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全集.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93727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市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小豆子的旅行》 设计意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也越来越富有营养,但依然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饭,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证,原因是许多幼儿有一些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如:不吃早饭、大量喝饮料、吃冷饮、不定时大便等。为了使孩子们明白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学习保护自己的健康,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 2. 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1 / 34 活动准备: 《小豆子的旅行》PPT、消化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天天都要吃东西,那么吃下往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又是怎样在我们身体里面"旅行"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豆子的旅行"的故事! 二、观看"小豆子的旅行",了解各器官的功能今天,有颗小豆子要到淘淘的消化器官中去旅行,它会看到些什么,里面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豆子来告诉我们。 (1) 放第一段,食物进入腔的动画。 提问:腔里有些什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用呢? (2) 放第二段,食物从腔到食管的动画。 提问:小豆子从哪里进去?看到了什么? 2 / 34 (3)放第三段,了解胃的功能。 提问:胃有什么作用? 小豆子在胃里还看见了什么? 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胃呢? 小结:以后我们要注意,少吃冷、硬的东西,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饿坏了胃,要吃饱早饭少喝冷饮。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在了解胃的功能的基础上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胃生病。) (3)放第四段提问:小豆子到哪里去?(小肠)小肠有什么用呢? 小豆子在小肠里看到些什么呢? 小豆子为什么没有从小门里出去呢? 3 / 34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食物没有被磨碎就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放第五段。 提问:小豆子又到了哪里呢? (4)大肠里都是些什么呢?什么叫残渣?能不能让残渣长时间在体内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要定时大便。 小豆子旅行经过了身体里的哪些器官? 教师小结:小豆子旅行要经过腔、食道、胃、小肠,最后经过大肠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这些器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是帮助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 三、分组找顺序排图我们知道了每个消化器官的用处,现在,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图片,请各组小朋友合作,按照刚才小豆子旅行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讲一讲为什么这样排? 4 / 34 教师小结:我们吃下的食物,要经过一段长长的旅行才能被消化。腔是消化的第一站,食管是第二站,胃是消化的第三站,小肠是消化的第四站,大肠是消化的最后一站,大肠将残渣和废物质象倒垃圾样的排出体外,被排出体外就是大便。 (四)谈话讨论,保护各消化器官的好方法师:这些消化器官对我们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为我们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所以要好好地保护它们。怎么样来保护这些消化器官?请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相互交流)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 (1)如何保护牙齿,保持牙齿的锋利。(如:少吃糖,不吃或少吃太热、太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咬手指和指甲;吃东西不要太快,要细嚼慢咽;坚持饭后漱、早晚刷牙,清洁腔,保持牙齿的锋利) 5 / 34 (2)如何保护食管(如:食管旁边有一把小锁,平时是关闭。如边吃饭边讲话,容易把食物呛入旁边的气管;特别是吃鱼时要仔细的挑出鱼骨头,不小心吃下去的鱼骨头会刺破薄薄的食管壁;吃食物要细嚼慢咽,可以减少食道损伤。) (3)如何保护胃(如:少吃冷、硬的东西,不吃太热、 刺激性强的食物,少吃零食、冷饮和饮料,要按时吃饭,不饿坏了胃,也不暴饮暴食,进食时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饭后不剧烈运动,要休息半个小时-1个小时,这样胃才不会生病)。 (4)如何保护小肠和大肠(如:吃食物时要嚼碎,小肠才会吸收到更多的营养;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变质、发霉、发臭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防止"病从入";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水,每天保持大、小便通畅,可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6 / 34 2.我们把这些保护消化器官的好办法告诉教室里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要注意,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 教学附录:附故事:小豆子的旅行我是小豆子,我可愿意为小朋友服务了。今天,我要到淘淘的身体里去旅行一次。 瞧,嘴巴已经打开了,哇,淘淘的牙齿可真锋利。我的朋友们一下子都变成了碎片。瞧,他们都往下走了,一会儿,我也会变成碎片往下走。哎!我怎么整个就被挤下去了;我现在被挤到一根细细长长的管子里,这就是食管。食管壁很薄,要是遇到鱼刺就可能被刺破,在食管中我被一点一点地往下送。 我现在来到了一个大袋里,这个袋就是胃。它象一个磨子不停地动。我的朋友在这里不停地转呀转,磨呀磨,变得象浆糊一样。"哎哟!是谁,身体硬梆梆的?"是的,胃大哥。""你怎么整个儿就下来了?"是呀,你的小主人吃饭太快,没把我嚼碎,就让我下来了。"咦,胃大哥,你身上怎么 7 / 34有伤呀?你的伤疼不疼?"那就要怪我的小主人,平时吃东西不注意,爱吃的就吃得很多,把我撑得很难受,他一会儿吃冰冷的冷饮,一会儿又喝滚烫的开水把我搞得够呛。有时我很想休息一会儿,可是我的小主人又要吃零食,把东西硬塞进来,让我不停地工作。我实在是累坏了。所以,就成了现在这样,我生病时可难受了。"我又来到了小肠妹妹家,小肠妹妹的家弯弯曲曲的就像一个迷宫。边上有许绒毛,还有一扇扇小门。"我是小肠妹妹,欢迎你食物朋友。从我的小门出去就可到达淘淘的全身,使小淘淘长高,长胖,给淘淘力量。""我也要出去,为淘淘做点事。哎,怎么出不去?"喂,小豆子,到我这里来。""好吧,你是谁?"我是大肠姐姐。"我身边怎么都是脏东西,他们是谁?要到哪里去。"他们是残渣,他们将被排出体外。""那我呢?"你也会被排出体外。"那我还疫有为淘淘做事。""那没办法,因为你没被嚼碎,不能变成营养, 8 / 34被身体吸收。"我出去以后,一定要把看到的告诉小朋友,让他们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使他们更健康。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王老师呀养了一个小动物。(小鸟)小鸟说呀,它长大了,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9 / 34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 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 观看蜻蜓的课件。 (1) 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 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 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 (卵f幼虫f蜻蜓) (3) 师:老师这边还有几种动物是跟蜻蜓妈妈一样产卵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ppt课件:蝴蝶、苍蝇、蚊子) (4)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 (二) 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0 / 34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 (2)出示ppt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 谁?它长的怎么样? (3)出示ppt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 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 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ppt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 卵生动物? 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1 / 34 (1) 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ppt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 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2) 幼儿讲述后,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四、出示ppt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五、活动延伸: 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明天将自己的结果与小朋友们意思分享好吗?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活动名称:有趣的“转动” 领域:大班科学活动 一、设计思路: 12 / 34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13 / 34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 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 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 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 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 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 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 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4 / 34 (1) 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 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 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 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XX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 处?” (3) 、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 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 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 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 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15 / 34 (3) 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 试。 (4) “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 动了,行不行?” (5) “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 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 有关转动的物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气象预报》 设计意图: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 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 16 / 34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 17 / 34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 的关系、奥秘。 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 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出f看一看f说一说f做一做f延伸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 18 / 34 “她是怎么播报天气预报的呢?”引导幼儿一个一个顺序 的回答。 二、看一看 师:我们除了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天气,还能从动物身上了 解天气。 1、播放图片[蚂蚁上树] 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点击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 论一下。”幼儿讨论。 19 / 34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天气预报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提问:有了天气预报可以带给我们哪些方便呢?(幼儿积极讨论) 四、游戏配对。 孩子人手一份图片,按照所学的知识完成练习。 20 / 34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 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活动准备: 1. 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 幼儿摸箱。 3. ppt 活动过程: 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21 / 34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 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 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另一面如上。 22 / 34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 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这样的魔法,还有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魔法,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凸面镜做成的呢?哪些东西是用凹面镜做成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23 / 34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我们的骨骼》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 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 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三、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 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 脊椎骨。出示PPT 24 / 34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三)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 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25 / 34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 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 呢?(长长、合并、变硬) (三)让骨头长得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6 / 34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在幼儿带来的众多有数字的物品中,幼儿对温度计的兴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就聚集在数学区"玩"温度计,小声议论。他们发现用捂住水银柱,红色的"水"会慢慢升高,手拿开"水"就会下降。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去郊游》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去郊游 活动目标: 1、对数序产生兴趣,愿意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 2、认识“5”以内的序数,并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 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27 / 34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去郊游,认识“5”以内的序数 1、学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① 出示课件中的小动物,问:“小熊排在第几个?小猫排在第几个?小蜜蜂呢?……” ② 小结:“刚才我们数的时候是从小熊开始数的,也就是从左往右数。” 2、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小结 二、帮助幼儿明确:方向不同,物体的排列顺序也就不同 1、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送小动物回家。 2、小结 28 / 34 三、总结:“今天我们和小动物玩了 “去郊游”和“住楼房”的 游戏,学习了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从下往上数。” 四、小组活动 1、给小动物排队 2、涂方格 活动说明: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图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上,突破教学难度,同时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课堂应变能力。为了调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操作的机会,我还穿插了利于幼儿操作的图片,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序数。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成长的轨迹》 【活动目标】 29 / 34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孕育过程,知道宝宝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而成的。 2、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萌生热爱妈妈、感激妈妈的情感。 3、能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并能用各种形式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孕妇照片、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形成、生长过程)、电脑。 2、小的贴绒图片,轻松的胎教音乐。 3、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 4、人手一份米袋,用于系在腰间上。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孩子探索兴趣。 1、幼儿自由阐述自己向父母那了解的出生情况。 30 / 34 2、设疑:谁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吗?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 (二)分段欣赏课件,初步了解胚胎的孕育过程。 1、赏课件一(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提问: (1)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2)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3)丰富知识:精子,卵子,受精卵 (4)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按顺序出示小图片,师幼共同梳理:爸爸和妈妈结婚后,就打算孕育宝宝。于是爸爸妈妈会一起合作,爸爸把许多像小蝌蚪一样的叫做“精子”的种子放在妈妈的肚子里,精子在去妈妈肚子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像小圆球叫做“卵子”的种子,只要他们拥抱在一起成为好朋友,就会变成受精卵,长大了就变成了小宝宝。 2、欣赏课件二(胚胎的孕育过程)。提问: 31 / 34 (1)受精卵又变成了什么?它住在哪里?(丰富知识:胚胎) (2)妈妈肚子里象宫殿一样的又叫什么?它有什么用? (丰富知识:子宫) (3)胚胎怎样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有一样重要的东西又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用?(丰富知识:脐带) (4)教师出示小图片,与幼儿共同梳理孕育过程:妈妈 的肚子里还有一个神秘的宫殿叫子宫,受精卵变成了胚胎就在子宫里安了家,子宫壁上有一层膜就是胎盘。胎盘上有一根脐带,连着小宝宝的肚脐,通过这个脐带,妈妈把大量的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 (5)幼儿寻找自己的肚脐,摸摸与看看。 3、欣赏课件三(成长中的胎儿)。提问: 32 / 34 (1) 这时候的小宝宝叫做什么?他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宝宝会在子宫里做些什么事呢?请幼儿大胆想象,用动作表示。 (3) 妈妈的肚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到了近10个月后宝宝又去了哪里? 4、教师完整播放课件,幼儿随课件内容在背景音乐中用动作展现整个过程。 (三) 通过游戏“今天我来扮妈妈”,感受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1、每个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都要待上多长时间呢?那么我们的妈妈在上班生活中会感到怎么样呢? 2、宝宝出生以后妈妈又要做些什么呢? 33 / 34 3、游戏,请幼儿扮成孕妇做各种动作。(慢慢走路、弯 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以及照顾出生的宝宝等等。 4、情感交流:如何关心自己的妈妈。 (四)延伸活动。 阅读绘本《小威向前冲》,能与父母或老师一起绘制一本关于《成长的轨迹》的日记或图书,记录自己成长道路中的真实写照。 34 / 3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