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坑排水与降水.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92304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排水与降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坑排水与降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排水与降水   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土方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其目的在于疏干固结坑内土体,改善土方施工条件,提升支护结构的安全度。   集水坑降水法   集水坑降水法是指基坑逐层开挖过程中,沿每层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通过水泵将集水坑内的积水抽走直至基坑开始回填时排水过程结束。集水坑降水法分为明沟排水法和盲沟排水法。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土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小的粘土层,或者基坑开挖较深,但采纳刚性土壁支护结构挡土并形成止水帷幕的基坑内降水,或者当采纳井点降水法但仍有局部区域降水深度不够的,可用作辅助措施。   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是指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再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以下,直至基础工程完工为止。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大,或土质较差的状况。分为以下几类:     项次   井点类别   K(m/d)   降低水位深度〔m〕   1   单层轻型井点   3-6   2   多层轻型井点   6-12〔由层数选择〕   3   电渗井点   依据选用的井点确定   4   喷射井点   8-20   5   管井井点   20-200   3-5(井间) 6-10〔井中〕   6   深井井点   10-250   15   〔1〕粘性土地基中,基坑开挖深度小于3m时,可采纳集水坑降水,大于3m时,多采井点降水法。   〔2〕砂性土地基中,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5m时,宜采纳井点降水。   〔3〕降水深度超过6m时,宜采纳多层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降水。   〔4〕放坡开挖或无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降水井点宜设置在基坑外,有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降水井点宜设置在基坑内。降水深度应不大于隔水帷幕的设置深度。   〔5〕基坑内降水,其降水深度应在基坑底以下0.5m到1m之间,且宜设置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   〔6〕井点降水应确保砂滤层施工质量,以确保出水效果,并且做到出水长清。   〔7〕坑外降水,为减少井点降水对四周环境的影响,可在降水管与受保护对象之间设置回灌井点和回灌砂井、砂沟。   〔1〕土方开挖前,必必须确保一定的预抽水时间,一般轻型井点不少于7-10天,喷射井点或真空深井井点不少于20天。   〔2〕井点降水设备的排水口应与坑边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排出的水回渗入坑内。   〔3〕降水过程必必须与坑外水位观测密切配合,注意可能由于隔水帷幕渗漏在降水时影响四周环境。   〔4〕拔除井点管后的孔洞,应马上用砂土〔或其他替代材料〕填实。关于穿过不透水层进入承压含水层的井管,拔除后应用粘土球填衬封死,杜绝井管位置发生管涌。   流砂现象是降水过程中极易发生的现象,是土方施工过程中一大安全隐患。因此对流砂的防治是安全措施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当基坑挖土到达地下水位以下而土质为细砂或粉砂,又采纳集水坑降水法,坑底下的土有时候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发生流砂现象时,土完全丧失承载力,土边挖边冒,且施工条件恶化,工人难以立足,基坑难以挖到制定深度。严重时会引起基坑边坡塌方,如果四周有建筑物,就会因地基被掏空而使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   流砂是由于动水压力的方向由下往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减小土粒间的压力,即土粒除了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外,还受到动水压力向上的举托作用。如果动水压力大于或等于水的浸土重度,土粒就会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为零,土粒能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发生流砂现象。由此可见,细颗粒,颗粒均匀,松散,饱和的非粘性土,更容易发生流砂。   流砂的防治途径主要有:减少或平衡水压力,设法使动水压力向下,截断地下水流。其具体措施有:   枯水期施工法。枯水期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内外水位差小,动水压力不大,就不容易产生流砂。   抢挖并抛大石块法:即组织分段抢挖,使挖土速度超过冒砂速度,在挖至标高后马上铺竹篾,芦席并抛大石块,以平衡动水压力,将流砂压住。此法可解决局部的或略微的流砂,但如果坑底冒砂较快,土已丧失承载力,则抛入坑内的石块就会沉入土中,无法阻止流砂。   设止水帷幕法。马上连续的止水支护结构〔如连续板桩,深层搅拌桩,密排灌注桩等〕打入基坑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从而使地下水只能从支护结构下端向基坑渗流,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基坑内的渗流路径,减小水力坡度,从而减小动水压力。防止流砂产生。此法造价较高,一般可结合挡土支护结构形成既挡土又止水的支护结构,从而减小土方的开挖量。   水下挖土法:即不排水施工,使基坑内外水压平衡,流砂无从发生。此法在沉井施工中经常采纳。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即采纳井点降水法,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地面以下,地下水的渗流向下,则动水压力的方向也向下,从而水不能渗流如基坑内,且增大了土粒间的压力,可有效地防止流砂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采纳地下连续墙法,压密注浆法,土壤冻结法等,截止地下水流入基坑内,以防止流砂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