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自学语文的好方法.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201539 上传时间:2025-04-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自学语文的好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自学语文的好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自学语文的好方法 优良的自学方法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那么小同学如何进行自学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自学语文的好方法,供大家参照。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同学乐于自学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学习任何知识,首先应该对它有足够的兴趣,才干有要学习的欲望,那样才会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必须使同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同学乐于自学。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运用启发性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同学自觉主动自学的倾向。 1、合理创设情境,使同学愿学。 例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为了促使同学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在课的开始从故事入手:有一天,猴妈妈从桃园里摘回了8个大桃子。回家后,它把两只小猴子叫过来,将这8个桃子分给了两只小猴子。你们觉得能怎么分呢?怎么分更合理呢?同学这时各抒己见。 你们觉得最合理的是哪一种?"第一只小猴子分4个,第二只小猴子也分4个。' 为什么?因为一样多。这时结合同学回答讲解"像这样把8个桃子,分成两份,每份同样多,我们就说是把8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4。' 这样,通过故事情境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同学很快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也使同学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2、诱导同学思维,使同学乐学 例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数'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17+8'让全班同学动手摆小棒,通过小棒操作,探讨一下这一题的计算方法,同学通过操作,有的说:把8根小棒分成3根和5根,先把17根和3根合起来是20根(2捆),再加5根就是25根。 有的说:把17根小棒分成15根和2根,先把2根和8根合起来是10根(1捆),再加15根就是25根。也有的说:先把7根小棒和8根小棒合起来是15根,再加10根合起来共是25根。同学各抒已见,那么哪种方法比较好呢?就让同学比较一下,结果同学发现第三种方法比较好,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已经学过,都做得比较熟练,8+7可以直接算出。 同学通过以上的学习得出结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把个位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这样,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就鲜亮地展现在同学面前了。 3、自我评价分析,使同学会学 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同学做出64+4 ,6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74。我热情地表扬他大胆革新,同学马上反对。 我适时引导同学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同学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同学唱主角,使同学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同学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同学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二、指导小同学掌握自学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只是向同学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同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同学逐步掌握自学的科学方法。 例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同学分析理解题意能力的培养,因此,每次我都要求同学按照我规定的分析步骤来分析,①找出应用题中条件与问题②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怎样利用所给的条件③应用什么法来计算④列式计算进行解答,每次做应用题时我都要求同学按照这个步骤来解答,按照步骤来汇报,久而久之,同学就可以把这种对应用题解答的方法内化,变成自己的学习应用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三、培养小同学优良的自学习惯。 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同学形成优良的自学习惯。培养同学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进行自学的一个好习惯,它的好处是可以使学习克服同学的盲目性,加强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升学习效率。 小同学自学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教师通过常常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来强化,并要适时检验其自学效果。同时要求同学养成课前预习,认真思索,先复习,再作业,注意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反复验证和愿意请求教师或同学答疑等习惯,只有这样同学才干逐渐地形成具有综合特点的自学习惯。 2小学自学语文的好方法一 一、预习提问法 课前的预习,是数学自学方法中最常见的,要让同学熟悉到,不是看懂例题就算完成了自学任务,症结要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抱着问题去上课,课堂上学习的效果才能好。这些问题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发现,也可以在看懂例题后试做一些新课学习时发现。 二、施行调查法 《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同学熟悉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普遍的利用。'有些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很普遍,但由于同学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对这些知识不是很理解,变成知识的生搬硬套,从而导致在解题时发生过错。 例如在教学"利息、保险费和税款'这一节课时,我让同学课前去调查或讯问了一些关于利息、保险费和税款的概念和根本知识,在同学对这些概念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就很容易理解并记住关于利息、保险费和税款的盘算公式。 三、尝试操作法 孩子关于新事物总是充斥了好奇心,而且总想自己动手去尝试一下。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个特色来激发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调动他们的自学积极性呢? 例如在学习"圆的熟悉'时,我发现同学对圆规这个以前从来没用过的工具充斥了好奇,还没等老师教,自己早已在琢磨它的用法了。于是,我就在上课前给同窗安排作业:自学课本上圆的画法,并按照我的要求画几个规定的圆。同学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检讨作业时看到那些圆根本上都画对了,第二天的课自然也上得很轻松。 四、讨论纠错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学的思维涌现出个体的独立性、群体的多样性和丰盛性。他们对事物的见解不一样,在互相的交换评价中,互相借鉴,互有启发。通过自己发现方法、改正过错来学习的新知识,比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3小学自学语文的好方法二 1、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同学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人际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同学,了解同学,发扬教学民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同学能在自由、愉快的心理状态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自学活动。同学的思维才干充分地、创造性地展开;同学才会想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同学自学取得成功时教师应用会心的微笑,赞扬的点头,亲切的抚摩或肯定的赞美性的语言,使同学拥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在同学自学有困难、有障碍时,教师要主动、耐心地辅导、点拔、帮助,为同学解忧排难;在同学回答错时,教师应用引导、激励的语言,引导同学再去探究,使同学觉得有一种力量在激励他。 课堂教学中,要同意同学发问,甚至"发难';要同意同学辨论,甚至保留自己的看法。总之,只有营造最正确的学习氛围,同学的人性潜能才干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2、要给同学充分的自学时间 一堂课同学的思索,分析,讨论的时间要保证在20分钟以上,让同学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去思索、去分析、去讨论,经历"感知--体会--积存--运用'的学习过程。 3、"思练'内容有一定思维空间 教师要依据同学实际,〔制定〕有一定思维度的学习活动,答案不必划一,切忌、滥、碎、浅。每个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同学的思索的过程,对思维的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革新意义。 4、动中要注意同学的差异,使每个同学都有所发展 同学的差异客观存在。自学指导教学重视有差异的各别辅导,我们要求同学在自学时右手握笔,随时划划、写写,左手举手向教师提问,教师不停地在同学中间有针对性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这样将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变齐步学为快者快学,慢者慢学,使同学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同时要求教师在制定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层次性。要努力促使各层次同学的发展。 5、要安排形式多样的综合治理性的学习活动 依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同学实际确定学习形式,要看、思索、讨论有机结合,"动'、"静'有机结合,合理配置。这里的"静'是统一时间的自我思索,"动'是指统一时间的分析和讨论、小组交流,集体表达自己的想法。 "合理配置'是依据活动内容,同学特点和学习目标,把几个学步安排成有动有静,或在一个学步中先"静'后"动',或先"动'后"静'。这样做,既培养独立思索能力,又提升了同学生我〔管理〕的能力,还能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利用个体之间的广泛的互相作用,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同学的合作交际能力。 4小学自学语文的好方法三 一、通过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同学进行自学 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形成一个问题单。问题单就是课前教师为同学准备的学习材料,同学以问题单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载体进行数学知识的认知、迁移。这些问题要依据课程内容和知识的系统性结构进行制定,尤其适用于概念课型,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概念的问题,提前发给同学,同学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内容,解答相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法,同学不仅可以对本课内容学有所获,还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的概念课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穿的目的。 二、边动手操作边进行自学 小学阶段,同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多数时候,同学仅凭视觉观察或听觉记忆只能学会表面知识,如果多个感官共同参加学习会有助于同学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施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同学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这就说明了义务教育阶段同学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自学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课程内容时,经常可以采纳边动手操作边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自学。新北师大版教材在编写时就侧重让同学动手操作,这样的自学方式可以充分放手让同学操作,同学会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同学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课前布置同学准备多根塑料管作为学具,课堂上让同学将塑料管任意剪成三段,再将这三段首尾相接,看看能否围成三角形,从而归纳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同学边操作边探究,在自学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与剪下的三段吸管的长度有关;较短的两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三、阅读教材自学 同学的自学过程往往要以教材为载体,阅读教材的自学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课型。但数学教材不易读懂,它不像其他学科文字较多,通过多次阅读就能理解,而读懂数学教材对教师而言都是必备技能,对同学来说要求也就显然提升。同学要想运用这种方式,就必须要进行长期训练才干有效自学。 因此,这样的方式教师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