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胆囊结石.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92285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胆囊结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胆囊结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胆囊结石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 一、概述 胆石症是指胆囊、胆管有结石形成。有右上腹疼痛并可向兼备不放射,可伴有黄疸、发热,上腹的压痛和消化道症状等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胁痛”范畴。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 二、诊断 【西医诊断】 1. 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特征。 2. 疼痛性质可表现为胀痛、窜痛、刺痛、隐痛,多为拒按,间有喜按者。 3. 反复发作的病史。 4.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B超、CT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 该病责之于肝胆。因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而发本病。 1. 肝郁气滞 临床表现: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暧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辩证分析:多因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 2. 肝胆湿热 临床表现: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干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 辩证分析:因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 三、治疗方案 1. 中医中药辨证诊治 (1)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胆排石;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陈皮、柴胡、川芎、枳壳、白芍、甘草、香附、郁金、金钱草、大黄; 加减:胁痛重者,酌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青皮;气郁化火者,酌加栀子、黄苓、龙胆草;肠鸣,腹泻者,酌加白术、茯苓、泽泻、意苡仁;恶心呕吐者,酌加半夏、藿香、生姜; (2 )肝胆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通络; 方药:龙胆泻肝汤和茵陈蒿烫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苓、山栀子、泽、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金钱草、茵陈、生大黄6g; 加减:便秘,腹胀满者,可加芒硝;胁痛较甚,可加青皮、川楝子,元胡;热势较重者可加银花、蒲公英、连翘、大青叶;湿重者,可加苍术、藿香、佩兰。 (3)中成药 消炎利胆片:可用于肝胆湿热型,服,一次6片,一日3; 胆益宁片:也用于肝胆湿热型,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2. 外科治疗 单纯胆囊结石者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者需胆总管切开取石或ERCP治疗。 3. 预防与调摄 该病与肝胆的疏泄功能失常有关,所以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气机条达,对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属于湿热蕴结者,尤应注意饮食,要忌酒,忌辛辣肥甘之品,生冷不洁之品也应注意。 四、疗效评价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 有效:症状、体征部分缓解; 无效: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