 通讯模式,通讯接口,HMI,风机本机监视接入,变电站监视接入,其它信号接入,风场监视控制系统支撑软件,打印,报警,监视,纪录,历史,远程通讯,风场控制,本机控制,执行机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软件系统图,33,风机控制系统,风机本机控制系统结构,设计机舱及塔基控制箱;,分布的I/O;,可扩展的网络设计;,控制系统厂商特点,设计生产控制器及关键检测元件;,同自有风场控制系统的集成;,控制系统的现场工作,风场控制系统,风场管理(风电厂运行、业主监视、制造商监控);,丰富的通讯方式。,34,风机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同样机相关,控制功能逻辑设计和实现;,控制系统调试工作;,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风机控制柜控制箱组装;,被控对象控制特性;,信号及动力电缆设计;,控制系统HMI、历史功能及报警功能;,风场控制系统。,35,风机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其它重要工作,完整的风场控制系统;,风机电气控制系统功能试验台;,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关键零部件生产。,36,材料出库,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全生产工艺流程,系统生产,执行单位:生产组 地 点:电控生产车间时 间:2.5周,机柜柜,体安装,电缆制造,电子安装,带电调试,主机联调,现场调试,机柜检验,底板安装,卡件底座,安装,走线槽安装,同轴电缆,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电源,继电器,及端子,控制器及,I/O,电缆连接,通道检测,逻辑检查,系统性能,参数测定,临时电缆连接,系统联调,机柜现场安装,现场接线,系统调试,系统调试,执行单位:调试组 地 点:总装车间、现场时 间:同整机进度,37,材料出库,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全生产工艺流程,系统生产,执行单位:生产组 地 点:电控生产车间时 间:2.5周,机柜柜,体安装,电缆制造,电子安装,带电调试,主机联调,现场调试,机柜检验,底板安装,卡件底座安装,走线槽安装,同轴电缆,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电源,继电器,及端子,控制器及,I/O,电缆连接,通道检测,逻辑检查,系统性能,参数测定,临时电缆连接,系统联调,机柜现场安装,现场接线,系统调试,系统调试,执行单位:调试组 地 点:总装车间、现场时 间:同整机进度,38,控制系统程序框图设计,了解风机系统运行及控制过程;,理解和验证Aerodyn开发控制程序;,现场调试技术基础;,技术开发即国产化基础。,39,居于Aerodyn SCS说明的控制程序框图设计,采用UML的系统需求分析过程,用例分析清楚表现不同部件操作关系,用于系统逻辑软件开发的第一版SCS功能说明已完成,40,控制系统程序框图设计,序列图表示动作执行过程,41,运行控制区域划分,42,43,44,45,控制系统程序框图设计,形成的程序开发文档,46,控制系统功能试验平台,意义:,变频恒速风力发电融合了现代机械传动、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而由于我国1.5MW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产业多处于设计和试制阶段。电气控制系统只有充分的,工程化试验,,得出较确切的结论和数据,才能应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建设风力发电系统及传动技术试验平台,提高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的实验室测试能力,掌握风电机组的关键测试技术,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对提高风电机组的性能将起到重要作用。,47,控制系统功能试验平台,全功率试验平台功能框图,48,控制系统功能试验平台,1.5MW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全功率试验平台系统组成框图,49,风场控制系统开发计划,风场控制系统软件结构示意,50,风场控制系统开发计划,风场控制系统网络结构示意,51,风场控制系统开发计划,风场控制系统远端访问,52,风场控制系统,53,风场控制系统,54,参与的工作,风机变流器技术合同;,风机变桨系统电气控制部分;,电机滑环;,其他一些监视控制仪表。,55,今后工作重点,AERODYN开发控制系统的技术引进及样机系统生产:,技术引进:,完善控制系统技术文档;,针对Aerodyn公司开发的逻辑功能试验;,控制系统及控制设备选型;,56,今后工作重点,系统调试工作:,主工艺参数的确定;,控制系统调试文档;,工厂试验项目及试验目的;,工厂调试步骤及检查项目(FAT);,现场试验项目及试验目的;,现场调试步骤及检查项目(SAT);,57,今后工作重点,样机生产:,电缆设计;,控制柜及系统集成;,系统配电柜。,半实物试验平台;,GH blade及控制套件;(3.7万欧元),Mathlab建模模仿风能变化;,多被控对象特性模拟;,其他配套设备约20万人民币。,58,今后工作重点,被控对象的性能特点:,变流器;,发电机;,变桨控制系统;,液压刹车系统;,偏航控制;,传感器;,其它电气设备。,59,今后工作重点,风场控制系统:,实现本机同集中控制中心的通讯,完成对风机集中监视控制功能;,实现运行数据的存储;,通过公网的远程登录。,60,61,其他有必要的工作,全功能风场控制系统的开发,目的:,技术积累及风场运行数据收集;,风力发电机的远程维护;,风力机的运行安全;,电控部分的技术产品。,以GH风场控制为蓝本的技术开发;,硬件采用RIU的配网模式;,通过公网或其它方式实现远程监视管理功能;,实现异地的风力发电机维护和监视;,多风场风机控制管理。,软硬件开发费用按照两套系统收益完成(约80万),62,其他有必要的工作,专用的控制系统硬件开发,目的:,专用的控制系统硬件可实现高效率的逻辑运算;,针对风力发电机运行环境的硬件设计;,灵活的系统扩展能力;,保持风力发电机控制算法的先进性;,较高的经济效益。,专有控制系统硬件技术要点;,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工业以太网实现可靠灵活的组网方式;,控制系统远程登录功能;,控制器开发费用约50万,63,其他有必要的工作,风力发电机功率试验台,目的:实现真实的风力发电机运行模拟。,试验方案:,小功率电机拖动及发电控制;,全功率方案:,全功率电机拖动;,已购风力发电机及变流器为动力源拖动。,64,其他有必要的工作,同其他科研单位的横向合作,目的:,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更快的技术创新。,已联系单位:,中科院电工所;,湖南株洲电力拖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风电组;,清华大学热能系。,65,组织机构图,事业部,经理,技术开发部(经理1人,其他21人),制造部(经理1人其它35人),物流部,(3人),质保部,(6人),电力电子组,(4人),风场控制开发,(5人),本机控制开发,(6人),组装,(30人),电缆制作,(5人),综合部,(2人),专有控制系统开发,(6),66,07年人员计划,序号,专业小组,工作简述,工程师,技术工人,第一阶段(完成三台样机试验安装),1,风机控制系统,风机控制组,引进风机控制技术消化吸收,2,2,硬件组,风机机柜、电缆、电源及相关硬件设计,2,3,电力电子,发电机及变流器,2,4,风场控制系统,系统硬件设计,网络拓扑及系统安全设计,2,5,软件开发,2,6,生产,机柜安装,柜内设备安装、接线等,1,1,7,安装调试,安装调试,电缆布线、现场安装调试,1,8,小计,12,1,67,产供销研,68,风电公司网络拓扑图,风场网络拓扑图,保定厂区网络拓扑图,Internet,风场远程监控系统开发组,风机主控工作组,电力电子工作组,69,电控组北京工作区,70,7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