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9节】
《岳阳楼记》知识梳理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假设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金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生字、拼音
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 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 〔shāng〕 潇〔xiāo〕湘
属 〔 zhǔ 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展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黄昏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重点词: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假设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重点词:开,放晴〕
4、至假设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重点词: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重点词: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重点词: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重点词:求,探求。为,指以物喜,以己悲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重点词: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 《范文正公集》。作者是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记叙〕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四周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显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怀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顾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特别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特别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顾上文哪句话?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六、思索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鼓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显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鼓励友人。点明中心。 〔8〕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9〕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10〕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1〕、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