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95442 上传时间:2025-04-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争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态度。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亮的特点。 第1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将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作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争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争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争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争: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争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马上公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黎明发起渡江战争。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表达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依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学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显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显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特别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入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学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4.思索: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 明确:(1)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完整地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3)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目标导学三: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1.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朗诵课文,说一说本文的朗诵基调应该是怎样的。(抽生朗诵,大家评议) 明确:朗诵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3.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三、板书制定 第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公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全文,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索: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明确: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个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 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三十 万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 五万 三分 之二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 五万 大部 3.从新闻要素把握文章内容。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争。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状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详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1.请同学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1)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宽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我军渡江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2)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说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2.请同学就语言鲜亮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明确:(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亮。 (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轻视之情,对比鲜亮。 三、板书制定 可取之处 课堂中,从新闻文体特征入手,明确了新闻要素与新闻基本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对文章进行解读,初步培养了同学的新闻阅读能力。对渡江战争的具体探究,也有助于同学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培养民族自豪感。 不够之处 由于课时限制,只能初步教学相关的新闻知识,假设时间充足,宜多给同学新闻素材,培养同学的新闻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