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第11课
(一)基础知识
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何树何山著子规
著:附着,这里指栖息
B.莫辞添竹引龙须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C.庭前芍药妖无格
无格:没有品德
D.唯有牡丹真国色
国色: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
【答案】C
【解析】无格:这里指格调不高。
2.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现在的浙江到处展开的是海晏河清的山水长卷。
②红军长征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集中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③周星驰导演的新电影显示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④陆建芳握瑾怀瑜撰新篇,以七年之力,主编完成了12卷本的《中国玉器通史》。
⑤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深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⑥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的安徽黄山风光区风光宜人,秀色可餐。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①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比喻太平盛世。此处用错对象,不能用来形容山水。②坚如磐石:形容非常牢固,不可动摇。③天马行空: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④握瑾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此处不合语境。⑤深孚众望:很使群众信服。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不孚众望〞。⑥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乡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乡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答案】D
【解析】A.主客倒置,“把〞字改为“让〞。B.搭配不当,“反腐败的问题〞与“深恶痛绝〞不能搭配。C.成分残缺,“城市为重点〞前缺介词“以〞。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的思维有一种惰性,碰到新的状况、新的问题,__①__习惯于沿着前人或自己的思维老路走,__②__已经证实此路不通了,仍固执地在那条思维路线上徘徊,陷“迷途〞而不能自拔,__③__耗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果。__④__从事机械性、重复性的劳作,这种思维惰性的局限还不算很显然,顶多是没有什么新的创造。__⑤__对诗人来说这就是个“致命伤〞,__⑥__“好曲不能三遍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总
就算
虽
如果
但是
因为
B
就
虽然
无论
一旦
然而
因为
C
总
虽然
虽
如果
/
所以
D
却
就算
无论
一旦
但
所以
【答案】A
【解析】第①处表示一种常常性的习惯,应填“总〞。第②处与后面的“仍〞搭配,填“就算〞。第③处与后面的“却〞搭配,填“虽〞。第④处表假设,填“如果〞。第⑤处表转折,填“但是〞。第⑥处解释原因,填“因为〞。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5.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求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6.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别特点?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三)语言运用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信息时代带来的“电子疲惫〞,让人们“劳形〞又“伤神〞,数字技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确实容易催生一种阅读焦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意义上,纸质书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意涵,所带来的文化体验也难以被替代。捧起一本厚重的实体书,往往能带来更显然的阅读仪式感。无论是触摸书本质感、品评封面装帧,还是以书会友、以文交心,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虽然极大拓展了人们的阅读园地 ②这是不少人重拾纸质书的重要原因 ③传统的书香仍具有独特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