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乡村建设不可忽视安全生产
我国有13亿人口,乡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乡村发展搞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我们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我国执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提供了坚实的政策确保和财政支持,然而我们在看到各种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必必须看到存在的不够和任务的艰巨性。现在的乡村和农民已不是人们潜意识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式乡村和农民,现代化的生产、交通、信息等技术装备在乡村有着广泛的运用,它们在为乡村和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便捷和效益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不安全的因素,乡村人口中因事故死亡、受伤、致贫人数连年呈上升趋势。目前和将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处在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
据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状况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患职业病的有一半以上是农民工,因生产事故死亡的人数90%是农民工。因此,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中的地位作用,对大力强化乡村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全生产是乡村生产发展重要支撑,生产不安全就谈不上生产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定要求,只有安全才能生产。乡村生产要发展,必必须把好安全关。特别是随着乡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地方名誉上是乡村,但工业生产已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由于乡村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安全意识相对较弱,自我保护能力有待提升,生活习性、纪律观念有待强化。再加上安全投入严重不够,安全机制不够健全,他们不但存有乡村生产中所特有的不安全因素,同时也具备工业生产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其安全生产形势更为严峻。就是一些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随着农用机械、交通等工具的广泛应用,不安全的因素也呈上升趋势,必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安全生产是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举措,生产不安全,生命财产没有安全确保,就谈不上生活宽裕。温家宝总理指出: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在乡村中,因事故而致贫、返贫的现象并不鲜见,例如交通事故,一些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事故,不仅使受害者一方承受失去亲人的悲伤,其家中的生活也往往同时失去支撑,很多肇事方也因理赔使生活陷入困境。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体,一人伤亡直接牵动数个家庭的利益,事故的影响面将进一步增大。一人受害,多个家庭陷入生活的困境,其危害更为广泛。
安全生产是乡村乡风文明的重要环节,生产不安全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就谈不上乡风文明。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是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环节。安全生产事故,直接损害了受害人的人身和经济利益,是引发各种矛盾的导火索,甚至演化为恶性刑事案件。不管是厂矿企业,还是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其它安全侵害,由于人们法律意识的淡泊,往往在处理上难以达到双方都能满意,容易引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等的发生,影响社会的和谐和乡风的文明。
安全生产是乡村村容整洁的基本确保,生产不安全就难以实现村容整洁。村容整洁离不开合格的经济环境和齐心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共同宽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的因安全生产事故而致贫,甚至因此土地荒凉,家舍凋敝,很难融合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安全生产是乡村管理民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管理民主是对一个地区全面建设的综合衡量,纵观古今中外,人们生活无忧,安全有可靠的确保,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当前,我国正处在难得的和平发展的大好时期,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发展经济,安全生产事故成了对人们生命财产构成最大威胁的隐患,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真正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步伐,必必须摆正安全生产的地位,全面熟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现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最大限度地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少受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