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局部热敷操作方法
局部热敷,可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促进炎症消退,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并使局部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和肌肉痉挛。
1. 湿热敷主要用于急性感染的初期和后期,如蜂窝织炎早期、乳腺炎初期、关节扭伤恢复期、急性肌肉扭伤恢复期、慢性肌肉劳损等。方法:选择较大的水盆,放人较多的热水,必要时也可加人硫酸镁或某些中药制剂,温度以60C左右为宜,准备两块毛巾轮替进行,将毛巾浸人热水中,毛巾适当折叠,拧去多余的水分,以不滴水为度,根据病情需要敷于局部皮肤上,约5分钟后重新更换毛巾,使局部保持一定的热度。水温降低时随时再加人热水或水盆下置热源适当加热,每次进行热敷2030分钟。
2. 干热敷用于急性感染初期和后期,如蜂窝织炎早期、乳腺炎初期、关节扭伤恢复期、慢性肌肉劳损、胃肠功能紊乱性腹痛等。主要采用普通热水袋进行,方法是将60C的热水装人橡皮袋中,注意热水袋不要装满,以其容量的1/22/3为宜,排尽袋中空气,拧紧开,置于患者患处。每次进行热敷2030分钟。
3. 就地取材可用大盐、沙子、细铁末适量,放人铁锅中炒热,注意温度适当,装人布袋中,置于患处皮肤上,每次进行2030分钟。注意防止局部皮肤烫伤。
4. 注意事项热敷时注意防止烫伤局部皮肤,特别是昏迷、瘫痪、麻醉术后未恢复感觉的患者尤应注意。头面部急性炎症不宜做局部热敷。手术后刀附近、皮肤皮损、关节扭伤后48小时内也不宜做热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