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学2022秋季返校工作安排
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
《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及《XX市2022年秋季学期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为分级分类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师生返校安排,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我校师生返校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请全体师生共同阅知并认真落实以下具体要求:
一、师生返X时间
1. 高一新生、高二学生8月24日前返回XX。
2. 非高三教职工8月24日前返回XX,其他返校值班领导和员工根据工作需要在返校前7天回X。
二、师生返校时间和进校防疫要求
(一)返校时间:8月31日错峰返校
高三学生上午9:时前回校自修;高二学生11:时前回校,下午安排自修;高一新生1--8班14:--15:回校,9--16班15:—16: 时回校。
(二)进校防疫要求
1. 高三教职员工、高三学生按学校团体码要求做好防疫要求,进校带好罩、配合门岗测温并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非高三教职工、高二学生发最近7天的行程码截图核查,教职工发给备课组长,学生发给原班主任。
2. 高一新生需要把最近7天的行程码、最近3天的XX码整理在一张A4纸上彩色打印出来,以便进校查验并交给班主任核查。如不方便打印,可以带手机,进校门前让门卫查验后将手机交家长带回家或交学校保管,学生不能将手机带入校园。
3. 做好每日个人健康申报和打卡,如实上报自己健康状况。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学校。
三、其他防疫要求
1. 减少聚集性活动,不到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离X。
2. 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戴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
3. 在XX市外(不含XX)的师生员工在本校开学前7天返回XX,按属地要求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4. 做师生员工开学前7天进行每日健康打卡,开展健康监测。市外师生员工返乂前通过“健康XX”小程序主动申报,并建议出发前在居住地做1次核酸检测;返X后按属地要求和规范进行核酸检测、自我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
5. 来自低风险地区(含在境内的港澳台学生),且本人和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均无7天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无发热、干咳、乏
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凭健康码绿码、行程卡以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申请返校。
6. 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不适症状要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告情况,并立即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应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人防护,向接诊医生如实告知个人旅行史、活动史和接触史。
7. 身体不适(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或其他传染病等)或健康码黄码人员一律不得返校,待身体恢复或黄码转绿后方可进校。
四、外地返X指引
1. 对近7天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X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健康管理期限自离开高风险区之日算起。
2. 对近7天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X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居家隔离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管理期限自离开中风险区之日算起。
3. 对海南省来(返)X人员开展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者纳入集中隔离),隔离时间自离开海南之日算起,居家隔离期间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4. 对其他外市(XX除外)来(返)X人员,抵X后落实“3天2
检”(抵X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48小时后再做1次核酸检
测,已持有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者抵X后视为已完成第1次核酸检测)。抵X后前3天原则上“两点(居住点和工作点)一线”,不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聚集、不聚餐。
5. 开学前仍处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返校途中需在中高风险地区换乘的人员暂缓返校。
6. 返校前7天有市外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员工还需返X后的核酸“三天两检”阴性证明。不符合条件的暂缓返校。
7. 返X后请尽快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学校、单位报备。密切关注中高风险区和疫情动态,如发现返程途中与阳性人员活动轨迹有交集或健康码非绿码等异常情况,请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学校、单位报备,并配合落实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
五、开学前工作安排
1.8月20日给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推送关于2022年秋季返校工作安排一封信。
2.8月26日组织秋季开学前应急防疫演练。
3.8月30日,上午9时召开新学期教职工大会并组织教职工防疫考试。
4.8月31日,教职工、教辅人员、物业、饭堂工作人员回校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并签订防疫承诺书。
5.8月31日,高三学生上午9:时前回校自修;高二学生11:时前回校,下午安排自修;高三、高二内宿生在校用午餐;高一新生 1--8 班 14:--15: 回校,9--16 班 15:—16: 时回校;全校内宿生在校用晚餐。
6.9月1日,正式上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