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项目工程合同管理 1、强化合同管理的理念 可以通过网络和日常的宣扬工作来普及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使合同管理的管理深入每个人员每个部门。从合同的洽谈、草拟、签订、履行、跟踪、终止等一系列的过程,都有有一个系统可靠的程序,落实到每个人,使各个部门都参加其中,共同配合积极的完成合同的实施。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各相关部门应依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合同管理方案。做到有章可循,依合同办事,同时强抓执行力度。建立和健全一系列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执行,以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2、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养 强化对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训。组织人员进行学习,进行持续
2、教育。人员可以依据以往工程合同中存在的不够和经验,对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避,采用有利的对策。对合同管理的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并成立一套有效的竞争机制,比如可以对合同管理的人员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同时吸引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共同来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另一方面,促使人员积极进步学习,激励员工参加各类资质考试,比如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师和国家的司法考试等,提升员工的职业资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各种方法,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养,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管理的水平。 3、采纳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化 合同示范文本的目的在于指导合同订立双方更加有效的签订合同,标准化的文本能更好的明确双方当
3、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防止事后由于合同文字不明确而发生纠纷。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完整,如果当事人双方不用示范文本自行订立合同的话,可能会出现很多遗漏的地方,或者双方的责权不平衡,而造成纠纷。因此采纳合同示范文本风险较小,对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分担也比较公正合理。更好的确保了双方的利益,减少纠纷。 现在的合同示范文本很大程度上参照了国际上的FIDIC条款,通过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使我国的合同管理跟国际接轨,更好的确保建筑市场的管理和发展。 2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根源 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以及
4、管理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在计划经济年代,建筑施工任务是上级下达的,是按地域分工承当施工任务的,是按照拨款(加点企业自筹资金)结算的。一切都在上级计划控制之内。建筑施工企业只管生产,无须讲经营,更不讲什么效益。发包方给任务只必须一纸委托书,双方根本不讲什么合同不合同,只要有委托书就行。同样总分包之间不讲什么合同。因此,长达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年代里,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没有合同这回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合同管理了。 对比八十年代初期,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完善得多了,可以说基本到位。但三十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熟悉根源 主要是建筑业不
5、少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熟悉。首先,是对市场与合同的关系缺乏熟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的运作必须要合同。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什么合同。合同是市场的产物,是市场可继续发展的动力。有些业内人士不了解市场与合同的必定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只顾到市场承揽任务,却不去签订合同或者轻率签订,结果遇上纠纷就没有协商与调解的依据,或者依据不够。 其次,是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熟悉。这也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
6、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施工任务到手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甚至忘记了,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回复到计划经济的旧观念上去。 (三)法律根源 前期的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没有合同法,因为计划经济不必须要合同,也就不必须要合同法了。所以,在近二十年的开放改革进程中,在十年的市场经济进程中,我们所处的合同法津是不完善的。 由于合同法律滞后,再加上上述的根源和熟悉根源,我们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更为滞后,最显然的表现是不熟悉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产
7、生了本文第一部分的问题,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任何离开合同法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3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泊,轻视合同管理 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做形势、走过场,没有全面合计,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合同中提出,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合同专业管理人员、企业中的高层管理着的合同知识和经验不够,合同意识不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施工过程中碰到问题不去查阅合同而是随意处理。从而造成合同纠纷。 (二)合同条款责权利不平衡 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正性,背离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背离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三)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分明 企业没有规定严谨统一的合同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依据,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各部门权责不分明,看法很难统一,造成权力大家争、责任大家推的局面,给企业带来重大的隐患。 (四)合同管理人员素养不高 许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思想品德不过硬,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精通,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推断,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如何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