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性.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212502 上传时间:2025-04-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性 一、课前在备课上下功夫。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高效率的课堂,必须用好这“四十多分钟〞的每一分、每一秒,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是备课的质量,而备课不是单纯的写教案,更不是对教案、教参的照搬照抄,教案只是一个备忘录,主要是备教材、备同学,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年龄、认知、能力等,恰当把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合理〔制定〕教学的每一个活动,全面合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同学的性别、年龄、个体差异、思维智商及课内可能生成的意外状况,都必须有所预设和关注,要做到有的放矢,视机而行。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教具、学具等来激发同学的兴趣,为同学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也只有在台下做好这样的充分准备,打有准备之仗,才干让四十分钟绽放出色,才干让同学都学有所获。 二、让同学在小组合作中感受成功。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同学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同学的学习效果最好,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同学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及时的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加强同学的学习效能感。同时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让同学在小组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能引发同学积极参加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从同学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察、操作、推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同学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是让同学伴着兴趣,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同学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从而使定性的知识浮现灵动的状态。它为同学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同学学好数学的动机。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一 捕捉“资源〞,引导革新。 例如,在推导圆柱的侧面积时,有个同学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沿着高剪开,而是斜着剪开。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是把侧面展开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侧面的面积,这就是“资源〞,如果〔教师〕固守原先预设的“方案〞――一定要沿着高剪开,而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这一“资源〞,只是轻描淡写说一句“这样想也可以〞就请另一位说出你想要的答案,这将极大地扼杀了这位同学的这一革新意识,关于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扼杀〞。这里教师不仅要给予充分的激励与欣赏,还应组织同学对这样的“资源〞加以理解与掌握,激发同学踊跃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革新,让同学体验到革新的成功和喜悦,获得再创造的信心。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同学的探究精神与革新思维。以上提到的是正确的“资源〞,而在实际教学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心理学家盖耶说的好:“谁不合计尝试错误,不同意同学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随时。〞同学课堂上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庞大的“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同学的错误为促进同学发展的有效资源。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同学革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同学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涵有“同学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同学先发表看法,集思广益,让同学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同学革新能力上倾斜,对同学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激励,对同学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同学点点滴滴的革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同学之间评价,促进同学的学习激情,假设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同学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革新的开始,现在的同学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同学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讥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激励同学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同学果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同学的疑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同学感兴趣的事情。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数学模型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同学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因此当同学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同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就必须要一定的建模思想。建模思想就是把实际问题,同学通过观察、收集、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转化、构建、解答等一系列熟悉活动。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同学能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进一步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体验实际应用带来的快乐。“解决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置数学题作业,如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二是生活题作业,让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通过应用真正让数学走入生活,让数学走近同学。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拓展数学问题,培养同学的数学意识,提升同学的数学认知水平,又可以促进同学的探究意识、发现问题意识、革新意识和施行意识的形成,使同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熟悉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智力系统。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制定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现在改围成一个宽是10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按一般的方法完成:(12×4-10×2)÷2=14(厘米)。这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去思索,还可以怎么去解答?通过同学激烈的思索、讨论,同学想出三种解法:1、12×4 ÷2-10= 14(厘米);2、12×2-10=14(厘米);3、12+(12-10)= 14(厘米)。这三种方法解题思路也是对的,应用了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创造性,革新精神和施行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同学建模思想的形成与运用。 3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二 如何提升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性?1)培养同学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同学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同学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同学革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让同学通过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表达方式的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2)培养同学主动参加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同学手脑结合,注重施行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同学主动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同学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同学革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索、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加,提升学习活动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的熟悉》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同学自主提问题的兴趣;再让同学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验圆柱的形状;接着让同学动手用尺子、绳子量一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进行观察;最后让同学共同讨论、交流,从而熟悉了圆柱的特征。这种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养成一种优良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独立思索的习惯;引导同学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探究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索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 4)培养同学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要激励同学大胆地参加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熟悉和发现,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同学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4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优良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同学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同学,向同学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教师对同学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同学,同学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尤其在处理同学问题上,要善于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话、一个小小的玩笑话、一个对同学善意的揶揄、一次轻轻地抚摩,这样使紧张的空气得到缓和,使同学能直抒胸怀,感受不到压力,既有助于问题的处理,又使同学对老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同学渴求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同学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随时不忘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同学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同意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同意补充;没有想好的同意再想;不清楚的同意问;不同意的同意争论;教师错了的同意批评;甚至必要时同意同学不举手自由发表看法。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证。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正确的学习氛围,调动同学最正确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同学以最正确的主体精神参加学习活动。 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同学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同学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同学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同学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同学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同学到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究。让同学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合计的是学习内容是否合适于探究学习,从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不排斥接受学习。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同学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必须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同学吸取更多的信息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