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二).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99610 上传时间:2025-04-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 绪言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 A、《素问》B、《灵枢》C、《难经》D、《针灸甲乙经》E、《针灸逢源》 答:B 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 A、刘渡舟B、杨继洲C、孙思邈D、《内经》E、滑伯仁 答:C 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A、唐代孙思邈B、北宋王惟一 C、晋代皇甫谧D、明代杨继洲E、元 代渭伯仁 答:D 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B、孙思邈、皇甫谧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C 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 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E、明代 答:D 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B、杨继洲C、王执中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D 二、多项选择 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素问》B、《灵枢》C、《足臂十一脉灸经》D、《脉经》E、《阴 阳十一脉灸经》 答:C、E 三、填空题 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 答:华佗夹脊穴 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 答:铜人模型,考试 3、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 ()。 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7、《针灸大成》是( )医家所著。 答:杨继洲 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 答:皇甫谧 四、判断题 1、《灵枢》又称《针经》。(对)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对)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错) 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孙思邈。(对)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 学的完整系统理论。(错) 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错) 第一章经络总论 一、单项选择 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 答:E 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 答:A 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 答:D 4、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答:B 5、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肺经8、心经C、肝经D、肾经E、脾经 答:A 6、经络系统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答:B 7、有调节、总任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 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 答:A 8、有调节、总任全身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 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 答:C 9、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 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 答:D 10、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B、没有专属的腧穴C、无表里配属 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E、不直属脏腑 答:B 11、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 A、循行走向8、离入出合C、奇恒之腑D、一源三歧E、别道奇行 答:D 12、十二经别分布的顺序特点是E A.离、合、出、入 B.离、合、入、出 C.离、入、合、出 D.出、入、离、 合E.离、入、出、合 答:E 13、经络系统中能加强表里经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 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 答:B 14、经脉在复部分布由内侧到外侧的排列顺序是:() A、任脉、肾经、胃经、脾经B、任脉、胃经、肾经、脾经 C、任脉、肾经、脾经、胃经D、任脉、脾经、胃经、肾经 E、任脉、脾经、胃经、胆经 答:A 15、经脉所分出的小支是B A、奇经八脉B、络脉C、皮部D、经筋E、气街 答:B 16、足少阳胆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 8、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 名经£、大肠经的同名经 答:A 17、足厥阴肝经是() A、三焦经的同名经 8、心包经的同名经C、小肠经的同名经D、肾经的同 名经£、大肠经的同名经 答:B 18、心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 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交接处 答:B 19、胸中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 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交接处 答:C 20、鼻旁是() 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 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交接处 答:A 21、四肢内侧和胸腹分布有() A、手三阴经B、足三阳经C、属六脏的阴经D、手三阳经E、足三阴经 答:C 22、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答:D 23、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 肝经 答:C 24、沿腹中线旁开2寸,胸中线旁开4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 肝经 答:A 25、行于下肢外侧前线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 E、足 太阴脾经 答:D 26、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 A、外侧前缘B、内侧中线C、外侧后缘D、内侧前缘E、外侧中线 答:E 27、患者病发心绞痛,沿手少阴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 A、下肢外侧后缘 B、上肢内侧中线 C、下肢外侧前缘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内侧后缘 答:E 28、阴经是指() A、六脏的经脉B、六腑的经脉C、督、带脉D、循行胸腹经脉E、循行背 部经脉 答:A 29、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 A、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内容 B、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 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 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 E、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 答:C 30、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 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足走胸 答:D 31、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 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E、足少阳胆经 答:C 32、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 A、丰隆 B、内关"大包 D、公孙 E、支正 答:C 3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脉E、十二皮部 答:C 34、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 A、阴维络、阳维络、脾之大络 B、阴跷络、阳跷络、脾之大络 C、任脉络、督脉络、冲脉络 D、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 E、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 答:D 35、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 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胃经络脉 答:C 36、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 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胃经络脉 答:B 37、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 A、脾之大络B、督脉络脉C、任脉络脉D、膀胱经络脉£、胃经络脉 答:A 38、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分出 A、络穴B、俞穴C、募穴D、原穴E、郗穴 答:A 39、奇经八脉有"一源三歧"现象。其源是指: A、膀胱B、胆C、胞宫D、脑E、脉 答:C 40、十四经流注,是在十二经脉流注的基础上,再加上: A、冲、任B、督、带C、督、任D、阴阳维脉E、阴阳跷脉 答:C 41、十二经脉流注起于: A、肺8、胃C、肾。、心E、肝 答:A 4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其流注交接有一定次序。以下 交接次序不正确的是: A、膀胱T肾B、肝T肺C、三焦T胆。、脾^心£、大肠^心包 答:E 43、下列各项,经脉未按十二经脉循行流注顺序排列的是: A、脾、心、小肠经 8、大肠、胃、脾经 "心、小肠、肾经 D、肾、心包、三焦经 E、三焦、胆、肝经 答:C 44、在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的经脉是: A、足太阳膀胱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足少 阳胆经 答:D 45、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在内踝上几寸前后交叉: A、9寸 B、8寸 C、7寸 D、6寸 E、5寸 答: B 46、任脉的别络散布于() A.胸部B.腹部C.胸腹部D.胸胁部E.以上都不是 答:B 47、行于腰腹,主约束诸经脉的是() A、带脉B、阴维脉C、阴跷脉D、任脉 答:A 二、多项选择 1、“一元三歧”的经脉是: A、任脉B、督脉C、冲脉D、带脉E、维脉 答:A、B、C 2、冲脉称之为() A、气海B、髓海C、小海D、血海E、十二经之海 答:D、E 3、足三阳经是指() 入、大肠经B、小肠经"胃经D、胆经E.膀胱经 答:C、D、E 4、手三阴经是指() A、肺经B、肝经C./心经D、脾经£、心包经 答:A、C、E 5、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点是() 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 B、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 C、无统摄有关经脉气血作用 D、无协调阴阳作用 E、对经脉气血无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答:A、B 6、与经脉循行有关的头痛是() A、前额头痛B、头重隐痛C、两侧头痛D、后脑头痛E、发热头痛 答:A、C、D 7、有固定名称和固定位置的是() A、奇穴B、阿是穴C、募穴D、十四经穴£、交会穴 答:A、C、D、E 8、十二经脉命名的依据是(BCE ) A、根据五行学说B、根据阴阳学说C、根据经脉循行部位D、根据脏腑功 能E、根据脏腑相络属关系 答:BCE 9、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络,加:(BDE) A、带脉络B、脾之大络C、冲脉络D、督脉络E、任脉络 答:BDE 10、十二经别循行分布规律为:() A、离8、入C、出D、输E、合 答:ABCE 11、十二经脉命名的依据是() A、脏腑B、头面C、阴阳D、躯干E、手足 答:ACE 12、 三、填空题 1、()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称为“阳脉之海”,()可调节全身阴经脉 气,称为“阴脉之海”,()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称为“血海”。 答:督脉,任脉,冲脉 2、足厥阴经与()经互为表里,手少阴经与()经互为表里。 答:足少阳经,手太阳经 3、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次序是()在前,()居中, ()在后。 答: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 4、《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外络于 ()。” 答:脏腑,肢节 5、十二经脉交接的规律为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 经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交接。 答:手足末端,头面部,胸中 6、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主里,()主表。 答: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7、《四总穴歌》所载:“(),(),(),()。” 答: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合谷收 8、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交接。 答:手足末端 9、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交接。 答:头面部 10、十二经脉巡行交接规律是: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交接。 答:胸中 11、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走()。 答:胸 手 12、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阳经从()走()。 答:手 头 13、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足三阳经从()走()。 答:头 足 14、十二经脉巡行走向总的规律是:足三阴经从()走()。 答:足胸腹 15、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次序,肾经经气流注入()。 答:心包经 16、与手厥阴经互为表里的经脉是()。 答:手少阳经 17、足厥阴经属()络()。 答:肝胆 18、能调节六阳经经气的是()脉。 答:阳维脉 19、能调节六阴经经气的是()脉。 答:阴维脉 20、能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是()脉。 答:阴阳跷脉 21、络脉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的是()。 答:任脉络脉 22、络脉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的是()。 答:督脉络脉 23、络脉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的是() 答:脾之大络 24、经脉“内属于(),外络于()”。 答:脏腑、肢节 25、在体表标志取穴中,肩胛骨下角平对()椎棘突,两侧骼嵴最高点的连线 通过()椎棘突下。 答:第7胸第四腰 26、《灵枢?逆顺肥瘦》所说的:“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走手;手 之三阳,从()走头;足之三阳,从()走足;足之三阴,从()走腹。” 答:胸 手 头 足 四、判断题 1、在腹部:“距正中线0.5寸是足阳明胃经,2寸是足少阴肾经,4寸是足太 阴脾经”。(对) 2、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对) 3、经络理论只对针灸临床有指导作用。(错) 4、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对) 5、巅顶头痛与督脉、足厥阴经病变有关。(对) 6、经穴就是分布在十二经脉上的穴位。(错) 7、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足走腹(胸)。(错) 8、十二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手足三阳联系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对) 9、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 (对 ) 10、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对) 11、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阴经属腑络脏,阳经属脏络 腑。(错) 1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 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对) 13、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错) 14、在机体患病的时候,经络也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对) 15、奇经八脉都是纵行。(错) 16、阴阳跷脉能调节肢体运动,四眼见开合。(对) 17、与足少阴经互为表里的经脉是手太阳经。(错) 18、奇经与奇恒之府的关系较为密切。(对) 19、跷脉的功能关系到人体的活动与睡眠。(对) 20、足厥阴肝经注于肺。(对) 21、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次序是: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错) 22、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的经脉是手少阳三焦经。 (错) 23、“是动则病”意指本经脉变动异常就会发生的疾病。(对) 24、治疗大肠腑病时应取下合穴上巨虚。(对) 25、哑门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第1颈椎下。(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