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与孙中山.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0186369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4.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与孙中山.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与孙中山.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与孙中山,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白宁,baining_2011,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孙文,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后人惯以中山先生相称。,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赞扬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次年进入中央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倒数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孙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尝于,1894,年,上李鸿章万言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孙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企图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二婚的孙中山,1915,年,10,月,25,日,与宋庆龄,在东京结婚合影(,47-22,),陈粹芬,(1873-1954),,粤籍南洋华侨,久居于香港,没有读什么书,但陈粹芬却是孙中山先生倡导革命初期的亲密伴侣。孙中山在日本和南洋从事革命活动时,陈粹芬一直追随左右。她常常替革命同志洗衣做饭,传递革命密函,甚至从事运送军火等危险的地下工作。孙中山在晚晴园居住期间,她也留在身边操持家务。陈粹芬与卢慕贞相处融洽,情同姐妹。晚年在中山县定居,由养女苏仲英(后改名孙仲英)和女婿孙乾(孙眉次孙)侍养。虽没与孙中山正式结为夫妇,但被长房孙眉及卢夫人承认为妾,陈粹芬死后,葬在祖坟,.,平妻,陈粹芬女士,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图为孙中山遗容。,1924,年,12,月在天津肝病发作,仍抱病同各方人士商讨国事。图为他在天津时留影,3,月,19,日灵柩由协和医院移往,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社稷壇。,群众团体为孙中山送葬,北京大学学生敬送花圈,东征军在广东兴宁举行追悼大会。,手持祭文者为周恩来前立者为蒋介石,。,5,月,29,日至,3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公祭。,6,月,1,日,灵柩移往紫金山墓地,1929,年,中山陵竣工,国民党决定将孙中山灵柩移往南京。图为宋庆龄偕陈淑英步入灵堂的情形,移灵南京,孙科夫人,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鲁迅说:,“,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背景与条件,2,、革命爆发,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中华民国的成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辛亥革命的失败,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危机更加严重,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3,、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固皇位,4,、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 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清末“新政”内容(,1901,年),:,1.,政治上,改革官制,新设立或改名的机构有外务部(代替原来的总理衙门,位居六部之首)、商务部、民政部、资政院等;(,此改革是预备立宪的主要项目,),2.,经济上,实行奖励工商;,3.,教育上,废除科举制,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4.,军事上,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新政和立宪结果的,背景材料,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陈天华,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客观促进),(,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戊戌变法等),(,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想的传播,1,、条件,:,2,、思想武器,:,3,、两个中心,:,4,、三个思想家,:,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上海、东京,章炳麟、邹容、陈天华,(,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时间,名 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6,年,日知社,学界和新军,刘静庵,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的创立,:,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兴中会,蔡,元,培,华兴会,光复会,1905,年月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会议推选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时间,:,B,、地点,:,C,、成员组成,:,D,、,政治纲领,:,E,、,主要领导人,:,F,、机关刊物,:,G,、性质,:,H,、意义,:,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5,年,8,月,日本东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三民主义核心思想,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核心思想,),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同盟会和以前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 组织系统,D,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爆发,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民国元年,1912,年),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时间:,(,2,)主力:,(,3,)结果:,(,4,)影响:,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时间:,总统:,国旗:,国都:,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南 京,公 历,民国纪年,性质:,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陆军总长:黄兴,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初,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二、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的许多条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观察并思考,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前后,人们之间的称呼有何变化?“同志”一词由来如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宗教信仰等项自由,有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C.,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封建社会法律规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皇帝独尊、皇权至上,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性质:,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5,、实行,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1,、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三、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自身条件:,政治手腕、军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1,)原因,2,)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果,帝国主义,的支持,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立宪派,等的拥护,对 清:,逼宫退位,对革命派:,迫孙中,山让位,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清帝退位诏书,皇帝玉玺,1912,年,2,月,清帝退位。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至此寿终正寝。,溥仪,摄政王载沣,想当初,,1908,年三岁的溥仪在登基大典上又哭又闹,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在旁哄着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哪知三年后,清王朝真的垮台了。,宣统帝和摄政王,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旁立者),中坐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溥仪的弟弟溥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革命的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3,、,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1,)表现,:,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2,)原因,:,3,、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权。,胜利,失败,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共进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规定:“中化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 实际意义在于,(),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B,、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知难行易”,三民主义,孙文学说是指孙中山先生思想中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又名,“,知难行易学说,”,。为什么孙中山先生要强调,“,知难行易,”,?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力行实践,不要空说、空想。,这本书写于,1918,年,,1919,年,5,月,20,日发表于上海。内容共有八章,孙中山先生并在中举了十个事例来论证知难行易学说,期能藉由此思想的传达,勉励国人力行实践,重振人心,改造国人传统,“,知易行难,”,的错误心理。,“,知难行易”?,“知易行难”?,孙中山先生说明,“,知难行易,”,的道理,在书中举了十个生活中的例证说明。这十个例证分别是:,(,1,),以饮食为证:饮食之事,人人由之,天天行之。但没有学过生理学的人不能知其道,这是饮食之知难。然饮食人人皆会,这是行易,不知亦能行,。,(,2,),以用钱为证:钱是交易的媒介,人人日日在用钱,这是用钱之行易,但钱之本质如何,?,有何功用,?,又如何产生及演进,?,则非一般人所能知这便是,。,(,3,)以作文为证:人人都会提笔写文章,这是作文之行易,但不知文法、文理者比比皆是,作文之知难。,(,4,),以建屋为证:施工造屋不难,是为行易,构图设计非有高深特别知是不行,是为知难,。,(,5,),以造船为证:明朝郑和无科学之造船知识亦无机械以代人工,竟能在,14,个月中造出,64,艘大船,证明造船之行易,造船之知难。,(,6,)以筑城为证:秦代没有科学、没有机器、没有工程学,竟能筑成万里长城,足证筑城之知难与易行。,(,7,)以开河为证:隋炀帝用蛮法开凿,3000,余里的大运河,但不知工程学原理,足证知难行易学说。,(,8,)以电学为证:指南针能在毫无电学、磁学知识情况下得以证明;同样的,用电的人多,知电的人少,足证知难行易之说。,(,9,),以化学为证:国人很早就懂得制陶、做豆腐,其制作过程,有许多的化学程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10,),以进化为证:人类繁衍、循行了千百万年,默默行进化之实,:,然进化之知直至达尔文出,方然豁然开朗。,孙中山先生从人类历史事件与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中,找出十件事为例证,来说明行易知难的理由,凡,“,知,”,之彻底者,,“,行,”,之必易。知和行是可以互相增进的,我们必须由行而知,因知而更行,所以力行为最重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怎么办?,第,187,页,(,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毛泽东 (,1937,年,7,月),“,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美国著名现代化学者英格尔斯(,Alex Inkeles,),在科学发达的现代,人们是先求“知”,并在“知”的指导下而“行”,努力避免“行”的盲目性,提高“行”的自觉性,这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的历史必然。,英格尔斯著作,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书影,“,知难行易”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孙中山为革命建设事业提出的新的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