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本1.1工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江陵县位于荆州市区东南部,长江中游北岸,东邻潜江市和监利县,南接石首市,西与公安县一江相隔。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国土面积1032.2平方公里。荆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审时度势,作出了 “工业兴市”的战略决策。江陵县根据“工业兴市”的精神集中力量搞好投资环境建设,构建优势区位,形成吸引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的强大动力,为了有利于企业的分工与协调,推动相关产品形成“产品链”,提高产业组织水平,加强工业配套能力,形成产业规模,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实现基础设施、中介服务和辅助服务共享,选择了江陵工业园区这一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合
2、理,用地条件良好的区域,用于江陵县的工业发展。规划江陵县工业园区位于郝穴镇城区东部,北起江陵大道、南止楚江大道、西临规划的二号路,东止规划楚江大道东650米,本次规划范围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长2.4公里,总用地面积4.52km2。目前工业园区工业项目主要沿江陵大道两侧分布。1.2开发区规划方案工业园用地面积4.52平方公里,规模较大,其主要功能为工业生产,工业用地达2.66平方公里,按照“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区的平均经济密度计算,工业园区建成后可提供60亿元的工业产值。本次规划的期限:近期为2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工业园区布局结构相对集中,根据现状招商情况和限制三类工业
3、进区的原则,规划四类工业分类布置工业项目:轻纺织工业区、汽车机械工业区、电子工业区和高新产业园。远期逐步完善工业园区道路路网及综合管网设施,提高工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综合优势明显的外向型工业园区。1.3园区环境质量现状(1) 环境空气:本次评价对各监测点SO 2、NO 2 一次值及PM 10、SO 2、NO 2、TSP的日均浓度进行计算单项污染指数,SO 2、NO 2 一次浓度值及PM 10、SO 2、NO 2、TSP的日均浓度值污染评价指数均小于1,表明监测期间,评价区域内的SO 2、NO 2 一次值及PM 10、SO 2、NO 2、TSP的日均浓度监测值
4、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96)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说明评价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2) 地表水:纳污水体郝白渠在各监测断面各污染物现状监测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2)V类标准,能够满足V类水体功能要求。西干渠江陵段现状监测值显示其未能满足III类水体功能要求。(3) 声环境:所有监测点位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8 )中相关标准的要求。但是整体上来看,监测到的噪声值普遍非常接近标准值,该区域噪声监测值较高系工业园区内现有企业运营及交通噪声所致。1.4园区污染物排放量1.4.1现有污染物排放量(1 )废水:工业园区内现有主要工业企业
5、废水排放总量为743858m 3/a,其中COD排放总量为46.44t/,a氨氮排放总量为6. 6801t/a工业园区内现有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1266m 3/a其中COD排放总量为5 0.64t/,a氨氮排放总量为4.81t/a(2 )废气:工业园区内现有主要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废气排放量为39 8 5 4. 5104Nm 3/a SO 2 排放总量为 219.672t/,a 烟尘排放总量为 38.091t/a工业园区年生活污染源排放废气污染物分别为SO 2 37. 2、tNO 26.711t烟尘0.7t(3)固废:工业园区内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103.5以a现有主要工业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
6、生量为415. 9t/a1. 4.预测污染物排放量(1 )废水:江陵工业园区在2010年及202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为1.152万m3/d、1.44万m3/d江陵工业园区在2010年及2020年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1.2万m3/d、1.44万m3/d废水污染物:COD在2010年及2020年的预测达标排放分别为515.09t/a 7.8t/;aNH 3-N在2010年及2020年的预测达标排放量分别为 68.68t/a 93.44t/a(2)废气:经初步预测估算,江陵工业园区近期规划即2010年工业污染源排放SO 2 575. 101t/a烟尘99.722t/,a NO 2 80.241ta
7、江陵工业园远期规划即2020 年排放 SO 2 956.105t/a烟尘 165.788 t/a NO 2 133.402ta2010 年工业园区年生活污染源排放SO 2 76.275、tNO 213.76t烟尘0.014t 2020年工业园区年生活污染源排放SO 2 112.679、tNO 220.327t烟尘0.021t 2010年工业园区年交通污染源排放NO 21o39t;202 0年工业园区年交通污染源排放NO 29.84t烟尘0.021t(3)固废:经预测,工业园区近期工业固废产生量总计为108675t/km2,远期工业固废产生量总计为180673t/a。2010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
8、4090t/a远期( 2020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5587. 5t/oa1. 5环境影响预测(1)环境空气水平年各种污染物浓度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污染物排放对园区内以及园区外环境敏感点日均浓度贡献值均很小,对区域环境影响甚微,环境空气质量预测叠加值可满足二级标准要求。(2)水环境在近期和远期,工业园区废水正常排放时废水污染物对郝白渠的贡献值很小;在近期和远期,在非正常排放时废水污染物对郝白渠的贡献值较高,污水处理厂排污至下游50m处形成污染带,对郝白渠水质影响较严重,因此要杜绝污水处理厂非正常排放情况的出现。(3)噪声影响开发区建成营运后,噪声来源为工业企业厂界噪声、交通噪声,
9、在加强声环境规范化管理、工业噪声源以及交通源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各功能区的环境噪声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8)的相应要求。(4)固体废物目前,开发区垃圾处理场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待上述设施建成后,园区的生活垃圾将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收集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园区工业废渣除综合利用外,剩余部分进入垃圾处理场填埋;危险废物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采取以上措施后,园区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全部有效处理实现零排放,其对工业园区域环境影响甚小。(5) 生态环境影响工业园区的建设将该区域由农业生态景观或城乡结合地带的生态景观,转变成现代城市生态景观,土地功能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都将
10、随之发生变化。工业园区的建设将减少耕地面积,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在合理调配、加强引导、适当补助基础上不会产生质的变化。工业园区建成后总的景观效益将有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1.6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工业园区污染防治措施清单见表1-1。表1-1 污染防治措施清单分类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绿化污染防治措施园区必须建设好污水收集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在江陵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营之前,入园企业的污水必须进行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 )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在江陵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营之后,入园企业的污水必须进行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 )中的三级排
11、放标准。江陵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水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2 ) 一级B标准后排入郝白渠。严禁燃烧高硫劣质煤,锅炉烟气治理采用脱硫除尘技术,小型锅炉以柴油为燃料,的普及、推广清洁燃料的使用,启动园区内天然气管网建设,为“西气东输”天然气工程做好准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末端治理措施,采取集气措施,以有组织方式排放,原则上要求集气率80%。发展清洁燃料车,实施国家规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实施总量控制。开展清洁生产工艺,选用精料,少排废物。生活垃圾送垃圾处埋场填埋。一般工业固废按不同的物化性质采用综合利用、回收或填埋的处置方式。
12、危险废物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安全处置。企业合理布局,选择低噪声设备,加强日常维修保养。各工业企业总图应合理布局,使其厂界环境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8)。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及工艺,安装隔声降噪装置。居住区绿地、沿河绿化、沿路绿化和专用绿地。1.7园区选址与布局合理性江陵县城总体规划(近期:1997-20年;远期:21-2015年)中对江陵县经济发展战略的描述为:“稳步发展农业,重点发展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倾斜发展江陵县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宽裕型”转化,经济发展由以农业发展为主,向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转化。”江陵工业园区的建设
13、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江陵县城总体规划中对江陵县工业用地布局的描述为:“新增工业用地位于城东,主要为一、二类工业用地。”江陵工业园区选址地位于城东,且园区用地主要为一、二类工业用地,其工业用地布局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江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6-2020年),江陵县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约615.公顷,其具体覆盖范围见报告附图十;江陵县工业园区位于郝穴镇城区东部,北起江陵大道、南止楚江大道、西临规划的二号路,东止规划楚江大道东650米,该区域内不包含江陵县基本农田保护区用地,说明江陵县工业园区选址基本符合江陵县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规则。依据江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6-2020年)中建设用地布局规
14、划,工业园区规划区域均属于江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6-2020年)中的城镇工矿用地区,其选址基本符合江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6-2020年)相关要求。江陵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江陵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江陵工业园区规划由四类工业分类,其中包括轻纺织工业区与汽车机械工业区,其工业结构布局基本符合江陵县“十一五”规划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措施要求。工业园区从总体布局考虑了集镇道路网的规划,通过工业园区纵横道路和集镇连成一片,从环境景观上作到统一协调,对于工业类型的布局也充分考虑了利用地貌形态自然分割,尽量减少环境敏感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工
15、业园区规划布局基本合理。1.8调整对策与建议江陵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江陵县优化市场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开发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本评价分析认为:在园区开发建设和日常运作管理中,如能切落实本评价提出的有关环境保对策和措施,则可将不利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江陵县工业园区按拟规划方案实施是可行的。同时,本次评价就以下几方面提出调整建议:(1规划中应考虑将污染较小的一类工业用地布局在工业园区上风向,污染较严重的二类工业布置在下风向,在考虑园区整体性的同时又将工业企业对江陵县及工
16、业园区其它片区的影响降至最低。(2) 工业区各地块内和地块间的行业分布要合理的建设。工业区内同一地块内的行业建议为雷同设置,这样可以避免不同行业产生的污染物相互间的影响;不同地块可以布置不同的行业进驻,但地块门必须以道路和绿化相分隔,防止排放的污染物对产品的污染影响。(3) 在地块行业布置中,建议将产生废气污染物较大的行业布置于工业园区的东部,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对工业园区内居住区及工业园区自身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减少对江陵县中心城区的影响。(4加强区内公共绿化用地的建设。(5) 加快工业园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作。(6) 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和高耗水项目的进入;入园项目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须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提高园区的中水回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