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实施管理制度一科学锻炼提升青少年体质双减政策下一常用版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X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有效作业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体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体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体质管理工作全面、高效、有序进行。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副校长)、XX(副校长)
成员:
组长及副组长负责学生体质管理工作方案制度的制定、实施及督查工作。包抓年级领导、各班班主任及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质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及宣传者。
三、体质管理原则
(一)遵循全面性原则。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二)遵循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三)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四)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体质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推进体育工作改革,积极提升每天锻炼一小时质量。
系统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实现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节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或放松。推进体育家庭作业,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结合运动会.体育节开展足球.篮球.长跑.跳绳.广播操比赛等体育专项运动竞技赛,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学校拓展课、体育社团、校队的专项训练,达到培优提升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三)全员参与,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原则。学校政教处、教务处紧密配合,教师间相互协作。学校每学期对优秀班级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作为考核评价班级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保证体育锻炼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健全责任机制
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1)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
(2)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3)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
(4)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5)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
(六)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体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及综合实践课课时。确保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体育与健康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要落实每天“阳光体育1小时”、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大课间活动,每次时长30分钟。要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五、工作举措
(一)做好体质检测。
积极开展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组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积极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时要有方案、有预案、有安全保障,确保测试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对请假
暂时不能监测的学生给予补测,对因身体原因不能监测的,要出具医院证明或残疾证明。
测试要向家长进行反馈,积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任何人不得干预体质监测过程和结果。
(二)综合防控近视。
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假期,非学习目的的手机、平板、电脑使用单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落实好一天两次的眼保健操。避免不良用眼行为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三)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制定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同时,明确了中小学各学段体育课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四)确保1小时大课间,精心组织“两操”。
每天上午9:50-10:20开展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共计30分钟,下午15:30-16:开展眼保健操和大课间活动,共计
30分钟,上午和下午共1小时。任何教师不得占用学生大课间活动时间,确保大课间有实效,增强学生体质。
(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跑操球操跳绳、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小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家访、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七)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八)提 眼保健操质量,保障学生睡眠时间。
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监督学生每天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不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睡眠情况,如有学生长期睡眠不足情况,分析原因,家校协同尽快改善。
(九)健全责任机制
要统筹安排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督促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落实学校“健康副校长”的工作职责。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班级微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十)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中作好安全防范工作。
六、工作目标
到2022年,配全配优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和竞训体系更加完善,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
七、加强体质管理审核与监管
(二)健全责任机制。
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有分管领导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家校合育。
(三)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符合本校实际的五项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的管理检查。
(四)平时根据工作,对学生睡眠、体质、读物、作业等问题随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并做好约访、交流工作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