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范本)
—、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积极塑造学生优良品质,使其能够真正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学校向来十分重视在学生中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并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增强实效。为了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水平,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二、教育目标
劳动教育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我校劳动教育由日常教育和专项教育两种途径相结合实施。
首先,通过组织校园劳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自理能力,并在过程中增强学生协作能力,锻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品格,形成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
其次,通过学科课程中的XX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劳动能力。
第三,通过家校协作开展家务劳动,培养必备的基础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对学生进行孝亲教育。
第四,通过与社区合作,组织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劳动课程,促进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培育责任感、使命感和公益心。
第五,通过把劳动教育与生涯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
三、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成员:教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家委会
四、活动内容
(一)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1、基础性劳动
(1)提升思想认识组织人:教育处、班主任、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内涵的理
解。
实施要求:教育处于每学期不定期通过校内推送系统、网站、校刊、展板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劳动教育宣传;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2)教室清洁与规范化评比组织人: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高质量完成教室清洁维护,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室规范化各项要求,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实施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做好教室日常清洁与保洁工作,由学生会每日进行两次检查工作,作为班级量化考评的基础数据之一;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室规范化评比活动,由教育处对各班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3)校园公益服务劳动 组织人:医务室、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做好校园清洁维护,认真完成各时段执勤任务,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XXX晨扫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晨扫,完成《要求》指定区域的清洁卫生;医务室需提前对值周班晨扫工作进行教学指导,并认真完成各班晨扫的督促与考评。根据《XXX值周班级工作职责及考评
细则》,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认真完成早中晚各时段校园执勤工作,维护校园秩序,整理公共区域的图书。
(4)住校生寝室劳动组织人:生活教师
活动目标:做好寝室内务整理和清洁工作,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XXX公寓管理规定》,住校生每日做好寝室内务整理和清洁工作;由生活教师每日进行检查,各寝室完成情况及时公布。
(5)节假日孝亲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班主任、学生家长
活动目标: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要求: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
(6)校外志愿服务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培育奉献精神。
实施要求: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参与社区、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劳动体验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填写综合实践报告。
2、创造性劳动
(1)学科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会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以智能家居与物联网设计、3D打印与创新设计、电路设计、结构设计等模块的通用技术课程;参与以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制作、趣味物理化学实验等为内容的学科实验课程。
(2)校本课程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教务处、校本课程指导教师
活动目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选修课及相应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参加摄影基础与后期制作、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书法与篆刻、服装设计、手工木艺、DIY设计、智能编程、车研社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在指导老师帮助下以项目式研究的方式,完成物化成果的创作。
(3)德育活动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
活动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德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劳动内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育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教育处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完成如“我为教师画张像”、班旗班徽设计、运动会会徽会歌创作等内容。
(二)专项劳动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学校于每学年上学期对高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专项劳动教育活动,以紧贴生活和动手实践为基本着眼点,通过加强家校协作,精心规划切合实际的活动项目,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为其更加全面地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1. 活动时间:分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每学年11月
第二阶段:每学年4月
2. 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
(1)家务劳动
A, —餐一饭,来之不易
时间:第十周、十一周周末(11月9日、10日,11月
16日、17日)
内容:①陪同父母逛菜市场,认识十种蔬菜和十种杂粮,记录价格;了解常见肉类食品价格;②研究并独立完成一道经典川菜(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
要求:将蔬菜价格制成表格;所选川菜应为以前未尝试
过的,记录该道菜的食材要求,并请父母用手机录下菜肴制作过程,品尝后给出评价。
B・一屋不扫,何扫天下
时间:第十周、十一周周末(11月9日、10日,11月
16 日、17 0)
内容:协助父母打扫清洁,独立整理自己的床铺和个人物品;研究行李箱收纳技巧。
要求:请父母用手机记录整理床铺和行李箱收纳的过程。
注意:以上活动的视频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通过课前十分钟进行小组交流,再于班会课组织优秀学生及家长代表进行交流。
(2)“我的生活,我做主”一一生活技能大赛(教育处、年级组、体育组、总务处)
时间:11月18日班会课
比赛地点:学校体育馆
项目一:床铺整理(各班)
具体内容:装被芯(每班男女生各两名,分两组)、铺床单(每班男女生各一名)、叠被子(每班男女生各一名),由裁判计时。
项目二:行李箱收纳
具体内容:将校服、书籍、个人物品整齐有序装箱,不许用收纳袋打包;每班男女生生各一人参加。
项目三:包饺子
具体内容:各班家委会准备食材,总务处提供必要桌椅器材,每班派出8名学生组队参加,在规定时间内比拼完成数量与质量,不能使用模具,必须全手工操作。
(3)“奉献小我,心系大家”一一社区志愿服务劳动
时间:11月22日上午8: 00——12: 00
地点:旅游村社区
内容:根据社区安排分班分岗位进行社区志愿服务
组织:教育处、班主任全程参与
(4)专题培训
时间:11月22日下午14: 00——17: 30
地点:音乐厅
内容:1.14: 00——14: 30校园晨扫值周要求培训(医务室、学生会)
2.14: 40——15: 30中西餐礼仪培训(国际部老师)
3.15: 40——17: 30安全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医务室、成都市医院工作人员)
(5)主题班会一: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时间:11月25日
地点:各班教室
内容:各班安排学生采访学校后勤员工每日工作内容,列出学校后勤保障劳动清单,并根据前期对家长亲友的访问,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状况,讨论交流,达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共识。
(6)主题班会二:劳动教育集中教育第一阶段总结
时间:12月2日班会课
地点:各班教室
要求:各班邀请家长代表参加
内容:1.前期家务劳动优秀代表进行交流;
2. 学生就志愿服务劳动进行交流;
3. 各班家长代表分享感悟与寄语;
4. 班主任作总结教育.
第二阶段:
(1)“身临其境,增广见闻”一一主题参观
内容:参观天府农业博览园和工业博物馆
组织:教育处、年级组
要求:临行前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进行参观规划,明确拟了解的内容,参观过程中做好记录。
(2)“亲近自然,自给自足”一一踏春野炊
内容:组织绿道健身走活动,并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
己动手烹饪午餐
组织:教育处、年级组、家委会
要求:教育处组织家委会精选距离合适的绿道,并严格
保证用餐的卫生安全;各班学生需提前准备食材,做好烹饪
准备。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本学年在任教六年级劳动技术的教学工作中将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深钻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做到为学生备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1、教学目标:
劳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的采用,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研究劳动的基本知识,又要进行实践操作,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在这些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劳动教学旨在培养"开拓型"的劳动人才,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积累,停留于思维,想象阶段,创造性教学强调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的创新意识。
2、具体模式:
(1) 教师把教材中的劳动基础知识、技术要求、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讲解、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传输给学生。
(2) 学生通过教师讲授的劳动技术的知识、方法动手操作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低年级学生可采用边授"边"练"的方法进行教学。
(3) 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法,教师及时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做好调整工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总结自己劳动收获,并且可以研究别的同学在实践中的经验,使以后做的更好。
(4) 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实验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
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了贯彻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
《实验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五、六两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高年级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2、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中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研究,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4、开放性原则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实践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5、安全性原则
劳动实践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实践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实践
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劳动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按课程要求设计)
一年级:
家务劳动方面:1、在家能垃圾分类。2、学洗袜子、红领巾。3、研究用扫把扫地,会用畚箕。4、研究折衣服、裤子、袜子等。5、饭前盛饭、摆碗筷。6、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7、研究剥豆。8、会洗水果。9、每天上下学坚持自己背书包。10、会整理自己的书包。11、会分类整理自己的玩具。12、研究制作水果拼盘。13、当客人来访时,学会泡茶招待客人。14、坚持每天自己洗漱,并会将洗手盆和地面上的水渍擦干。15、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敲敲背、剥水果吃等。
校内劳动内容:1、参与垃圾分类,纸张整平后回收。2、懂得人离断电、节约用电,会开关灯、电扇。3、能节约用水,取水适量不溢出,会关紧水龙头。4、会整理抽屉,大书小书分类放,水杯、学具放下格。5、会整理桌面,书本文具整齐放在左上角。6、会人离椅靠,椅背物品挂整洁。7、服从值日分工,知道值日时间,愿意和同伴合作完成值日工作。8、保洁勤快,会主动捡一捡、扫一扫。9、餐前会洗手,
安静吃饭,餐后会将餐盘倒干净,餐盘摆放整齐,会清理自己的餐桌,叠好餐垫。10、会按老师要求预习功课,会借阅和归还班级图书,整理书柜。11、会做简单必要的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会收发作业本。12、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乐于回顾或描述研究生活。13、会正确握拿扫把扫地,会用吸水海绵拖把。14、会整理班级小阳台,挂好伞和抹布,放整齐扫把和畚斗。15、会在垃圾桶上装垃圾袋,会打包垃圾,到指定地点倒垃圾。
农业劳动内容:1、夏天,在“开心农场”里给作物浇水。2、在农场里认识杂草,并用双手拔除杂草。3、研究用小锄头给作物松土。4、在农场里认识害虫,并用工具捉掉害虫。5、认识种植的农作物,并播种。6、能采收农作物,并带回家分享。7、认识种植的一种蔬菜,并会播种。8、能采收蔬菜,并带回家分享。9、认识经常使用的喷壶、锄头等农具。10、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班级的农场。11、还能认识其他3种及以上的作物。12、能分辨葱和韭菜,在“开心农场”里找到这两种作物。13、和父母一起参与农场的劳作。14、和同学一起到农场里研究科学知识。15、为建设美丽农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二年级:
家务劳动方面:1、会进行垃圾分类。2、研究用拖把拖地,怎样才能拖得又快又干净。3、研究清洗简单的小物品
如小黄帽、自己的小内裤。4、坚持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5、坚持饭后收拾、擦桌子、并研究洗碗筷。6、学会分辨蔬菜的好坏,剔除蔬菜中不能吃的部分。7、会洗叶菜类及根茎花果类的蔬菜。8、坚持自己的衣裤自己折。9、学会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10、学会叠被子,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把父母或长辈的被子叠方正整齐。11、研究系鞋带。12、学会淘米,并能用电饭煲烧出软硬适中的米饭。13、种一盆花,并进行照料。14、学会烧一个菜。15、会用水果刀削水果的皮。
校内劳动内容:1、垃圾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品会整理。
2、节约用电,做到人离断电,会开关电子白板等。3、节约用水,洗拖把、抹布时有意识控制水量。
4、抽屉常整理,书本、学具分类摆放。5、桌面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统
6、人离椅靠,桌椅摆成一条线。7、服从值日分工,教室打扫得干净整洁。8、保洁勤快,包干区“一扫两保洁”规范到位。9、餐后回收端平餐盘,能轻声、整齐摆放。10、自觉预习功课,会打算好明天的研究。11、会规范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12、课内作业日日清,一天研究能复述。13、会正确使用黑板擦擦黑板。14、会用、会洗拖把、抹布。15、会合作使用扫把和畚斗将垃圾清扫干净。
农业劳动内容:1、每隔一段时间,轮流去农场里给作
物浇水。2、能连根除杂草,并研究用小锄头除草。3、每隔一段时间,去农场用小锄头给作物松土。4、在农场里认识3种害虫,并用工具捉掉害虫。5、认识种植农作物,并播种。
6、能采收农作物,带回家与家人食并分享。7、认识种植的蔬菜,并能种植。8、能全程种植蔬菜,观察蔬菜生长,收获后能带回家分享。9、能用小锄头等农具,并学会清洗和整理。10、能够介绍自己班级的农场。11、还能认识其他3种及以上的作物。12、能分辨韭菜和小麦,在农场里找到这两种作物。13、会清洗小锄头。14、和同学一起到农场里研究科学知识。15、和同学一起设计农场篱笆,并进行装饰。
三年级:
家务劳动方面:1、用扫把扫地,会用畚箕。2、会用洗衣机洗衣服。3、会折衣服、裤子、袜子等。4、饭前盛饭、摆碗筷。5、饭后收拾、擦桌子、洗碗筷。6、会洗自己的鞋子,帮家人擦皮鞋。7、会用水果刀削瓜类或水果的皮。8、会用针线缝扣子,会用削铅笔刀削铅笔。9、会打死结、活结、蝴蝶结等。10、用报纸或其他纸包装礼物。11、认识、洗切葱、姜、蒜。12、水果拼盘大请客。13、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洗头、洗脚等。14、会洗切叶菜类及根茎花果类的蔬菜。15、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
校内劳动内容:1、垃圾分类投放,会将可回收物品搬到指定回收站点。2、节约用纸、用笔,会细心、削铅笔、刨
铅笔。3、节约用水,洗拖把、抹布用水合理,非常干净。4、抽屉及时整理,分类摆放,整洁有序。5、人离椅靠,桌椅成线,图书、工具分类摆放。6、愿意分工合作完成教室内外板报、中队角的布置,爱护板报。7、热心做好大队部值周工作,服从工作分配。8、愿意承担厕所保洁,卫生工具摆放有序。9、午餐后,做好餐桌清理,泪水抬到指定回收点。10、主动预习功课,一周研究会打算。11、会做课堂笔记,会做个人劳动电子档案袋。12、当日作业当日请,单元研究能梳理。13、会正确使用抹布擦洗黑板,黑板表面清洁无尘。14、会用水桶、抹布、清洁球清除瓷砖或地面污渍。15、会双手配合用扫把和畚斗将垃圾清扫干净。
农业劳动内容:1、根据蔬菜生长的不同特点合理地给不同蔬菜浇水。2、会熟练地给蔬菜用手或小锄头除杂草。3、会用小锄头给不同的作物松土。4、认识4种害虫,并用工具捉掉害虫。5、认识并研究所种植的作物,并了解什么节气。6、会养护农场里的作物,了解作物的生长过程。7、能采豆、剥豆,带回家制作美食并分享。8、能够介绍自己班级的农场,并介绍农场里种的蔬菜。9、能认识3种以上的作物,并能说出该作物的特点。10、会辨别3种以上作物的叶子,说出作物名称。11、能分辨韭菜和小麦,在农场里找到这两种农作物。12、认识研究蚕,并了解整个养殖过程。13、会采摘桑叶,并合理喂养蚕。14、和同学一起小组参与
农场的劳作。15、会为建设开心农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设计制作农作物的小名片。
四年级:
家务劳动方面:1、坚持垃圾分类,并用行动影响家人。
2、自己种植一种蔬菜。3、研究用针线缝扣子等。4、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5、坚持每周帮家人洗一次碗。6、自己养一种小动物。7、周末去挖野菜。8、坚持每月自己至少清洗一次衣物。9、用报纸等包装礼物。10、书架进行归类整理。11、独立上超市购物。12、熟练系鞋带。13、学会烧一个蔬菜。14、独立当家一天。15、能自己洗头发。
校内劳动内容:1、垃圾分类投放,注重节俭,促进垃圾减量。2、爱惜纸张、笔墨,不随意丢弃可用文具。3、节约用水、洗涤用品,按需取用,降低污染。4、抽屉、书包整洁有序,无杂物。5、班内绿植会养护,室内物品有序放。6、体艺课上衣物、器材摆放整齐。7、值日生工作细致高效,保持窗明几净。8、厕所卫生工作积极,会干脏活、累活。9、值周班工作认真,敢抓敢管会劝导。10、自觉预习、复习,每月研究会计划。11、会做笔记整理,会进行错题整理。12、功课、休闲会合理安排,课外作业不拖欠。13、会用计算机规范打字。14、会用绳带将可回收垃圾合理打包。15、会按卫生、安全要求帮同学打饭、分菜。
农业劳动内容:1、每周轮流到农场里给农作物浇水,
拔草。2、在农场菜地里用手或小锄头清除杂草。3、会熟练使用小锄头给作物松土。4、会消灭农场蔬菜上的害虫。5、认识一种蔬菜,并种植。6、采收蔬菜,回家烹饪美食分享。
7、种植一种农作物,了解农作物知识,并种植。8、能当场即兴创作农作物的自然笔记。9、合理设计农场种植方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10、介绍自己班级的农场,作物及生长过程。11、认识农场种植的农作物。12、在农场里找到不同的两种作物,辨别并观察不同。13、亲子合作一起参与班级农场的劳作。14、和同学一起合作,到农场里研究科学知识。15、废物利用,美化班级农场,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年级:
家务劳动方面:1、家中进行垃圾分类。2、坚持每次用完卫生间后及时打扫卫生间。3、坚持每天帮家人盛饭,饭后一起收拾桌子。4、学会整理换季衣服。5、研究擦玻璃。6、坚持每天整理自己的书桌、书柜。7、照顾小弟弟、小妹妹。8、养一种小动物。9、研究将冰箱中的物品分类摆放。10、养护花草。
11、坚持每周至少洗一次碗及清理灶台。12、学会两个凉拌菜。13、新学烧两个小炒。14、学会洗鱼。15、为家人准备一次早餐。
校内劳动内容:1、垃圾分类投放,会编垃圾分类宣传小报。2、爱惜劳动工具,可修、可用工具不丢弃。3、节约
用水,会二次用水或废物利用。4、抽屉、书包干净、清洁,资料讲义分类存放。5、自觉参加班级布置劳动,教室文化浓厚、有特色。6、坚持垃圾袋装化,畚斗、垃圾桶及时清理、常清洗,不留污渍。7、卫生工作细致,教室地面干净,无灰尘、无污渍。8、厕所卫生干净整洁,无积水、无异味。
9、室外楼道、楼梯过道无污渍、无积水。10、会制定学科研究活动计划,做好课前认真预习,课后扎实复习。11、研究笔记有条理,学会分科整理“错题集”。12、会进行周、单元、月度研究小结或反思。13、会用抹布把指定的玻璃窗擦干净明亮14、知晓常用工具构造,会修理日常劳动工具。15、会使用马桶吸,疏通常见的管道堵塞。
农业劳动内容:1、每周轮流到开心农场给农作物浇水,捉虫,施肥和拔草。2、设计二十四节气中的农场耕种计划。
3、在农场中寻找每个节气的三候特征。了解农场里每个节气种植的农作物种类。4、采集农场里的土壤标本,研究农场里土壤结构和成分。5、寻找农场里的食物链。6、了解农场里小兔或其它动物的习性,并学会照顾和饲养它们。7、在春季移栽向日葵,了解向日葵的生活习性并照料它的生长。
8、在秋季种植花菜,并观察花菜的生长过程,做科学小研究。
9、设计向日葵收获方案,收获向日葵并赠送给一年级新生。
10、尝试与老师和家长分享。11、废物利用,会设计和装扮自己班级的农场。能够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班级的农场特
色。12、认识农场里的益虫和害虫,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13、观察压面或蒸馒头的全过程。14、认识劳动工具,能正确使用锄头、锹、耙子、镰刀、筛子等工具。15、了解碾米、磨面或其他劳动的工作原理,会描述。
六年级:
家务劳动方面:1、坚持进行垃圾分类。2、每周至少整理一次自己的衣橱。3、坚持每天清扫地面,坚持每次用完卫生间后及时清理。4、坚持每天帮家人盛饭,饭后一起收拾桌子。5、研究清理冰箱。6、坚持每天自己整理床铺,会自己换床单和被套。7、能根据衣物的材质和颜色进行分类清洗8、能自己洗鞋。9、研究晾晒衣服。10、养护花草。11、能根据营养搭配需求,独立去菜场买菜。12、每周为家人烹饪三菜一汤。13、学会4个凉拌菜。14、坚持每周至少洗一次碗,洗完碗后及时擦干灶台和厨房地面。15、管理家里一周的生活开支,并做数据分析,给出建议。
校内劳动内容:1、垃圾分类投放,会写垃圾分类叙事体验文章。2、珍惜劳动成果,环境卫生会宣传、会保护。3、劳动中讲究节能环保,会编节能方案或金点子。4、学具、材料整理有方会分享,会指导低年级同伴。5、班级布置会参与计划,积极提供内容,展示效果良好。6、内务整理会评价,有研究榜样,向先进看齐。7、值日工作会分工、会管理、听指挥。8、厕所管理讲科学,不良现象会治理。9、
包干区管理科学,争创卫生包干示范岗、示范区。10、科学安排课外研究时间,会订学期研究计划。11、研究笔记有条理,错题整理规范,及时温习。12、结合研究实际,自觉开展阶段性反思,优化研究方法。13、熟悉学校剪纸、陶艺等工坊的各种制作工具,会操作。14、会用锤子钉钉子、拔钉子,会用螺丝刀起螺丝。15、会管理班级和自己的劳动电子档案,资料丰富,分类合理,劳动经历和感悟具体详实。
农业劳动内容:1、管理“开心农场”或种养殖角,如给作物浇水、除草、翻地、喂养等。2、会用锄头除草、翻地、松土等。3、在“开心农场”中认识益虫和害虫,并用科学的方法除掉害虫。4、了解“开心农场”里每个节气种植的农作物种类。5、种植当地的一种作物,并了解其生长过程。6、采收所种植的蔬菜,回家烹饪并分享。7、利用种植作物或蔬菜剩余物,制作环保酵素8、了解农场里兔子或其它动物的习性,知道它们的故事。9、学会照顾和饲养农场里的兔子或其它动物。10、种植一种较为新培养的作物,,并了解其的生长过程。11、能采收新培养的作物,并能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12、废物利用,会设计和装扮自己班级的农场。13、能够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班级的农场特色。14、认识学校或家中的劳动工具,能正确使用锄头、锹、耙子、镰刀、筛子等常用的劳动工具。15、能够制作一本在开心农场劳作的纪念相册。五、具体措施:
1、组织领导。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配备劳动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2、加强研究,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研究教育方针,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研究《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研究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新劳动教育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3、课程资源。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给种植园加土保墙,确保学生劳动能出成果;蔬菜种植园按
班田制设计,品种丰富。实践基地温室大棚时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班级小菜园栽种数十种等与科学课有关的植物,一年要除草数次,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其次,我们将学校门口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其三,利用学校学农基地,每月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请技术员讲解劳动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止匕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创造条件建设劳动技术教育专用教室。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
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研究、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开展评选“最佳劳动基地”、“劳动小能手”等活动。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
良好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强化劳动实践。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学段落实劳动教育和实践要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和实践,避免“一刀切”。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使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一是纳入课程。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安排,对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将劳动和劳技课有机整合,小学和初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普通高中开好通用技术课程,职业高中落实实作实训课程,确保劳动教育课程落实落地。二是融入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通用技术教育课程,加大劳动观念、生活态度和动手操作、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劳动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周边自然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形成校本劳动教育特色。三是编写指导手册。学校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二)明确劳动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
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创新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研究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研究,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承担家务劳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常规劳动教育实践的同时,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三)强化劳动实践体验。
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
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