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怎样让六年级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01658 上传时间:2025-04-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让六年级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让六年级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怎样让六年级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怎样让六年级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怎样让六年级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怎样让六年级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强化学习材料的有用性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索。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 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

2、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同学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学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学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我认为关键是要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说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同学的学习带有深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

3、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同学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同学发自内心的必须求。 这样的导入制定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同学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2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同学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同学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升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同学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导入新课就是激起同学自主学习兴趣的首要环节。 精心制定好这个开端,可使同学从

4、新课开始就产生深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开课前先让同学猜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这个谜底同学们猜了好久才猜出来了是草莓(草没),然后接着又说一个谜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这个谜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是杨梅(羊没),这时老师不失时机的问同学们:为什么第一个谜语猜了好久才猜出了,而第二个老师一说出来同学们就都猜到了? 经过这个猜谜游戏不仅拉近了老师同学之间的距离,也让同学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作为基础。从而让同学从平行四边形的已知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去思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这样导入新课,同学趣中生疑,于是主动探究新

5、知识学习方法的心情油然而生,营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调动同学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同学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究,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同学思路进行引导。 但为了全体同学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的挖掘,探究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对同学的思维进行合理诱导。指导同学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索,把面积

6、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同学的思维,提升了同学的自学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同学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3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1、利用同学的好奇心,巧设问题,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激励和激发同学独立思索、积极探究,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开始讲有理数这一章时候,先给同学一个悬念:1减2等于多少?这时同学嘀咕开了,1减2,1怎么能减2呢?应该是不够减呀

7、纷纷表现出好奇和推测,有的忍不住问:老师,等于多少啊,在这制造一个悬念,这自然会引起同学探究其中奥秘的欲望。这一问拨动同学的思维之弦,激发了同学参加探究的热情。这时可以就势引导:在中学我们将学习很多我们小学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让我们一起出发,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吧。从而激起同学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倾刻间又变成学习的发动机。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同学的兴趣 趣味性浓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但往往激发容易维持下去却很难。这就必须要数学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同学激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同学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同学在课外去完成。如我在教正方体一课时,在课内引导

8、同学实验熟悉了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在马上下课时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把一正方体用一平面去截,那么截面可以是什么形状,最多可以是几边形。让同学先讨论再回家用模型验证。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同学坚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教师对同学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同学,要激发同学课后亲自施行解决。如我在随机事件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同时掷四颗骰子,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各种结果各占百分之几?这时同学们各说不一,争论不休,有的同学希望我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却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同学们课外通过实验去解决吧。这样不仅把同学课内的兴趣继续到了课外,而且同学从施行中得

9、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记得牢。 3、利用同学好动的天性,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先亲自动动脑、动动手、动动口,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同学的兴趣。如在讲勾股定理这节课时,我先让同学亲自在操作纸上动手操作,然后让大家推举几位同学在教室里演示给大家看。同学急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时,兴趣就高涨了。再比如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于同学好动,我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折纸让同学拿出预先剪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再把它展平,你发现什么?通过操作基本上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出结论,那么下面结论的证实同学就有兴趣了, 4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同学善于质疑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

10、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质疑习惯的培养,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教给同学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疑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施行中,还要让同学学会变幻角度提出问题。 培养同学手脑结合,注重施行的习惯。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同学动手、动脑、动口的优良习惯,使同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熟悉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同学养成手脑结合、勤于施行的学习习惯。 培养同学的优良思维习惯。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同学思索,对同学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同学创设革新的施行活动。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测、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同学多角度思索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语言,启发和诱导、激励同学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同学的革新的思维习惯。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