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大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XX县XX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77865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XX县XX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大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XX县XX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大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XX县XX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大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XX县XX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大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XX县XX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分校专业年级年1题目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被调查单位意见单位盖章20 年 月 日调查报告评语成绩XX县XX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 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 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 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 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 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10年1月到2010年5月,我对XX县XX镇 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走访调查。在这段时间中,我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 家

2、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 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一、基本概况我调查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 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 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 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 守儿童”的来源。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我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 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

3、 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 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他们由 于家境不富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至于如何教育孩子, 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 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 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 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 温暖、

4、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 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 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 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巳。这样,孩子养成 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 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三)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

5、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 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 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 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 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 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 只能放任自流了。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 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 0 %,良好的不到3 0 %,学习和生活

6、习惯都很 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 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 童占8 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 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 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 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 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 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

7、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 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 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 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 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 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 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 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1、监护人自身

8、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三 是监护精力跟不上。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 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 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 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 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 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 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一留守一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

9、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三、思考与建议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 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 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 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 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 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建议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 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

10、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 立以市、县(市、区)、镇(乡)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 (市)、镇(乡)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 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 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 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 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 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己 有的政策

11、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 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 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 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 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 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 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 童群体。(三)、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

12、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 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 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 康成长服务。(四)、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 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 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 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 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 子”、“以德育人”等新

13、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 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 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 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 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 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 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 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 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 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 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 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 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远程教育/电大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