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綦江区元方小学 周熠,“图形认识与测量”,知识梳理及教学方略,第1页,目录:,1,2,“图形认识与测量”,知识梳理,“图形认识与测量”教学方略,第2页,一、,“图形认识与测量”,知识梳理,(一)所处位置,数,学,课,程,标,准,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1,、,图形认识,2,、,图形测量,3,、,图形与变换,4,、,图形与位置,第3页,(二)各学段教学目旳:,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认识
2、1、通过实物和模型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测到简朴物体形状。,3.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朴图形。,第4页,4.通过观测、操作,能用自己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特性。,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朴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第5页,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认识:,1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种点。,2能辨别直线、线段和射线。,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懂得两点间距离。,4懂得周角、平角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
3、锐角之间大小关系。,第6页,5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6通过观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测、操作,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第7页,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9通过观测、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展开图。,10.能识别从不一样样方位看到物体形状和相对位置。,第8页,测量:(第一学段13年级),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一样样方式测量物体长度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
4、体会千米、米、厘米含义,懂得分米、毫米,会进行简朴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计某些物体长度,并进行测量。,第9页,4.指出并能测量详细图形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朴单位换算。,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第10页,测量:(第二学段46年级),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度数,会画指定度数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2运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措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公式。,3探索
5、并掌握圆周长和面积公式。,4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第11页,5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换算,感受 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实际意义。,6结合详细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计算措施。,7探索某些实物体积测量措施。,第12页,二、“图形认识与测量”教学方略,(一)建立课堂模型,明确教学思绪,“图形认识”教学模式,经历情境,抽象图形,实践操作,感知特点,欣赏拓展,回归生活。,第13页,1、经历情境,抽象图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全过程,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展开
6、学习,抽象出图形过程如下:,生活实物 实物图 几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第14页,【案例1】如在角认识一课中,一位老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1)、说说生活中看到角:学生说兴高采烈:扇子,红领巾、书本、五角星、桌面、墙角等等五花八门,体现了生活情境引入。,(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实物:如扇面、红领巾,桌面等,并把有角部分用红色醒目旳示出来,体现了由生活实物到实物图初步抽象。,(3)、去掉课件中实物部分,只留下红色显示角图形,再让学生直观观测角特点。就完毕也由实物到几何图形抽象。,第15页,2、实践操作,感知特点,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图形基本性质,(1)倡导学生人人拿学具
7、进行操作实践。,(2)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叠一叠、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比一比、分一分、做一做等基本实践操作活动,为正式学习图形性质奠定基础。,第16页,【案例2】怎样探究长方形特性教学片断:,(1)、发明图形:课前老师给每组发了一袋材料,你能运用这些材料或是你自己身边材料想措施发明一种长方形吗?,(2)、展示成果:教师巡视,指名实物投影摆放。,措施有:摆小棒、画点子格、拼三角板、拼小正方形等等。,(3)、思索讨论:这些长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用什么措施可以证明?(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措施验证?再操作验证,并把你发现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看哪组想措施多)。,(4)
8、汇报交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逐一演示: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折一折。,第17页,3、欣赏拓展,回归生活,理解并欣赏某些有趣图形,感受图形世界丰富多彩,【案例3】如在认识完轴对称图形特点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环节:,“回归生活,赏析对称美”,教师提供素材主题有:京剧脸谱、剪纸艺术、建筑物体、平面图形、字母等。,第18页,“图形测量”教学模式,结合情境,理解量意义,操作体验,建立单位表象,探讨措施,处理实际问题。,第19页,1、结合情境,理解量意义,在详细问题情境中注意对所测量量实际意义理解,【案例4】如周长教学,教学情境如下:(1)、创设情境 感知概念,动画引出“一周”“首尾相连
9、板书一周)。,揭示“首尾相连图形”就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第20页,(2)、判断封闭图形为揭示概念打基础,先判断,找出封闭图形。,描出这些封闭图形一周。,揭示定义封闭图形一周长度就是这个图形周长。,(板书及时补充完整),(3)、联络实际生活,摸一摸身边图形周长。,学生:桌面 数学书封面 某些实物。,老师:摸黑板封面(体现没有摸满一周)。,第21页,(4)、小组合作,测量周长,出示问题,讨论交流。,师:你用什么措施测量如下图形周长呢?,师:每种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呢?,提问测量措施及使用工具。,请测量它们周长并填写在汇报单上。,实物投影展示测量成果。,(5)、总结,这节课你
10、有什么收获吗?,在实际生活中均有那些地方用到了周长呢?,第22页,2、操作体验,建立单位表象,在测量过程中,体会建立测量单位必要性,理解度量单位实际意义,【案例5】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完“千米认识”后写教学随笔。,我校操场地面是用水泥方砖铺成,我带孩子们去数方砖,再计算出操场长度,长度恰好是50米,一种来回是100米,我让孩子们走了一种来回,10个来回是1000米,又叫做1千米。,我留下了家庭作业,“从家到学校大概多少千米。”让家长协助完毕,学生和家长共同行走一千米旅程,对一千米均有了很好感知体验。此外,我还留下了让孩子们理解和搜集多种交通工具时速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测一下自己步行速度,第23页,
11、3、探讨措施,处理实际问题,(1)重视估测,掌握估测措施,估测有助于小朋友理解测量特性和过程,并获得对测量单位大小认识。,(2)重视对公式探索和推导,并能运用公式处理问题。,不能将重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朴地处理为计算问题。,第24页,【案例6】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师:同学们,你们学过长方形面积吗?,生:没有。,师:今天我们学习长方形面积,请你们先看看书,想一想:怎样求长方形面积?,学生看书后汇报:书中先讲了用数方格措施求长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教师:(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你们齐读三遍。,学生:齐读三遍。,师:用字母怎样表达哪?用字母表达就是s=ab
12、或s=ab,师:好,我们讲应用题。,第25页,(二)完善教学方略,优化教学效果,教学方略一:联络学生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展现现实情景,1、提供“生活化”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案例7】如“直线和线段”教学就可以展现“四组镜头”让学生观测。镜头一:妈妈织毛衣场景,突出散落在地上绕来绕去毛线。镜头二;大桥上一根根斜拉钢索。镜头三:一种女孩在打 ,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 线。镜头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栓住重物往上拉画面,突出体现笔直钢丝绳。然后提问:“刚刚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类吗?说说你好措施。”,2、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第26页,教学方略二:引导学生通过观测比较,发现几何特性,教学方略三: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处理重点、难点问题三部曲:,1、独立探究,发展个性。,2、组内交流,学会互助。,3、组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学方略四:充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27页,谢谢!请多指正。,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