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 小学数学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多媒体的实际运用中不免会出现问题,一线教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今天,朴新我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多媒体教学一 一、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计算机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能够轻松实现人机交互,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反馈,这一优势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所不具有的。它不仅有电视机的视听合一功能,还有本身的交互功能,二者结合到一起,就能创造出一种新的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图文
2、并茂,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关于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很大的有用型和重要意义。并且,在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方面,计算机也有自身的特点,它能够促使同学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经过观察,同学对两个小圈中的图形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左边小圈里的图形全都是黑色的,而右边的小圈中的图形则全是白色的。将大圈中的所有图形进行分类,只有右边的小圈里缺少白色正方形。同学下意识地就要把这个白色的正方形填上去。笔者在同学的指点下,利用鼠标进行拖拽。首先,笔者用鼠标选中正确的图形,同学在下面说:就是它,就是他。我说:好,那老师就按住左键不放手,咱们把它拉倒小圈中。我边说边做动作,把
3、白色正方形拽到了右边的小圈中,将鼠标左键放开。此前我就制定了条件响应,如果答案是正确的,同学就会听到电脑中发出一阵悦耳的提示音;如果答案是错误的,就会听到刺耳的声音。 二、多媒体能为同学提供多样性的刺激 多媒体为同学带来的刺激并不是单方面的,它是多种感官的综合,所带来的效果会更大,也能使同学获取知识的程度和时间长度得到加深。多媒体能看、能听,在必须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同学亲手进行操作,在这种多重刺激下,同学多获得的信息量肯定比单纯地听教师讲述要大得多。 如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复习时,我必须要用多媒体让同学明白如何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为了让教学过程更醒目,
4、我制定了三个图形: 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同学展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即图(1),然后对该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如图(2)所示,最后将分割的部分平移到右侧,即图(3)所示。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先让同学对图(1)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并说一说应该怎样将它变为长方形。同学说,应该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将他剪开,笔者翻到下一页,马上就看到了图(2)。同学说要把剪下来的小三角形平移过去,于是他们就看到了图(3),这个平移的过程在同学的眼前清楚、明确地展示了出来,他们关于该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入了。 数学多媒体教学二 应用多媒体突破教材的难点知识 与其他学科相同,数学这门学科要求同学学会每一章节的一系列内容,
5、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难题,这些难题就是教材的难点知识,解决这些难点知识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这些难点知识较难理解,因此应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教师在指导同学熟悉时间的时候,倘假设仅仅凭借教师一味地讲解,就会显得比较单调和乏味,同学要想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个钟面通过多媒体浮现给同学,使同学清楚地观察到钟面上的格子,指针与12个数字。接下来,教师借助声响效果与图像的闪烁,为同学讲解12个数字将钟面分为了12个大格子,所有的大格子都是由5个小格子组成。随后教师为同学浮现分针跑一圈、时针正好跑一个大格子,这样同学就明确了60分钟恰恰是1个小时。最后
6、教师借助多媒体浮现同学一天作息时间的情景,以使同学对所学习的时间知识进行巩固,这也和同学的实际生活相符合,在体现生活化数学思想的过程中有效地突破了教材的难点知识。 应用多媒体启发同学形成合理的学习方法 因为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少的内容仅仅依靠教师的板书和口述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应当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旋转和移动的功能,指导同学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在教授同学圆柱体的概念时,过去经常都是教师直接为同学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使同学的理解比较肤浅,难以形成合理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必须要有效地体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个二维动
7、画,首先为同学浮现一个色彩艳丽的长方体,然后围绕长方体的一边开始弯曲,一直到长方体的对边是重合的。接下来,同学就能够观察到出现了一个新型的几何物体,而它就是所谓的圆柱体。教师通过实施多媒体教学,将数学概念动态性地浮现给同学,让同学明确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印象,有效帮助同学形成了合理的思维方法,使同学终生受益。 应用多媒体丰富教学知识 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施行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所以局限性是比较大的。在同学理论知识日益丰富的过程中,却不能够同步提升同学的施行能力,这与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是相背离的。因此,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应当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使教学知识变得更加丰富
8、给同学创设虚拟实际的教学情境,以使同学仿佛置身其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庞大魅力,丰富同学的情感体验,培养同学的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在教授同学加法意义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浮现加法的意义:在原地本来有5只小鸭子,后面又来了3只小鸭子。形象、直观和生动的动画激发了同学的思维意识,教师再以此为切入点讲解加法的意义,以及说明加法的逻辑过程与规律,让同学真正掌握。 数学多媒体教学三 一、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同学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形式较具体形象,在他们眼里,数学无疑是一门抽象、枯燥、复杂的学科。如何使抽象、枯
9、燥、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简单化呢?通过施行证实,合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手段,为同学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同学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如在新授课之前,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趣,提出相关的问题设疑,从而在同学心理上设置一种悬念,可以激烈地引起同学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熟悉一课时,首先给同学利用电脑演示动画片创设情景: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同学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同学猜小狗得第一(因为
10、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慧的同学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同学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求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二、由抽象知识变为直观的,便于同学认知过程。 教育专家杜威曾经指出: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
11、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同学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特别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同学的认知过程,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1、特别重点,加深同学的理解。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特别重点,刺激同学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互相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同学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如在教学旋转与平移时,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同学明确运动前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后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点是不变的吗?运
12、动后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有什么变化?帮助同学理解上述抽象概念。2、化解难点,发展同学的思维。同学在学习数学时,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于直接感知,这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种同学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同学面前,从而化解难点。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显然。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CAI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同学参加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同学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数学多媒体教学四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兴趣是同学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13、教师应用多媒体必须要重点合计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100以内数字加减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小小文具店的情境,引导同学利用自己的文具开文具店,将文具进行标价,其他同学则依据自身的兴趣来选购文具,选购者与出售者在结账时必须要算出金额,这样情景能改变同学对数字运算的枯燥、乏味认知,充分调动同学对熟悉运算的兴趣。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使得同学具备合作意识,引导同学在私下里也能进行这样的情景学习方式,使得同学具备数学知识的现实运用意识,提升同学的运算能力。 特别同学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就小学数学教学传统课堂来说,教师
14、掌握着课堂主导权,同学往往被动接受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师生平等存在的课堂环境,确保同学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模式,提前制定好课堂教学环节,对问题进行设想,确保课堂秩序与课堂节奏。比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同学对直线、线段、射线与角进行认知,教师提问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教师画出一个焦点,提问从这个点出发,能画出多少条射线、能形成多少个角?通过逐步提问,引导同学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发挥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意识,这样同学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充分保证,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结合实际生活
15、的教学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同学在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能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同样运用同学生活经验服务同学的学习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确保同学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在三角形的教学中,让同学学习生活实际,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三角形的例子,再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交通指标标志、衣架、风筝、瓦房的屋顶、相机支架等图片,指导同学熟悉三角形的稳固性,然后让同学分析以上生活中的例子能否特别三角形的稳固性特征。然后再分析三角形的类型、内角和等特征,使得同学充分认知三角形,培养同学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能力。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